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80後來說,魂鬥羅、超級瑪麗是最熟悉不過的老朋友們。它們,代表着快樂的時光。
不止它們,街角的遊戲廳也是許多人的少年回憶。能用一個币就通關的“大神”旁邊,總是有不少穿校服的學生在圍觀。“街頭霸王”的名字,讓你熱血沸騰。
12月12日,明當代美術館(McaM)推出年度大展《遊戲的人》。從反鬥城、紅白機、街機到網絡遊戲、電競等形式,展覽同時以大面積空間巡禮70餘年人類遊戲體驗發展史,以沉浸式體驗喚醒兩代人關于遊戲生活的寶貴記憶,成為遊戲愛好者的線下狂歡節。
展覽聚集了aaajiao、曹斐、馮夢波、邵志飛(Jeffrey Shaw)、JODI、陸揚、鄭國谷等一批活躍在國際當代藝術前沿的“頭号玩家”以及多位青年藝術家,探讨遊戲、社會變遷與人之間的關系,見證技術的演變。
現場,除了可以重溫魂鬥羅、超級瑪麗、街頭霸王以及星際争霸等經典遊戲外,還能體驗藝術家視角的遊戲作品。
展廳二樓,一塊碩大的電子屏幕上播放着經典的超級瑪麗。但和人們熟悉的版本不一樣的是,這是一個“長征”版本的超級瑪麗。遊戲中,小紅軍成為闖關的主角。
開幕當天,一場聚焦當代藝術與遊戲發展、社會流變和技術革新的開幕論壇為觀衆帶來了跨領域的專業分享。論壇以“藝術的遊戲”、“社會的遊戲”和“流變的遊戲”三大主題展開。包括此次展覽策展人邱志傑、陳抱陽、藝術評論作者、策展人陳嘉瑩、媒介理論學者車緻新、“遊戲論”研究者鄧劍、“遊戲哲學”學者黃遠帆、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專家李澄宇、騰訊互娛遊戲創意設計部設計總監李海峰、策展人陸蓉之、參展藝術家陸揚、騰訊遊戲功能遊戲品牌負責人王璐、騰訊遊戲學院高校與學術發展組負責人楊夏君、藝術評論家、遊戲哲學家張未在内,十餘位來自不同産業的專業級“玩家”多維度地探讨了《遊戲的人》所涵蓋的數字時代的重要話題。他們以藝術的形式探索遊戲與藝術的關系、遊戲的産業發展和價值,以及遊戲的文化與社會性的價值,進一步闡釋了此次展覽的理念和意義,将豐富而具啟發性的内容分享給每一個“遊戲的人”。
在與會人士看來,人類在學會直立行走前已經在追逐打鬧中學會遊戲,掌握工具後的人們把簡單的立方體演化成為了最廣泛的遊戲。遊戲與人們的關系短暫離開了工具與技術的進步,轉向在棋盤中構建思維訓練場。“人們追逐的不再是對,而是勝者的榮譽。”
第一款電子遊戲《陰極射線管娛樂裝置》誕生于1947年。當時的電腦還停留在紙帶打孔的年代,旋鈕與CRT光束為人們提供了屏幕與輸入設備的基本框架。1972年誕生的米羅華奧德賽,将電子遊戲從機房裡的巨型主機帶進了人們的客廳,而5年之後從車庫裡誕生的蘋果與同年上市的雅達利2600則開啟了至今仍争論喋喋的“主機vs.電腦——誰才是真正的遊戲王者”的争論。至此,電子遊戲成為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平時的色塊通過計算機圖形學的錘煉,變成可被實時追蹤的光束。從一維的旋鈕與按鍵,到二維鼠标與搖杆,再到三維的體感設備,這些交互手段的進化,也是人們深入遊戲的寫照。
在屏幕閃爍間,遊戲成為人們聯結彼此,連通萬物的橋梁。而通過新技術激活傳統文化,遊戲也幫助人們穿越時間的界限,從抽象的時間維度走向廣袤的地域。
有什麼不快樂的?如果不快樂,那就打一次遊戲。如果一次不夠,那就打兩次。
展覽将持續至2021年3月28日。
欄目主編:李君娜 文字編輯:李君娜 圖片編輯:邵競
本文圖片來源:主辦方 提供
來源:作者:李君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