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荠是脆脆的口感?文/安頻一般的百科資料上對于荸荠,如是介紹:荸荠,俗稱“地栗”、“馬蹄”、“池米”、“凫茈”等屬莎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葡匐莖,先端膨大為球莖(這球莖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荸荠”);地上莖叢生,直立,管狀,如龍須,濃綠色性喜溫暖濕潤,适宜在我國南方湖濱低窪地區生長這說得沒有錯,但吾鄉又名之為“皮怯”,種的人不少,但那是過去的事了現在種的人少了,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荸荠是脆脆的口感?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文/安頻
一般的百科資料上對于荸荠,如是介紹:荸荠,俗稱“地栗”、“馬蹄”、“池米”、“凫茈”等。屬莎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葡匐莖,先端膨大為球莖(這球莖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荸荠”);地上莖叢生,直立,管狀,如龍須,濃綠色。性喜溫暖濕潤,适宜在我國南方湖濱低窪地區生長。這說得沒有錯,但吾鄉又名之為“皮怯”,種的人不少,但那是過去的事了。現在種的人少了。
我還記得在我的老家網市鎮預備堤村一家小茶館裡,曾聽過一個與荸荠有關的故事。那是在兩千多年前,有一個武将,被小人陷害,最後被君王趕走了。武将在流亡的路上,遇到了小人的暗殺。好在他反應快速,躲過了一劫。夜晚,他躲在野澤中,挖了不少的荸荠吃了。然後,他在岸邊的蘆葦裡睡了一夜。還沒等天亮,又匆匆上路,往老家的方向走。到了老家後,便隐居了起來。三年後,君王在與狄國的戰鬥中,失敗了。小人眼看君王不行了,便帶了金銀細軟,投降了狄國。此時,君王才憬然了。他立即召回了武将,恢複了他的官職,給他軍隊,讓他揮師北上與狄國戰鬥。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他大獲全勝。君王賞賜給他很多金銀後,他特意來到曾經挖吃荸荠的地方,招來很多老鄉,講了自己吃荸荠活命的故事,最後把錢分給他們,讓他們多種植荸荠。在他的支持下,老農們将荸荠推廣開來。
至于這個故事到底有沒有,誰也說不準。我隻知道現在監利的鄉村水澤中,還有一些野生的荸荠,個頭較小,看起來“黑不溜秋、尖嘴猴腮”,但吃起來自有一種質樸新鮮的味道,鮮嫩甜脆。
在六七十年代的農村,荸荠是我們一幫孩子眼中最美的“水果”。每年秋末,野池子的水淺了,我們便跳進去踩荸荠,用雙腳感知稀泥巴裡的荸荠。腳底碰到小小圓圓、滑溜滑溜的荸荠,便可以伸出手臂,到腳下摳出荸荠來。個子大的,喜歡玩花樣的,還會用腳指頭拱,将荸荠夾出來。我們凡事喜歡競争,看誰摳得多,于是都不停地“踩”、摳。我的運氣不好,腳還被稀泥巴裡的玻璃屑劃破過腳,流了血,疼得大叫大哭。
荸荠長時間在泥巴裡生長,在外皮上難免有一些的細菌與寄生蟲,倘使吃多了會鬧肚子痛。想要衛生營養一點的話,可以吃大蒜炒荸荠,既解饞又殺菌,還别具風味。
宋人鄭獬《采凫茨》雲:“朝攜一筐出,暮攜一筐歸。十指欲流血,且急眼前饑。官倉豈無粟,粒粒藏珠玑。一粒不出倉,倉中群鼠肥”。有明代王鴻漸題為《野荸荠圖》的詩應證:“野荸荠,生稻畦,苦薅不盡心力疲。造物有意防民饑,年末水患絕五谷,爾獨結實何累累”。在農民被壓迫、被損害的年代,沒有粟、米吃,隻能去挖荸荠吃。好在苦難的曆史,已然翻過。現在的人們,坐在茶幾前,左手拿荸荠,右手拿小刀,輕輕地削皮,不一會兒便是雪白的一塊肉。在寒冷的冬季吃完火鍋,來幾塊削好的荸荠,正好可以消除腸胃裡的火氣。
我從小便喜歡吃它,“火氣”來了,買一袋别人削好的白荸荠,很快便吃完了。有一些友人看我喜歡吃這東西,都學着買了吃,吃後都說好。我說:“兄弟們,這東西是好吃,脆感超過了庫爾勒香梨,可是在田裡挖起來很難啊。”
美味來之不易,吃的時候,還要念及别人的勤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