在各類型出版物中,凡是引用他人的觀點、數據和材料等,都要對它們在文中出現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末列出參考文獻表。這項工作叫做參考文獻著錄,著錄時應遵循國家标準GB/T 7714-2015的規定。然而,醫晉通編譯在工作實踐中發現,有些作者文獻意識淡薄,在論文寫作中存在參考文獻著錄不規範的現象。文後參考文獻表著錄中存在的常見問題歸納如下:
一、著錄符号使用不規範。國家标準規定文後參考文獻著錄使用“.”“:”“,”“;”“∥”“()”“[]”“/”“-”等9個符号,這些符号借用了标點符号,但其功能和使用方法與标點符号已完全不同(便于電腦識别和檢索),其中除“()”“[]”“/”“-”外均為前置符,即将标志符号置于一個著錄項目或著錄要素之前,使著錄項目或著錄要素個别化。但主要責任者前不加标注符号,每一條參考文獻條目著錄結束時可加“.”。有的作者不理解著錄符号的含義,使用不規範的符号,常出現的有“。”“〔〕”“~”“—”等;有的誤将著錄符号理解為後置符号,将著錄項目前的符号用錯。
二、著錄項目和著錄格式不規範。參考文獻由主要責任者(包括專著作者、論文集主編、學位申報人、專利申請人、報告撰寫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獻作者等)項、文獻題名項和出版事項及引用頁碼項等組成,其中出版事項包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卷号、期号。除規定為“任選”的項目外均要準确、完整著錄。常見錯誤有:著錄項目或要素缺漏或錯誤;著錄項目或要素順序錯誤;格式未采用标準化的著錄格式,特别在著錄外文文獻時錯誤較多。易出錯的著錄項目或著錄要素有:著譯者姓名,題名,出版年,頁碼,期刊的刊名、卷号和期号等。需注意著錄項目(通常是主要責任者)與文獻序号間空一字距。
1.主要責任者。一些論文中常有寫錯作者姓名或缺少作者姓名的現象,如隻寫出第一作者就加“等”。按規定,3人以内的主要責任者全部著錄;超過3人則從第4位略去,漢文加“,等”,英文用“, et al”,不用斜體表示。責任者之間,用“, ”分隔,不用“和”或“and”,“&”等類連詞及符号。注意“等”和“et al”之前的标注符号“, ”一定不要遺漏。另外,主要責任者後不加“著”、“編”、“譯”等責任說明。責任者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後著錄形式。外文文獻與中文文獻著錄格式類同,責任者姓名可以縮寫,但不加縮略點而是用空格,中譯名可隻著錄姓。
2.文獻題名。文獻題名包括書名、析出文獻(是指從原文獻中析出的有獨立篇名的文獻,原文獻一般為專著、論文集、彙編等)題名、學位論文題名、期刊論文題名、标準編号和标準名稱、專利題名、報紙文章題名等。注意:無論原副題名之前用的什麼符号或無符号(如破折号或空格),副題名與題名之間應著錄為“: ”,标準編号與标準名稱間加空格。文獻題名按著錄來源所載形式著錄。在題名後需要著錄文獻類型标識碼和載體類型标識,并要将文獻類型标識符号置于方括号内,如期刊為“[J]”。
3.期刊刊名。這方面主要是外文期刊的刊名著錄易出錯,要麼沒寫準确,要麼縮寫不規範。刊名可以縮寫,也是不加縮略點而是用空格。需要注意的是,刊名和其他刊名信息間用“:”分隔。
4.出版時間。常見錯誤:專著的出版年後加了出版月份;期刊缺少卷号或期号,或用錯标注符号,或卷号期号混淆;缺少頁碼;用漢字或外文表示出版時間。專著出版年後不應著錄月份,而是著錄頁碼;期刊的出版時間格式為“出版年,卷号(期号)”,沒有卷号的格式為“出版年(期号)”,有卷号沒有期号的格式為“出版年,卷号”。專著如果隻是閱讀型文獻可略去頁碼。出版時間均用阿拉伯數字,不能用文字。
5.獲取和訪問路徑。在一些論文中常發現,電子文獻給出的獲取和訪問路徑不正确,無法進入頁面查閱該文獻。電子文獻一定要正确著錄引用時間及獲取和訪問路徑,即文獻出處或網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