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之前給大家寫了一篇專門介紹“金剛藤”這種植物的文章,而後來就有不少網友說它是“土茯苓”,當地人常常會挖它來煲湯喝。
而在近日去山裡移栽紅薯,就在莊稼地附近有幸看到了一株土茯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挖出來,足足好幾斤重。
這也讓我想起了有必要給大家介紹一下土茯苓,免得再有人把它和金剛藤搞混了。
俗稱“金剛藤”的植物學名叫菝葜估計很多人認識金剛藤,也被它曾多次傷害過,卻不知道它的學名。畢竟它的學名都是生僻字,很多人都不認識。
金剛藤的學名叫菝葜(bá qiā),是不是讀起來有點拗口,寫起來也很費勁呢?可能也是因為名字太生僻了,在民間多叫它金剛刺、金剛藤、烏魚刺、鐵菱角、馬加勒、紅燈果,冷飯頭,鐵刺苓,金剛根等。
這是在南方很常見的一種植物,如果你經常去山裡幹活,或者是去一些荒山裡行動,就常會被一種帶刺的綠色植物劃破衣物,甚至肌膚也會被它劃傷,而十有八九這種植物就是菝葜。
菝葜是百合科、菝葜屬的多年生藤本落葉攀附植物,而菝葜屬的拉丁名Smilax就有抓、勾的意思,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這種植物愛抓、劃我們的衣物了。
金剛藤的根狀莖粗厚,且非常的堅硬。而葉子是薄革質或者是堅紙質的,以圓形、卵形或其他形狀為主。它的花期較早,一般是在早春的2-4月份開花,果實是在9-11月。
但是挂果期比較長,有時候第二年的春天裡依然還能見到紅色的果實稀稀拉拉挂在樹上,小時候就會采摘來吃,味道也是酸酸甜甜的。
金剛藤和“土茯苓”并非同一種植物衆所周知,茯苓是一種很重要的中藥材,許多愛美食的人應該都有認識,或者是聽說過它的大名。茯苓主要是生長在枯死的松樹根部,這是一種多孔菌科、茯苓屬真菌。
而土茯苓,則是一種植物的根莖,隻是因為長得很像茯苓,所以而得名“土茯苓”。在我國土茯苓和金剛藤一樣也名氣很大。尤其是在廣東、廣西、福建等南方地區,土茯苓更是常用來煲湯的食材之一。
不少人也常常把土茯苓和金剛藤搞混了。其實這兩者的區别還是有的,土茯苓是光葉菝葜地下的根塊。而光葉菝葜雖然也是菝葜屬的,但它卻是多年生常綠攀緣狀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
金剛藤和土茯苓這兩種植物的最大區别就在于,金剛藤一般是指西南菝葜。它的葉子是橢圓形的,比較寬大。而土茯苓的葉子普遍都是柳葉狀的,或者是狹卵狀披針形,整體來看要細長很多。
同時,兩種植物開花、結果的時間也不同。像金剛藤的開花要比土茯苓早得多,而土茯苓則是在夏季才開花,自然結果也會晚一些。當果實成熟了以後,雖然形狀和大小基本無異,可是金剛藤的果實更鮮豔,而土茯苓的果實的顔色更深,普遍都是紫黑色。
還有一點也有很大的區别,那就是金剛藤在我國的分布非常廣,幾乎全國各地都有。可是土茯苓就主要是集中在南方地區,一般過了長江就沒有土茯苓了。
當然了,既然是不同的植物,藥用價值也是有區别的。無論是金剛藤還是土茯苓,都是以地下的根塊來入藥,并且都含有豐富的澱粉,是可以食用的。
但如果入藥的話,多數是用土茯苓,而當食物吃的是金剛藤的根塊,從它的俗稱“冷飯頭”就可以看得出來,在過去是把它當充饑糧吃的,就是因為澱粉含量很高。
由于土茯苓比金剛藤稀有,而兩者長得又非常的相似,在過去就有人把金剛藤冒充土茯苓來銷售。雖然兩者都是可以吃的,但是藥用價值還是有區别的。比如很多人都有聽說過土茯苓可用于治mei 毒,而金剛藤就不可以。
金剛藤的價值有哪些?金剛藤這種植物的價值也是非常高的,可以說渾身都是寶。在春天的時候,剛長出來的金剛藤的嫩莖葉,就是一道極品的野菜。可以焯水以後涼拌着吃,也可以用來清炒、煮湯等,美味又很有營養,甚至被稱之為“山野菜之王”。
而且金剛藤的地下根塊也是可以吃的,在南方也常挖它來煲湯喝,民間還稱它為“祛濕之王”,就是因為它的營養豐富,煲湯喝能祛風除濕,對身體很有好處。
除此以外,金剛藤的根狀莖還能提取澱粉和栲膠,因為澱粉的含量很高,它還是釀酒的天然原料之一。
在近些年它還被當成綠植栽種,就是因為它的生命力很強,耐貧瘠也耐幹旱,栽種在棚架、山石旁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能觀賞果實,也能賞葉子,畢竟它身上有刺,完全是可以當作綠籬種植的。
另外金剛藤的藤蔓還有一個價值,就是制作手镯或者是發簪。金剛藤的藤蔓非常的結實,表面還富有光澤,把它加工成為手镯、發簪既好看又實用,在近些年就常有人用它做成手镯等手工藝品售賣,一個的售價還不便宜。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金剛藤和土茯苓的區别了吧。金鋼藤的嫩葉是野菜,而藤蔓能做手镯,地下的根塊能煲湯喝入藥,就連果實也能當零食吃,簡直就是全身都有價值。希望大家遇到了,不要因為它的刺而傷害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