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中國人口普查年鑒-2020》(以下簡稱《年鑒2020》),數據顯示,我國家庭戶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36.52平方米,重慶的家庭戶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34.79平方米。
重慶人均住房建築面積低于全國水平
從城市住房來看,全國家庭戶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36.52平方米,而重慶僅為34.79平方米,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低了不少。
住房(圖源hxh)
此外,在城市各地區家庭戶的住房間數和面積統計中,重慶平均每戶住房建築面積、人均住房間數也低于全國水平。重慶平均每戶住房建築面積為89.91平方米,人均住房間數0.98間,全國水平分别為92.17平方米和0.99間。
城鎮住房面積方面,今年重慶市人民政府發布的《重慶市城鎮住房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中顯示,重慶城鎮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已達39.7平方米。與“十二五”期末相比,平均面積增加了5.7平方米。
《通知》(圖源官網截圖)
各地區住房面積差距懸殊
廣東人均、戶均均為最低
具體到全國各地區,廣東的數據最引人矚目,其城市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僅為29.59平方米,這是全國唯一一個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積低于30平方米的省份,與此同時,廣東省的平均每戶住房建築面積也是全國最低,僅為72.06平方米。
事實上,統計中各個地區的戶均住房面積數據差距懸殊,河南的戶均住房面積達到117.41平方米,這個數據與廣東相比,多了45.35平方米。
(數據來源于統計局)
除了河南省,江西省、湖南省的戶均住房面積也都超過了110平方米;江蘇省、山東省、湖北省等9個省的戶均住房面積超過100平方米。廣東、上海、黑龍江、北京、遼甯、吉林6個省市處于尾段,戶均住房面積則低于80平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戶均住房面積越大,人均居住面積就越大,這與家庭戶中家庭成員的數量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
農村人口湧入、外地人口流入
未來城市人均居住面積或将下降
1982年,我國城市人均居住面積僅為8.2平方米;2000年,我國城市人均居住面積不過隻有10.2平方米。經過近20年的發展,城市人均居住面積也隻是增加了2平方米。
但進入2000年以後,我國城市人口居住面積呈現了爆發式增長,到2020年,已經增加到人均36.52平方米。
重慶(圖源hxh)
但是随着國内城鎮化進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将湧入城市中,未來城市人口的人均居住面積增速或将減慢,甚至有下降的可能性。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的數據統計,重慶的城鎮化率已超過70%,預計到2035年,重慶城鎮化率要達到80%。然而,無論是商業、教育還是交通等方面,鎮、鄉村的發展與城市之間仍有一定差距,這意味着未來一段時間,仍有大量人口将聚到城市中。
重慶的高速發展,也吸引了不少外地人口流入城市中。七普數據統計,重慶近十年來流入320多萬的人口,其中主城都市區流入人口約有400萬。
重慶(圖源hxh)
重慶正在建設西部金融中心、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也是長江上遊地區經濟中心城市。未來對外地人口的虹吸可想而知。因此,本地鄉村人口的湧入,外地人口的流入,對城市來說,土地供應和住房供應将處于緊張狀況,未來有可能造成城市人均居住面積增速下降甚至少居住面積減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