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華為還有新的手機芯片嗎

華為還有新的手機芯片嗎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8-16 15:29:00

華為還有新的手機芯片嗎(不靠手機也能活)1

為重現增長,華為還要奮力投向市場空間更為廣闊的行業。服務行業并不是真的要去挖煤或者發電,主航道仍然是 5G、雲計算、AI等涉及連接、計算和雲的ICT基礎技術。華為優勢在這些底層,重點在于生态。

撰文 | 吳昕

4月3日晚,華為内部心聲社區公布的第二批軍團組建成立大會視頻顯示,華為于3月30日為公司新組建的十個軍團授旗。此時,距離第一批軍團成立時隔僅五個多月。

第二批十個軍團分别是電力數字化軍團、政務一網通軍團、機場與軌道軍團、互動媒體(音樂)軍團、運動健康軍團、顯示芯核軍團、園區軍團、廣域網絡軍團、數據中心底座軍團與數字站點軍團。一把手多為華為老人(多為2000年前後入職華為),大都有20年以上的行業從業經曆,通常具備海外工作經曆。

華為創始人兼總裁任正非與剛剛上任華為輪值董事長孟晚舟,均在此次軍團組建大會上出席并發言。任正非說,當前國際風雲變幻,華為面臨着越來越嚴苛的打壓,公司要穩住陣腳,積極地調整隊形,堅定地為客戶創造價值,不能動搖,所以要采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

由于美國制裁,華為近年已在海外損失了市場。2021年華為年報顯示,曾占華為收入半壁江山的消費者業務受美國制裁影響最為明顯,同比下降49.6%,近乎腰斬。「主戰場」運營商業務同比下降7%。一度「備胎」的企業業務成為三大業務中唯一增長的闆塊。

為重現增長,華為還要奮力投向市場空間更為廣闊的行業。截至目前,華為已經先後分兩批共成立十五個軍團。一些業内人士表示,華為對自身競争力有很大信心,也不懼新舊玩家挑戰。

華為還有新的手機芯片嗎(不靠手機也能活)2

企業業務成為三大業務中唯一增長的闆塊,來自華為2021年年報。

01 新軍團亮點

主要面向消費者業務的軍團首次現身,分别是互動媒體軍團和運動健康軍團。互動媒體軍團一把手吳昊擔任消費者雲服務副總裁,曾是華為消費者互聯網領域的第一位産品經理。運動健康軍團一把手張炜是華為消費者業務智能穿戴與運動健康産品線總裁。2020年起,華為消費者業務就被迫開展「南泥灣計劃」,業務重心從手機轉移至智能手表、電視屏、AR/VR等受制裁影響較小的消費類硬件,并提出「1 8 N」終端戰略。其中,「1」是作為連接核心的手機,「8」是指與手機強互動的八類終端設備,并由此輻射N個生活場景。比如,互動娛樂和運動健康。華為手機業務雖遭大幅下滑,但2021年報顯示,可穿戴設備、智慧屏等業務增長超過30%。IDC數據顯示,作為下一代消費類電子産品中堅力量的可穿戴設備,華為的出貨量在2021年第四季度增長了35.6%,全球排名第四。2021年假期期間,歐洲出貨量占華為産品組合的29%,高于去年19.9%。

華為還有新的手機芯片嗎(不靠手機也能活)3

IDC公布2021年全球前五大可穿戴設備品牌出貨量,華為名列第四。

華為還有新的手機芯片嗎(不靠手機也能活)4

2021年全球前五大可穿戴設備品牌廠商出貨量、市占率及年成長率。華為市場增長令人印象深刻。硬件設備市場突圍也會增加鴻蒙系統裝機量。事實上,無論是電視、手表還是AR等設備,其安裝的應用遠少于手機,不緻于造成用戶操作系統體驗上的較大落差,也更适合「帶貨」自主操作系統,哺育生态。而鴻蒙生态茁壯也會滋養軟件與服務營收。蘋果是其适例,公司硬件營收下滑,軟件和服務(比如雲服務、應用商店)營收占比已近20%,毛利率也更為可觀。不過,多數軍團仍然面向企業業務。所謂企業業務,主要服務于政府、大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不少軍團名字基于服務行業,比如電力、政務、園區、機場軌交,由此也可看出華為企業服務覆蓋場景的逐漸豐滿:從煤礦、公路、海關港口,到電力、機場軌道、園區和政務等。雖然逐步涵蓋涉及民生的重要行業,但「萬變不離其宗」,跟着 5G 落地走,這些行業的5G技術應用基礎平台差不多,很多技術也是共同的。

值得注意的是,顯示芯核軍團是目前唯一一個芯片軍團,也是一個與海思有關的軍團,負責人是海思半導體終端芯片顯示領域總經理羅琨。顯示芯核軍團主要做OLED顯示面闆的顯示驅動芯片,主要面向京東方,華星光電等面闆企業客戶。

中國面闆企業在OLED領域快速追趕三星等公司,但最關鍵的顯示驅動 IC 還是以韓國、中國台灣公司為主,國内企業不足1%。OLED 可廣泛應用高端電視、智能手機 、平闆電腦、可穿戴設備等設備,市場規模可觀,這固然是一個驅動因素,同時也要看到面闆芯片對工藝要求不是很高,不太受美國制裁影響。

例如,對于手機芯片來說,28納米過于落後,但對電視、安防攝像頭等業務來說未必如此。OLED 驅動芯片主要采用40納米和28納米,三星最先進制程是28納米。

這和華為可以發力數字能源業務也有一點相似。因為後者的核心元件逆變器不需要先進制程,生産所需的原材料基本實現國産,不用像手機芯片被美國「卡脖子」。

事實上,海思在顯示芯片領域也有多年積累。例如,2014年就推出了首顆4K電視芯片,此後也緻力于打造引領大屏領域的智慧顯示芯片,不少電視廠商的高端産品都采用了海思芯片。

有消息稱,華為海思自研的首款OLED驅動芯片已于2020年完成流片,預計采用40納米工藝,于2022年上半年量産。成立顯示芯核軍團已表明有意開拓業務,量産也可能為時不遠。

02 軍團作戰,效果初顯

2020年5月22日,美國對華為實施第二輪制裁之後,大量業務部門都收到集團指令,要紮到有巨大需求的行業中去。2021年3月,華為悄然成立一個新一級部門——「煤礦軍團」,與運營商BG、企業BG、消費BG同一級别。5G應用上,世界上多數ICT公司都沒有選擇礦山作為突破口,但我們選擇了礦山。任正非解釋說,中國有5300多個煤礦、2700多個金屬礦,如果能把8000多個礦山做好,就有可能給全世界的礦山提供服務。要第一個吃螃蟹,而煤礦又涉及大量物理、化學問題,對擅長數學的華為來說,這是一個新問題。由ICT産品解決方案等部門負責産品研發,再由BG面向客戶銷售的傳統做法,并不高效。因此,同樣是面對行業市場的一級組織,「軍團」取代了一般常用的BG\BU 。他們效法谷歌,将基礎科學家推至最前線,與技術專家、産品專家、工程專家、銷售專家、交付與服務專家合一起,合力研發産品和解決方案。不僅提升了溝通效率,也能縮短産品進化周期。如果方案涉及面向未來的部件,華為覺得市場空間很大,正好又有技術積累,就會推動研發去開發這些組件,放到最終解決方案中。5G時代主要聯接對象是企業,比如機場、碼頭、煤礦、鋼鐵、制造……大多也是華為不熟悉的行業,華為也因此開啟複制軍團模式。2021年10月,華為成立海關和港口軍團、智慧公路軍團、數據中心能源軍團和智能光伏軍團四個軍團,推動這四個領域的轉型。年報數據顯示,這輪調整已初顯成效。2020年,華為企業業務的銷售收入1003億元,同比增長23%,超過三分之二來自中國市場。2021年,企業業務又是唯一增長的業務闆塊。其中,作為企業業務之一的數字能源不僅是2020年華為公司增長最好的幾塊産業之一,也繼續成為2021年企業服務亮點之一。

事實上,華為在新賽道的異軍突起,除了建制因素,也并非「零基礎」。通信市場的多年積累也能「遷移」到新的競争中。

例如,華為與數字能源業務有着極為深厚的淵源。過去做通訊基站,在環境惡劣的偏遠地區架設基站時,穩定的電力供應尤為重要,華為很早就涉足能源業務。2019年全球光伏逆變器制造企業出貨量第一的是華為。

政務數字化,一直以來就并非互聯網大廠強項。反而是做ICT的華為,與中石油、中石化、中國移動等國企保持着長期緊密合作,使其在地方信息化建設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角色,也對其參與政務雲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目前,華為雲在中國政務雲基礎設施市場份額第一。

數據中心領域的競争已白熱化,而自帶ICT硬件基因的華為公有雲也更偏基礎設施,聚焦優勢IAAS層,差異化競争,基于自己的服務器、存儲設備研發虛拟化技術,提高雲服務質量。

也有人質疑其像亞馬遜一樣,主航道業務似乎沒有邊際,鋪設太寬。但軍團服務行業并不是真的要去挖煤或者發電,主航道仍然是 5G、雲計算、AI、終端等涉及連接、計算和雲服務的ICT基礎技術。華為優勢在這些自主的底層,重點在于生态,做大客戶标杆,縱深的活兒還是要交給合作夥伴。

03 支撐,反周期研發投入

過去三年是華為艱難的時刻,現在,華為已經穿過了「黑障區」。孟晚舟在2021華為年報發布會上答記者問環節表示,面向未來,華為依然會加大在人才、研發領域的投入,會通過「技術強度 人才濃度」來保證華為持續創新能力。研發費用上,華為的投入從2010年的10%上下逐年攀升到20%以上。尤其在2019年被制裁之後,研發投入比大幅提升。年報數據顯示,華為2021年研發總投入達1427億元,占全年收入的22.4%。這意味着華為每收入五元錢,就要投一元錢在研發上。

華為還有新的手機芯片嗎(不靠手機也能活)5

研究與創新投入,來自華為2021年年報

人才濃度上,在出售榮耀、x86服務器業務兩大重要業務後,華為員工總數僅縮減2000人。研發團隊則逆勢擴張。例如,2018年華為研發人員研發人員僅為8.5萬人,2021年研發人員已達10.7萬人,相較于被列入實體清單的2019年增長11.5%。華為副董事長、監事會主席郭平還透露,2022年,華為計劃招聘一萬多名應屆畢業生。

企業業務需求也高度分散,碎片,這些既考驗着華為的技術底座,也測試着軍團的耐性。然而,一旦認定趨勢,咬牙也要啃下一個個場景、一個個客戶。哪怕掙得慢一點、累一點。畢竟,人類的全部智慧都包含在兩個詞中:等待和希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