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這麼多年的英語,你對于be going to do和Will,是不是隻有一種感覺就是這兩者都可以表示将來時态,也就是替換使用的對吧?說起将來時态, “will”已經在腦海中揮之不去了吧,想要炫一下語法的童鞋大概一個“be going to do”就要脫口而出了,所以在我們的認知裡面,就是be going to do和will就是在将來時态中彼此替換的,那究竟是不是這個樣子呢,如果一個中國的英語老師告訴你,是的;但是你要是問一個美國人,也許這答案會不一樣,來看看吧,哈哈哈哈。
“be going to do”确實用來表達“将來:
Eg:
▶ Did you go in there knowing how you're going to discredit Mr. Salvatore?
你們去的時候就已經想好要怎麼對付拉丁小哥了嗎?
不過“will”和“be going to”的替換難道隻是為了讓英文水平顯得更厲害嗎?有沒有小夥伴跟我一樣有對這兩種表達有什麼的區别的疑惑呢?所以我就又去咨詢人家英語為母語的外國英語老師了。
雖然這他們倆都可以用來表達将來時,但是其實這兩者使用的時機和表達的意思都有所不同,大概從下面這兩方面來區分啦:
1.“有計劃”VS“臨時起意”
▶ Be going to do:
be going to do通常表達達的是“早已經有計劃、已經決定好”要做某件事情;
▶ Will:
will通常是在“講話時臨時做出的決定”,或是對于這件事“并沒有十分明确的計劃”。
Eg:呈上兩個例子對比看看:
1) I am going to meet her at the railway station
我準備去火車站接她(早就計劃好了的)
2) I will answer the telephone
我會去接電話(事先是沒有經過考慮的)
所以,就看你怎麼選擇了哈,如果要向其他人表達誠意,表達一早就計劃好相關的準備,亦或是跟上司老闆說這隻是臨時才接到的相關信息,如果出了什麼錯誤,确實不是我能力問題或準備不充分的問題,在很多情況下,你還是需要區分好will和be going to do這兩個同義表達的,因為你給别人的印象是不一樣的。
2. “主觀”VS“客觀”
be going to do和will都可以作為對未來的預測。
但不同的是:
▶ Be going to do:
be going to do側重說話人主觀上計劃或安排将要做的事;
▶ Will
will則多用于客觀情況,也就是說話人不能左右的情況了。
Eg:
1) I am not going to ask her
我不打算去問她
要不要去ask her是說話人自己的決定,從主觀上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換成 I will not ask her,那麼這句話潛在的意思會有其他的原因,可能有其他的苦衷或是客觀原因導緻的你不能ask her,那麼通常在這種情況下,你是需要說明那些客觀原因或是苦衷的。
2) Some economists predict that oil production will be in decline after 2025.
經濟學家們預測石油産量會在2025年後減少
這個句子的含義就是,知識經濟學家對石油産量減少這個客觀事件的推測而已。從客觀角度來分析而已,對于一些自己的主觀猜測的比較少。
3. “眼下就要發生”VS“遙遠的未來”
▶ Be going to do:
從時間來看,be going to do通常表示近期、眼下就要發生的事情,
▶ Will:
willl通常指較遠一些的未來,就比如前面經濟學家的例子,就是正對2025年的之後的一個猜測。
Eg:
1) He is going to do his homework right now.
他現在馬上就去做他的作業
2) Will she arrive on time next time?
下次她會按時到達嘛?
了解了be going to do和will的大體區别,可能大家還是會比較陌生模糊,但是起碼你知道這兩者是有區别的,而且特别在潛台詞這塊,所以大家要學會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使用正确的表達,但是畢竟英語也不是全是靠語法堆砌的,語境預感什麼的也很重要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