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潰瘍分虛、實、或虛實夾雜。
1 . 氣虛陰火上炎型
元代名醫李東垣認為:“脾胃氣虛,則下流于腎,陰火得以乘其土位。” 脾胃所開竅的口腔部位就是土位。根據李東垣的分析,宜用甘溫之劑,忌苦寒之藥損傷脾胃。以四君子湯 (黨參、白術、茯苓、炙甘草)為基礎,适當加入一些補氣清虛火之藥,如黃芪、山藥、荷葉、虎杖等。
如果病人出現短氣、乏力、大便次數增多等中氣下陷的症狀,可用補中益氣湯。
2. 陽虛火浮證
病人多表現為上熱下寒,伴有小便清長、夜尿頻頻、下肢冰冷、畏寒等陽虛諸症 。 治療需潛陽,引火下行 ,用潛陽丹(姜汁炒砂仁、附子、龜闆、甘草)、封髓丹(黃柏、砂仁、炙甘草),配合附子理中丸等。
3.陰虛火熱證
病人表現為口幹欲飲涼水、咽幹、心煩、大便幹結、尿黃、舌紅少苔等。但臨床所見,亦多挾熱濕,其原因或素體陰虛,或常熬夜,或多憂思郁怒,而緻營陰暗耗。對于這類病人,如果辨證不清,單純滋陰,或者單純用大劑寒涼中藥清熱解毒,效果往往時好時壞,難以根治。對于陰虛伴有濕熱型的複發性口腔潰瘍,用餘國俊先生在《中醫臨證思辨錄》一書中所推薦的甘露飲(生地、熟 地、天冬、 麥冬、黃芩、石斛、枇杷葉、枳殼、茵陳、甘草),随證加減。
4.外用藥:八味錫類散(西瓜霜、寒水石、人工牛黃、豆腐炙珍珠、青黛、硼砂、炙硇砂、冰片)。
冰硼散。口腔潰瘍散。康複新液。雲南白藥外敷。
5.取黃豆、綠豆、黑豆各一把,烏梅5顆,白糖2調羹,加水适量(沒過豆子三個指節),熬煮2個小時以上,然後放溫,把這豆沙水當作飲料喝。第二天再重新熬水,最好不喝前一天的。也可以用電炖鍋熬煮一夜,第二天喝。
黑豆最好選用綠瓤的。如果沒有烏梅,僅用3種豆子熬水喝也是可以的。
黑豆補腎,收斂浮遊之火;黃豆補脾,運化中氣;綠豆清熱,可以去除相火;烏梅與白糖酸 甘化陰,滋生津液。 幾種材料共用,既可滋陰生津, 又可清熱降火,還有補益中氣的作用,對一般的因“火”而緻的口腔潰瘍都有效。
因虛寒導緻的口腔潰瘍,可以隻用黑豆和黃豆熬湯喝。
飲食多補充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B1的食物。也可以服藥物,或者用藥粉塗抹患處。
以上文獻參考主要來自:
1.董洪濤老師2.羅大倫老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