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IC photo
有人長途旅行之後,會泡腳解乏;有人感冒着涼,會泡腳發汗;還有人每天泡腳,治療失眠……不知何時開始,泡腳養生受到追捧。然而,這一養生方式并不适合所有人。不久前,患有糖尿病的王大爺泡腳時被燙傷,未及時處理而導緻感染加重,前往醫院時,某些部位出現潰爛和壞死。
北京宣武中醫院周圍血管科副主任醫師郭娴介紹,糖尿病患者随着疾病的進展,會出現周圍神經以及周圍血管的病變,而足部是最重要的微循環受累“重災區”,患者會出現足部怕涼的不适症狀,同時伴随感覺神經不敏感。
“由于足部怕涼,需要外界溫度的提高達到改善症狀的目的,但溫度覺卻出現遲鈍,即使很高的溫度,患者還是會覺得‘不夠熱’,于是就會無限度地提高泡洗溫度,延長泡洗時間,從而增加燙傷的風險。加之患者局部缺血病變,燙傷後容易出現局部破潰、壞死,甚至截肢的悲劇。”郭娴解釋道。
郭娴提醒,足部出現破潰、水疱等感染問題者;足部動脈嚴重缺血表現者;下肢靜脈曲張水腫明顯者以及嚴重心腦血管疾病不能耐受者等,皆不适合泡腳。早期未出現破潰的糖尿病足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科學泡腳,配合功能鍛煉,從而達到改善局部循環、改善症狀的目的。
“泡腳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歡,最主要的原因是可以給人們帶來舒适感。”郭娴表示,很多人稱泡洗為“燙腳”,這是溫度給泡洗患者帶來的直觀感受,人們在泡腳時,局部溫度增加,外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從而使更多的血液流向足部等末梢循環,産生了溫暖舒服的感覺。同時,熱水刺激了腳部豐富的末梢神經,對大腦皮質産生抑制作用,使人感到到腦部輕松,“爽”的感覺也就來了。
日常生活中,如何泡腳才能做到安全、健康?
泡腳時間不宜長
一般為15分鐘-20分鐘為宜;飯前飯後不宜泡腳,避免胃腸區域的血流循環受到影響,不利于消化;泡洗時間建議選擇在睡前進行。
泡腳水溫要适中
水溫要控制在38℃至40℃,由于很多糖尿病足患者足部溫度感覺遲鈍,建議人們用手去試水的溫度,同時注意遵循先加涼水再加熱水的原則,避免燙傷風險。
足浴器具需衛生
注意每次足浴器具的清潔和消毒,有腳癬或腳部皮膚病者最好獨立使用泡腳器具。
泡後擦試有學問
最好使用白毛巾擦幹足部,然後仔細檢查毛巾上有無滲液、滲血、嚴重脫屑等情況,如果出現類似情況,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足跟足趾塗抹油
泡腳後注意保護皮膚,尤其是足跟、足趾等容易脫屑、皲裂的部位,可使用凡士林、維生素E乳、矽霜等溫和無刺激的護膚用品進行塗抹。
趾甲修剪不要平
需要修趾甲的糖尿病患者應在泡腳後趾甲較軟時修剪,趾甲要平剪,不能剪成圓形,以免傷及甲溝出現感染。
最後,郭娴為大家推薦了一個适合在冬季應用的溫經通絡泡洗方:取适量伸筋草、首烏藤、生姜、艾葉進行足部泡洗,可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新京報記者 張兆慧
校對 柳寶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