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網友反映,在紹興的海底撈包廂就餐時,發現包廂裡裝有攝像頭,擔憂洩露個人隐私。随後,就餐被監控在網上引發熱議。
那麼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呢?記者進行了暗訪調查。在海底撈世茂店,店内有少數包廂可供顧客選擇,而使用需要額外收費。
海底撈工作人員說:“包廂是要包間服務費的,一個包廂是88元。”
一位店長将記者領到包廂門口,打開包廂門後,記者看到,包廂頂部安裝有兩個攝像頭。不過,店長在介紹時,并未告知這一情況。環顧房間内,記者也并沒有看到相關的提示。随後,記者就此咨詢了店長。
海底撈世茂店店長說:“主要是顧客有遺失物品,或者什麼的,發生其他什麼事故,我們才會去查看。因為攝像頭的查看權限,不是每個人都能查看,我們要調監控的話,也要和總公司申請。”
店長表示,攝像頭是正常運作的,但是一般不會去查看相關内容,而類似的情況,在海底撈多家門店都存在。
海底撈:
為顧客服務
查看監控需總部批準
根據店長的說法,安裝監控是應國家要求,但記者走訪其他餐飲企業發現,在包廂内安裝監控,并不常見。
一家餐飲企業的工作人員表示,接待的顧客大多涉及商業宴請,如果有監控,會引起客戶反感。
另一位餐飲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部分大型餐飲企業,遇到不良顧客“碰瓷”,通過安裝攝像頭,可以成為商家“自我保護”的手段。
市民:
包廂相對私密
擔憂隐私洩露
近些年,尤其在火鍋餐飲企業,消費糾紛不斷。根據報道,在2018年,有消費者稱在深圳海底撈吃出異物,最後警方介入下,消費者承認異物是自己故意投入的,同年,有消費者将事先準備好的老鼠放入海底撈火鍋内,之後以食品安全為由,索要人民币500萬元,後來,該消費者被認定犯敲詐勒索罪。那麼,商家此為理由,就能在包廂内安裝攝像頭嗎?餐飲場所安裝監控法律的邊界到底在哪裡?我們接着來看記者的調查了解。
有市民表示,與家人、朋友或者商業宴請時,選擇包廂就是為了能有一個私密空間,包廂内安裝監控,可能會洩露隐私。
一位市民告訴記者,包廂内設置監控,确實有利于解決消費糾紛,他們也能理解。但作為商家,有告知消費者的義務。
律師:
安裝監控無明确規定
餐飲企業需告知
律師胡堅表示,目前,對于包廂内能否安裝攝像頭,并沒有明确的法律規定。此外,對于包廂是否屬于隐私空間,存在較大争議。
震天律師事務所胡堅律師:無論是以前的法律規定還是現在《民法典》裡面,對于隐私的具體,它沒有羅列/飯店的包間,他其實應該是屬于公共場合相對隐私的一個區域,但是大的範疇,還是公共場合。
胡律師認為,在沒有經過消費者明示同意的情況下,這些包廂攝像頭,存在收集、儲存、使用、傳輸、公開信息的風險。對于安裝這些攝像頭的餐飲企業,需要履行告知義務,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給予消費者是否選擇包廂就餐的權利。“假設商家通知我們了,告知我們了,我們就會産生相對選擇權,我不要這個,或者你給我關閉,這樣對于雙方的權利義務來講,更好。”
我們不生産資訊,我們是資訊的搬運工
來源:全媒體時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