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專欄 | 數字化商業
行業研報
鐵礦石的分類鐵礦石是鋼鐵生産産業鍊中的重要原材料,天然礦石在經過破碎、磨碎、磁選、浮選、重選等工藝篩選出鐵。
鐵礦石作為含有大量鐵(Fe)元素的天然礦物,根據鐵元素含量進行分類,鐵含量在60%以上的礦石稱作高品位礦,25%-60%之間的稱作低品位礦。
過去,在鐵礦石行業中25%以下的礦石都是沒有采選價值的。但近年來受到現貨礦價格暴漲的影響,很多礦廠為了獲利已經開始開采低于25%以下的礦石。
根據鐵礦石所含主要成分劃分,鐵礦石可分為磁鐵礦、赤鐵礦、褐鐵礦、菱鐵礦四大類。
圖片來自網絡
鐵礦石的世界儲量每年全世界範圍内大約有20億噸鐵礦石被開采出來,60%就地冶煉加工,而剩餘40%的鐵礦石(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和巴西)則是通過海運,運輸到亞洲和歐洲進行冶煉。同時近年來随着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度上升,鐵礦石價格漲幅也創出了曆史新高,而且在礦業傳統企業的壓力下,整個産業鍊也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世界目前已知鐵礦石儲量為1600億噸。世界主要的鐵礦石産區為烏克蘭、俄羅斯、巴西、中國和澳大利亞,儲量分别為300億噸、250億噸、210億噸、210億噸和180億噸,分别占世界總儲量的18.8%、15.6%、13.1%、13.1%和11.3%。五國儲量之和占世界總儲量的71.9%。
另外,在哈薩克斯坦、美國、印度、委内瑞拉和瑞典也有較豐富的鐵礦資源,其鐵礦石儲量分别為83億噸、69億噸、66億噸、40億噸和35億噸,分别占世界鐵礦石總儲量的5.2%、4.3%、4.1%、2.5%和2.2%。
中國鐵礦石行業發展中國對鐵礦石的開采利用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 770 年。作為重要的戰略物資資源,我國從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就對鐵礦石的開采展開了大規模的探索。
我國鐵礦石的行業的發展主要分四個階段:
1.探索發展階段(1949-1977年)此階段我國采用統一開采的方式,主要由政府進行主導開采工作。
2.快速發展階段(1978-2002年)此階段我國嘗試引進市場競争機制,部分企業開始獨立開采,并自行定價在市場進行銷售,我國礦業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3.高速發展階段(2003-2014年)此階段中國超越日本,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鐵礦石進口國。同時,由于中國鐵礦石需求缺口大,我國鐵礦石開采量不斷攀升,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産業中。
4.穩定發展階段(2015年至今)由于全球鐵礦石産能過剩,并且市場整體需求開始下滑,導緻鐵礦石需求下降,行業進入穩定發展階段。
中國鐵礦石行業市場規模中國鐵礦石行業市場規模取決于國民經濟需求。過去數年,由于國際鐵礦石的價格沖擊,中國鐵礦石産量持續下滑,中國鐵礦石原礦産量也是逐年下滑:從 2014 年151,424.0 萬噸下降至 2018 年 76,337.4 萬噸,年複合增長率為-15.7%。
圖片來自網絡
如圖可知,在2018 年,受全球鐵礦石産能過剩影響,鐵礦石價格下降及國内開采企業政策環保整頓的影響,中國高成本鐵礦企業利潤逐漸壓縮,本土鐵礦石産量大幅下降。2019到2020年,中國鐵礦石産能逐步提升,有逐年增長的趨勢。
市場的增長主要由如下四點驅動:
1.由于中國鐵礦石開采工藝落後,導緻開采成本比較高。未來我國礦業工藝的持續提高,将逐漸提高開采效率,同時降低開采成本。
2.由于政策原因,對産能造成的影響将逐步恢複,合規礦山的建設将逐漸完善。
3.行業整合進程逐步加快,市場集約化提高,品牌化提升市場議價能力。
4.對外貿易國際形式變化,“一帶一路”相關政策逐步提升我國海外礦産市場定價權。
整理來說,我國鐵礦市場已經度過調整期,未來将會逐步轉暖,預計2022年有希望突破90000萬噸規模。
鐵礦石産業鍊構成中國鐵礦石行業産業鍊發展多年,已經比較穩定。
産業鍊上遊參與主體為鐵礦石生産設備供應方;産業鍊中遊參與主體是鐵礦石開采企業,主要是礦場,是鐵礦石資源及開采技術所有者;鐵礦石産業鍊下遊參與者為鋼鐵企業,鐵礦石是煉制鋼鐵原材料,鋼鐵企業對鐵礦石有采購需求。
圖片來自網絡
由于我國近20年,基建及建材需求的高速發展,需求是快速拉動的。産業鍊各方企業都是處在持續發展階段,鐵礦石是鋼鐵市場的剛性需求,且不斷帶動我國鐵礦石行業的持續發展。
同時由于我們采礦技術的持續提升,作為存量大國,我國鐵礦石采礦成本的降低,将會對國産鐵礦石銷量有助力作用。同時對産業鍊的帶動也将是巨大的:上遊的采礦設備生産商訂單也逐年增大,産業鍊上遊企業也不斷獲得銷售增長。
下一篇文章,我們将會分析鐵礦行業市場趨勢及與互聯網的結合方向進行深度分析,敬請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