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律進餐與健康關系
進餐的餐次與健康關系非常密切,研究發現,少量多餐人群的血清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均低于進餐次數少、就餐量多的人群,和每天吃三餐相比,每天吃1到2餐的女性患二型糖尿病,男性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更高,就餐的次數會影響機體代謝。
進餐時間不規律,慢病風險增加,研究表明,睡前兩小時内進餐,會幹擾心血管系統的正常代謝活動,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晚餐比較晚,能量攝入超過每日總能量的1/3的時候,會使肥胖的發生風險上升,晚八點鐘之後進食,可能會增加超重肥胖的風險,夜間11點,進食晚餐會增加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不吃早餐、晚餐晚會增加代謝綜合症的風險,在總能量攝入一緻的前提下,提高早餐的能量攝入比例,能夠降低空腹血糖和胰島素水平,降低胰島素抵抗,并且提高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晚餐的能量攝入比例,可以降低心髒病,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的發生風險,進餐活動不規律,對人體的晝夜節律産生幹擾,從而增加代謝綜合症的發病風險。
什麼是規律進餐?規律進餐是指一日三餐、定時定量、飲食有度。規律進餐是健康生活方式的組成部分,是平衡膳食的具體飲食生活實踐。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的作息、飲食、工作或學習等社會活動形成了一定的規律,人體的生理功能,特别是消化系統等也形成了與之相适應的規律。因此,應根據實際情況來合理安排一天的餐次和食用量。
規律就餐時間怎麼定?通常情況下,上班上學時間相對固定,綜合考慮消化系統生理特點和日常生活習慣,應一日三餐,兩餐的間隔以4-6小時為宜。
早餐安排在6:30一8:30,午餐11:30一13:30,晚餐18:00一20:00為宜。
學齡前兒童除了保證每日三次正餐外,還應安排兩次間餐。用餐時間不宜過短,也不宜太長。用餐時間過短,急急匆匆、狼吞虎咽,不僅不能享受到食物的味道,還不利于消化液的分泌及消化液和食物的充分混合,從而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用餐時間太長,容易引起過量攝取食物。建議早餐用餐時15-20分鐘,午、晚上用餐時間為20-30分鐘。
規律就餐應注意什麼?
就餐時應細嚼慢咽享受食物的美味。進食環境會影響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應營造輕松、愉快的進餐氛圍,可以放點輕音樂,談論輕松的話題,進餐時應相對專注,不宜邊進餐邊看電視、看手機等。
規律就餐應如何合理分配一日三餐的食物量?通常以能量作為分配一日三餐進食量的标準。早餐提供的能量應占全天總能量的25%-30%,午餐占30%-40%,晚餐占30%-35%。每人每天攝入的能量應根據職業、勞動強度和生活習慣進行相應調整,中、高身體活動水平者應分别比低身體活動水平者每天多攝入300kcal、800kcal的能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