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09年,康熙決定将已經廢除的太子重新扶正。
與此同時,康熙又給負責看守皇長子胤禔的守衛下了一道聖旨:
“更番監守,但有疏忽,當族誅。”
一
衆所周知,皇長子因為當初使用巫蠱之術魇咒太子而被終身圈禁于府邸之内。可現在連行為不端,屢犯大錯的太子都重新歸位了,又何必加重處罰?
聖旨下達之後,一時之間衆說紛纭,有的說重罰皇長子是為了起到震懾的作用,讓其他皇子安分一點。
有的則說,雖然是皇長子,但畢竟是庶出。既然是庶出就要做好分内之事,竟然敢窺竊皇帝之位,尤其是使用的手段還是宮廷之中最為忌諱的巫蠱之術,實屬活該。
還有人認為,胤礽之所以能重回太子之位,實在是當時八爺黨鬧得太兇。
如果不恢複他的位置,還不知道這些皇子們要鬧出什麼幺蛾子。
所以胤礽的重新歸位,隻不過是康熙的緩兵之計,目的是能有時間安下心來在衆皇子之間仔細挑選合适的接班人。
至于加重皇長子的處罰,無非是要将這個緩兵之計做得更加逼真。
其實不論這些說法正确與否,從胤禔被圈禁的那一刻起,就再也沒能走過自己的府邸,一直到26年後黯然離世。
可是這裡有一件事情非常值得注意。
按照曆史的記載,胤禔和雍正都死于1735年,胤禔在前,雍正在後,前後也就相差半年多的時間。
因此有人認為胤禔的死是雍正安排的。
為何有如此說法,這還要從胤禔年輕的時候說起。
二
影視劇中的胤禔是一個肥頭大耳,非常愚蠢的形象,其實這并不符合曆史事實。
首先說相貌,太子的外教老師法國傳教士白晉,曾于1693年評價胤禔是一位美男子,不輸其父親康熙。
其次說才能,《清史稿·諸王六》中記載,胤禔最為年長,在其他皇子還懵懂無知的時候,他就立下了不少功勳。
比如康熙二十九年的征讨噶爾丹,三十九年參與巡視永定河堤并擔任總管等功績,替康熙分憂不少。
就連傳教士白晉也評價胤禔是聰明能幹,皇帝尤其寵愛。
所以說,這位皇長子并非是一位草包笨蛋,反而,他相貌堂堂且功勳卓著,深得康熙的喜愛。
也正因如此,在胤禔27歲的時候,就被其父親封為郡王。
然而也正是這個郡王的爵位,讓胤禔内心的欲望之心開始膨脹,也埋下了怨恨的種子。
胤禔心裡知道,按照他的功績,封為第一等爵的和碩親王都不過分
然而可惜的是,别看他文武雙全且相貌堂堂,但因為母親是一位妃子,屬于庶出,所以隻封了個郡王,也和太子之位無緣。
人總會這麼奇怪,越是得不到的東西,心裡就越是抓狂,尤其其他幾位皇子逐漸成人後都加入了奪嫡大戰之後,他也蠢蠢欲動,想要搏一把。
按照當時的情況來看,他雖然沒有完全地把握,但他畢竟是皇長子,也很有能力,再加上平時收集了不少太子行為不端的罪證,以及重臣納蘭明珠的支持,讓他有了奪嫡的實力。
圖:法國傳教士白晉畫像
三
世人總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胤禔也很堅信這一點。
果不其然,公元1708年,他還真等到了機會。
在這一年的5月份,皇帝外出圍獵,許多皇子都跟随前往。
然而這一次圍獵從一開始就狀況不斷。
首先剛7歲的皇十八子在途中突患重病,盡管皇帝非常焦急,但其他皇子似乎毫無憐憫之心,尤其是太子。
這讓皇帝頗為心寒,就責備了太子幾句。
沒想到太子居然蠻橫頂撞,之後又在自己帳篷外窺視,似乎有“弑逆”的意圖,這才讓康熙下定決心要廢除太子。
如此天賜良機,胤禔如何能夠放過。
在父親召集所有皇子以及大臣商讨的時候,他趁機将之前收集的太子罪證向父親說明。
比如其放縱下屬敲詐勒索,截取蒙古貢品,以及之前監國時為政不仁等諸多罪狀。
果然,皇帝聽後震怒無比,準備處置太子,似乎成功就在眼前。
可惜的是,當皇帝問他應該如何處置太子的時候,他卻說錯了話。
他假意想要替父分憂,實則想殺死太子,一下子讓皇帝頓悟,原來說了這麼多太子的壞話,就是想取而代之。
更糟的是,皇三子又舉報了他利用巫蠱之術魇咒太子,犯下了宮廷大忌。
這段時間圍繞奪嫡發生了這麼多的大事,皇帝備受打擊,胤禔又犯下巫蠱的大罪,正好拿來出氣,于是将其永久圈禁。
胤禔就這樣過了整整26年的時光。
圖:納蘭明珠劇照
四
被圈禁的第一年,胤禔試圖東山再起,暗地裡做了不少動作,可都被父親發現,于是才有了前面康熙下令嚴加看管的聖旨。
聖旨下達之後,胤禔知道自己已經窮途末路,無奈地接受了現實,在府邸過着罪犯一般的生活。
自由是這個世界上任何人都想擁有的東西,失去了自由,尤其是皇子,即便每天錦衣玉食,妻妾成群,也是索然無味,又豈是無聊兩個字能诠釋得。
在此後的26年裡,胤禔已經沒有了人生的方向,每天隻能飲酒作樂,因此他連續生下20多位子女,最小的兩個孩子出生時,他已經61歲的高齡。
可見此時的胤禔已經釋懷,而且身體非常硬朗,不然怎麼會在61歲還有生育的能力?
然而2年之後,63歲的胤禔卻突然死亡。
如果仔細地推敲會發現,胤禔的死似乎有些蹊跷。
因為他去世的時間正好是雍正十二年的一月份,幾個月後雍正也跟着去世了。
那麼是否可以假設胤禔是被秘密處死的呢?
可當時還有另外3個康熙的兒子,為何他們會沒事?
其實原因很簡單,當時還在世的康熙兒子分别是,第十,第十二,以及第十四子。
老十的母親是鈕祜祿氏,母家背景非常強大,雍正不敢觸碰,搞不好玉石俱焚就麻煩了。
老十二生性老實,也沒有必要動他。
至于他的親弟弟老十四,畢竟是一奶同胞,而且也被幽禁,殺了他對不起母親。
那麼回過頭來再看老大胤禔,硬朗的身體,曾經瘋狂的奪嫡行為,一旦自己去世,那麼他将是一個非常大的隐患。
或許雍正在當時已經感知自己的身體狀況不佳,為了給兒子乾隆鋪路,老大胤禔這個時候就可以死了。
權力,尤其是皇帝的權力,其實是用來造福百姓的。
可古代多少人隻看到了這個權力表面所帶來的榮耀和威風,卻很少有人能參透其背後的責任和付出。
雍正在位時夜以繼日地工作,最終将積弱不堪的大清朝拉回了正軌,因此他才幹了13年就累倒了。
所以他不能讓自己辛苦積攢的成績被别人糟蹋,或許這就是胤禔突然死亡的原因吧。
參考資料:《清史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