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能科普,處處有新知#
生命源于海洋說從恒星演化的理論出發,我們有理由認為:地球從誕生開始就有一個原始大氣層,它含有氫的化合物——水蒸氣、氨、甲烷、硫化氫、氰化氫等等。還可能有一一片由液态水組成的海洋,将大氣中的各種氣體溶解于海水中。為了在這樣的世界上形成生命,那些簡單的分子必須結合起來,形成複雜的分子。一般說來,這一過程必須要有能量的輸入。太陽光及其紫外輻射照在海洋上,可以提供必要的能量,迫使小分子形成較大的分子。
生命的起源
1952年,美國化學家米勒和尤裡做了一個實驗,企圖設法去發現這樣一些較大的分子。他們制備了被認為曾在地球原始大氣中存在過的一些物質的混合物,然後,用放電作為能源,讓這種混合物接受幾個星期的照射。最後,他們發現這個混合物中含有比在開始時使用的分子要稍微複雜一些的分子,而且包含着一些用于制造重要化合物的氨基酸。然而,即使憑借最豐富的想象力,到目前為止也還沒有形成可以稱之為生命的東西。不過我們目前隻用僅僅幾升液體進行研究,每個階段僅僅幾個星期。
而在原始地球上,整個海洋的液體接受陽光照射已達數十億年之久。事實很可能是: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海洋中的分子會逐漸地變得越來越複雜,直至最後,由于某種未知的原因形成了某一個分子,這個分子能夠把較簡單的分子組成像它自身那樣的另一個複雜的分子。這樣,生命就出現了,并且延續着,逐漸地演變為現在的生命形态。“生命”的原始形式甚至比現在最簡單的生命形式還要簡單得多,但它們已足夠複雜。最初的原核生物在海底火山熱液口形成,并且由超高溫地質作用下形成現代地球無法形成的岩石類型組合,這就是最古老的疊岩石。
最早的地球生命原核生物在海底熱液噴口附近誕生,原核生物開始形成最古老的疊層石。
就像蘋果在空氣中被氧化變黃一樣,生命的出現也許不是一個奇迹,它隻不過是因為各種分子沿着一條捷徑彼此交叉結合在一起,這一點似乎是十分肯定的。在原始地球的條件下,必然會出現生命。而對于物理和化學性質的相似的任何其他行星,可能也會不可避免地出現生命——盡管未必是智慧生命。
生命源于外太空20世紀初,瑞典化學家阿列紐斯發表了電離理論學說,提出了宇宙胚胎論。他假設,原始的生命孢子穿過茫茫宇宙空間來到地球,這就是地球生命的起源。生命孢子能夠長期的經受住宇宙間無處不在的真空環境和寒冷狀态。他确信,攜帶生命孢子從一個星球抵達另一個星球的動力來源于輻射壓力。他由此推斷,生命在宇宙中的擴散是無處不在的。
可是,阿列紐斯理論有兩個緻命點:第一個緻命點是,孢子理論并沒有真正解釋生命的起源,它不過是回避了這賦有生命的孢子形态存在的問題。第二個緻命點是,盡管孢子能抵抗寒冷和真空,但不能抵抗紫外線和其他的能量輻射,由于宇宙空間——至少是在星球周圍——充滿了這樣的能量輻射,孢子能否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就是個問題了。如果生命不是起源于地球而是起源于另一個世界,而到達我們地球的是另一種已賦有生命的孢子形态存在,那麼在另一個世界上的最初那個地方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呢?
盡管地球生命是天外來客的說法受到批評,後來仍有不少學者提出各種假說。英國天文學家霍伊爾20世紀70年代末提出,生命并非起源于地球,而是來自遙遠的外太空。還有一些人認為,地球是受到了其它彗星等地外星體的影響,是彗星帶來了早期生命的種子。
小行星撞擊地球
彗星攜帶生命降落地球
在地球形成之前,整個太陽系處于分子雲的襁褓中時,生命就形成了。然而,當太陽要“脫胎”出分子雲的前一刻,它吹出強勁的恒星風吹走了包圍它的原始物質。在太陽周圍,這些原始物已不複存在了。當然,在宇宙空間中還存在一些分子雲,它們是研究生命形成的“化石”。利用巨大的射電望遠鏡,可觀測這行分子雲的輻射,研究不同演化階段分子雲的物理環境和化學成分,從而研究具體的形成過程,在分子雲中建立分子雲演化鍊。現在已經發現了90多種分子,其中大部分是有機分子,是生命産生的物質基礎,那麼影視中時常出現的迪迦奧特曼也有可能出現在M78星雲。
獵戶座大星雲
在銀河系中,人們研究最多、最仔細的是獵戶座大星雲,在此星雲中,已經搜索到60種星際分子。所以,現在很多科幻作品都會以獵戶座星雲為背景而創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