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朝花夕拾你最對哪個人物感興趣

朝花夕拾你最對哪個人物感興趣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3 09:37:45

朝花夕拾你最對哪個人物感興趣(七個老師丁向紅)1

蘇州市甪直甫裡中學高級教師

你知道《朝花夕拾》的藝術魅力嗎?

《朝花夕拾》原名是《舊事重提》,是本帶有自傳色彩的回憶性散文集,回憶自己在兒童、少年到青年時期中所經曆的人事,帶着讀者在他成年前與後兩個交錯時空中穿行,集童趣、知趣和諧趣于一體,因為情境還原得真實生動,喚起讀者似乎一同經曆的體驗感觸,萌發讀其書,識其人乃至想見其人的願望。

融合三趣:童趣 知趣 諧趣

本書其實并不僅僅是孩子的讀物,盡管記錄了幼年、少年的成長,其中有着一般作品缺乏的趣味,難能可貴的童真童趣,但畢竟是成年所寫,總是折射着對黑暗的深刻認識。

在《狗貓鼠》一文中叙述我十歲左右養了隻寵物小隐鼠,它在蛇口下僥幸得生,被我養活後随伺左右,飯桌上吃菜渣舐碗沿,書桌上從容遊走舐吃墨汁,這樣相處了一兩月後突然不見了。後來長媽媽告訴我是被貓吃了,于是開始仇貓。如果隻這樣寫來,那就不是魯迅的文風了。

首先從擔心我的仇貓被某些文人别有用心利用說起,然後引經據典考查貓狗成仇的原因,并陳述自己仇貓的大不同,對比動物與人,批判不及禽獸的虛僞人性,而貓像人一樣地折磨弱者及對強者的媚态,以及配合時的嗥叫是仇貓光明正大的理由,可是幼年時極簡單的理由卻是貓吃了我的小隐鼠,盡管是冤枉了貓,但對貓的仇恨卻種下了,不過由開始的襲擊到呵斥,算是進步了。但又借着呵斥并不徹底解決隐患來隐射中國官兵“長保着禦侮保家的資格”,順帶着諷刺前文所提的“指導青年”的“前輩”。這哪裡僅僅是撿拾朝花?分明是借花諷人嘛!

文章讀來趣味盎然,在成年人的知趣理趣中融合童趣,以及順手牽連的諧趣,這是朝花朝拾無法擁有的魅力,或者是一般散文難以企及的高度。

還原情境:細節 心理 場景

兒時的寵物隐鼠,《二十四孝》《山海經》等讀物,家鄉的迎神賽會習俗,從家中後園到三味書屋,到南京的水師學堂、礦務學堂,日本東京的語言學校到仙台的醫專,父母親人、保姆阿長、鄰居衍太太、師長壽鏡吾與藤野、朋友範愛農,庸醫陳蓮河等等組成作者成長的人文環境,或正或反地促成他的思想成熟,在矛盾沖突激烈之時改變着他的人生選擇:出城學洋務、出國學醫、棄醫學文。十篇文字,連上《小引》《後記》,每一篇都是帶人入境的語言,想來正是這樣才顯出文學本色吧?

“廣州的天氣熱得真早,夕陽從西窗射入,逼得人隻能勉強穿一件單衣。”寫天熱而已,卻有着畫面、細節和心理,是真真切切的“熱”的感受。

介紹書桌上一盆“水橫枝”:就是一段樹,隻要浸在水中,枝葉便青蔥得可愛。簡簡單單的白描,既寫了水橫枝的材質、形态、色彩等細節表象,還突出了樹段旺盛生命力的本質。

“看看綠葉,編編舊稿,總算也是在做一點事。”補充上人物形象,場景的畫面感很強,那是個在世事紛擾、天氣炎熱的環境中還勤勉做事作文的魯迅。

“做着這等事,真是雖生之日,猶死之年,很可以驅除炎熱的。”直接抒情議論,是切合紛擾、炎熱環境的安慰。

以上是作者描述在廣州編寫《朝花夕拾》時的工作情境,細節、場面、心理組合還原,讓人一同感受感發。這樣的片段總是令人難以忘卻,而又比比皆是。譬如被阿長的“大”字擠在一角,甚至脖子上還被壓着臂膀,半夜裡熱醒了的絕望;全家準備到東關看五猖會收拾物件,等待我背熟《鑒略》漸漸肅靜,朝陽照着西牆,而我似乎頭裡要伸出許多鐵鉗夾住文句,聽見自己急急誦讀發着抖的聲音,而當我終于背出全家高興出發時我卻索然沒有興緻;聽着先生誦讀的文句和看着他微笑着将頭揚起搖着拗過去的神情動作,疑心那是極好的文章;沒讓父親安靜離去時的一聲高一聲的“父親!!!”的嘶喊,如今想起還一直後悔不安……還原的情境如此真切,離不開三要素:細節、場景和心理。

關聯全書: 人物 主題 主線

前序後記,和十篇回憶散文,每篇都各有個主題,主線及相關人物,但又集中在作者人生一條主線上,反映在批判與鬥争的主題上,展現清末民初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模樣。參讀比較,梳理綜合,獲得完整的印象,方能勾勒出作者的曲折履曆和精神内核。

《小引》叙述我在紛擾世事中編寫《朝花夕拾》來尋出“閑靜”;《後記》則叙述為書配插圖做的比較考證,又順帶出批評世事的恐怖荒謬及鬥争者的勇決。文集前後反複申達此意,串聯起文集的也正是此意。

《狗貓鼠》借仇貓批判正人君子人性的虛僞、淩弱與獻媚;《二十四孝圖》詛咒妨害白話文者,可憐兒童缺少有圖的讀本,批判《二十四孝圖》有圖卻是宣傳封建孝道的虛僞兇殘的本質;《無常》實寫鬼無常,虛寫人間無公正無人情,批判陽間不如陰間的殘酷現實;《五猖會》借着對迎賽會的向往反襯扼殺孩子快樂天性的殘忍;《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一段美好的童年生活,盡現孩子的天真、活波、好奇、快樂的天性;《父親的病》諷刺批判庸醫故弄玄虛、草菅人命,後悔自己沒能讓父親安然去世的愚蠢無知;《瑣記》批判鄰居衍太太僞善與饒舌,自己被流言所逼出走家鄉,到南京的中西學堂求學,但是因洋務辦學不實沒有學成,決定到外國留學,在批判着反思着選擇着自己的人生路;《藤野先生》中厭惡東京留學生不思進取、醉生夢死,來到市鎮仙台學醫,但因為日本學生的歧視和對國人麻木的痛心,在強烈的民族自尊心的驅使下棄醫從文;《範愛農》則描述辛亥革命前後沒有多大改觀的社會面貌,痛惜着朋友的不幸遭際。當然,其中有許多溫情的記憶,但批判與鬥争始終是魯迅的精神内核。

散文十篇,前引後記,共同串起對人性的、教育的、文化的批判,用兒時的真切難忘的體驗和成人的知識閱曆,兩重透視,追憶着那些溫情和冷酷。夕拾朝花,無論如何都是生命曆程中痕迹最深的記憶。透視到什麼,總由透視鏡的質地決定。而本書的透視鏡是那個悲憫亂世衆生的高貴靈魂。

丁向紅 如何讀書 系列回顧

評點

月刊

自從我們推出中小學生作文1對1深度點評服務以來,我們的老師團隊已經點評了上千篇作文,每篇都至少要花費老師40分鐘時間,從文章的結構,用詞,标點,得分點,失分點等各方面給出了最精細的批改及修改意見,收到了廣大家長朋友最真誠的肯定和贊揚!

現我們把學生的投稿及老師悉心的點評整理成了評點月刊(電子版/紙質版),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學習,提高寫作成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