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與城市經濟?城市作為經濟活動的重要承載空間,其數字經濟發展狀況客觀體現了我國數字經濟的建設水平在政策的引導下,各城市紛紛将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城市數字經濟發展百花齊放從數字基礎設施、數據資源要素、數字技術産業、數字融合應用、數字經濟治理等維度,可将城市數字經濟分為綜合型、特色型、潛力型三類我國大部分城市屬于潛力型城市,亟待挖潛釋放數字經濟新動能,本文提出潛力型城市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的三條路徑,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數字經濟與城市經濟?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城市作為經濟活動的重要承載空間,其數字經濟發展狀況客觀體現了我國數字經濟的建設水平。在政策的引導下,各城市紛紛将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城市數字經濟發展百花齊放。從數字基礎設施、數據資源要素、數字技術産業、數字融合應用、數字經濟治理等維度,可将城市數字經濟分為綜合型、特色型、潛力型三類。我國大部分城市屬于潛力型城市,亟待挖潛釋放數字經濟新動能,本文提出潛力型城市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的三條路徑。
綜合型城市全面領先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綜合型城市數字經濟占GDP比重高,數字經濟體量全國領先,具備豐富的數字人才、數字技術資源優勢,數字基礎設施完備、政策配套完善、數字經濟帶動作用明顯,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起到引領作用。例如,北京市2021年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1.6萬億元,占全市GDP比重為40.4%,持續領跑全國;數字經濟高端人才彙聚北京,數字經濟核心産業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4.3萬件;高标準建設了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推動數字經濟全産業鍊開放;加快推進數字經濟地方立法,全面推動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标杆城市。
特色型城市聚焦突破
特色型城市數字經濟發展特色鮮明,在數字基礎設施、數據資源要素、數字技術産業、數字融合應用中的個别維度有明顯優勢,進而帶動城市産業突破性發展,區域領頭羊效應明顯,對我國數字經濟整體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根據創新、産業、資源、設施、區位等優勢,特色型城市又分為特色産業集群驅動型、數字友好型、資源驅動型、區域優勢驅動型和創新要素驅動型。
創新要素驅動型城市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主線,依托高校等資源,引入數字經濟相關實驗室,培育創新産業集群,着力推動産業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例如江蘇南京積極構建自主創新政策體系,培育具有國際競争力的創新産業集群,在數字經濟方面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24項,居全國第二,軟件和信息服務、智能電網入選首批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集群強鍊實現新提升。
特色産業集群驅動型城市在某一行業形成了地域集聚和規模經濟,該類城市注重與周邊省市協同發展,持續在延鍊補鍊強鍊上下功夫,加快産業轉型升級。例如山東淄博創新實施新材料、智能裝備、新醫藥、電子信息“四強”産業攀登計劃,打通産業鍊上下遊企業數據通道,推動工業新舊動能轉換,跻身全國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
資源驅動型城市立足資源禀賦優勢,以加快原有技術改造和加速新技術應用為手段,通過創新技術、創新工藝、創新産品,實現資源型城市綠色高效可持續發展。例如河南鶴壁依托現有的煤炭資源優勢,聚焦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四化”改革,推進數字化煤場、煤炭智慧倉儲物流建設,拉長做優煤炭産業鍊,推動煤炭傳統産業轉型升級。
數字友好型城市具有較好的氣候、交通、能源、區位優勢,抓住國家大數據戰略政策窗口期,依托數據中心培育大數據産業集群,積極承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非實時算力需求,服務“東數西算”工程。例如内蒙古烏蘭察布将雲計算、大數據産業作為大力引進和重點扶持的戰略性産業與支柱産業加以培育,推動數據中心、服務外包、大數據應用等産業協同發展,完善和延伸大數據産業鍊,促進數據與産業全面融合。
區域優勢驅動型城市發揮優越的地理區位優勢,承接一線城市大數據等産業外溢紅利,推進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培育新動力、形成新優勢。例如浙江衢州市位于浙閩贛皖四省交界,利用區位優勢積極開展“雙招雙引”專項攻堅,以變革之力推進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先後在杭州、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設立“反向飛地”,集聚數字經濟産業創新專家和高層次複合型人才,實現資源互補、互利共赢。
立足優勢發揮潛力促進城市數字經濟發展
除綜合型、特色型城市之外,我國大部分城市均屬于潛力型城市,該類城市可發揮固有傳統行業優勢、自然資源禀賦或區位優勢,大力引進人才提升創新能力,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數字經濟企業,增強城市能級和輻射能力。
立足本地優勢,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走傳統産業動能激活之路。一是立足能源優勢,把握國家“東數西算”機遇,積極面向全國承接并提供數據備份供應、算力供應和生态數據供應等後台加工、存儲備份等非實時算力服務。二是立足本地特色産業優勢,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手段和模式,激活産業傳統動能,将現有産業環節和價值環節進行數字化提升,推動其融入區域核心産業鍊或形成材料鍊、配套鍊,以點帶面,形成區域性的數字經濟競争點。三是立足生态優勢,以生态保護為前提,探索互聯網 生态經濟的價值創造路徑,形成生态農林、生态旅遊、生态工業、生态文化等領域數字化齊升級的發展态勢,開辟生态産業數字化發展的新空間。
堅持創新驅動,以應用市場換産業,走場景開放帶動之路。一是加大對數字經濟關鍵領域、重點平台、重大項目以及各類試點示範的扶持力度,積極開展引智引才工作,通過引進培育孵化載體、組建創新聯合體、搭建新型研發平台等方式,推動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促進創新鍊和産業鍊有機融合。二是深化“以應用換項目,以市場換産業”的發展模式,在生産、生活、治理等各個數字化轉型領域,挖掘硬需求,通過發布場景開放清單,吸引數字經濟領軍企業為地區發展注入動力,助力本地資源和要素站上風口,讓業務、項目聚變成為團隊、企業乃至産業、集群。
堅持深化協同發展,積極融入雙循環發展格局,走要素梯隊承接之路。一是緊抓長三角一體化、數字灣區建設、中部崛起、西部開發等戰略機遇,主動融入中心城市數字産業梯度轉移,積極嵌入區域數字經濟産業分工與配套體系,不斷提高供給體系與國内需求的适配性;二是虛實結合推進産業協同和資源共享,深化“總部 基地”“研發 生産”“飛地經濟”合作模式,探索打造虛拟合作園、虛拟衆創空間,嘗試離岸項目加速、異地人才集聚等方式,加快引流數字時代優質要素。
(來源:人民郵電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