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賈誼小古文

賈誼小古文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06:00:29

賈誼小古文(可憐夜半虛前席)1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西漢年間的一部名著,賈誼《新書》。

賈誼這個人和《新書》這部書,在今天的知名度都不太高,但是,從西漢直到晚清,賈誼始終都是和屈原一樣的精神符号,被無數文人墨客無數次寫詩憑吊,而他的這部《新書》,既有第一流的文采,又有第一流的見識,在今天讀起來仍然讓人心生欽佩。我們的一些常用詞,比如“階級”、“投鼠忌器”,就是從《新書》來的。

但是今天我們不談《新書》,隻談賈誼這個人。你隻需要記住一個觀點:賈誼成為中國曆史上一個經典的精神符号,代表着天妒英才,忠誠卻被猜忌。

司馬遷寫《史記》有一個體例,是把同類人物放在同一篇裡,即便他們生活在不同的時代。比如《刺客列傳》,寫的是古往今來的著名刺客,而賈誼和屈原被安排在一起,篇名叫做《屈原賈生列傳》。也就是說,賈誼是一位和屈原一樣的悲劇人物。後人寫詩懷古,也常常把屈原和賈誼放在一起來講。今天之所以賈誼的名聲遠遠不如屈原,大約有三個原因:第一,愛國主義是當今社會的主旋律,而賈誼的悲劇和愛國主義無關;第二,屈原留下的《離騷》有永恒的文學價值,而賈誼留下的《新書》過于務實,完全針對漢朝的實際問題,所以當時代變革之後,書的價值也就弱了;第三,屈原和端午節的民俗挂上了鈎,而賈誼關注的問題太高端,接不上多少地氣。

賈誼生活在漢朝初期。我先簡單交代一下時代次序:秦朝滅亡,劉邦建立漢朝,劉邦死後,他的兒子漢惠帝繼位,漢惠帝死得很早,劉邦的遺孀呂後代理朝政,差一點就把劉家江山變成呂家的。呂後一死,劉邦時代的元老們鏟除了呂家的勢力,擁立劉邦的另一個兒子繼位,這就是漢文帝。賈誼的政治生活就發生在漢文帝一朝。如果我們隻看帝王世系表,會看到漢朝統治者已經換了很多人,其實時間并沒有過去很久,隻是一代人的間隔而已,社會上還殘存着不少秦朝的遺風遺俗。

賈誼小古文(可憐夜半虛前席)2

賈誼出生在漢朝剛剛建立的幾年之後,少年時代是在家鄉洛陽度過的。他自幼學習儒家經典,18歲就嶄露頭角,被當地長官吳公看中,當成好苗子來重點培養。賈誼還有一個更厲害的老師,他就是荀子的學生張蒼,也是李斯和韓非的同門師兄弟。這樣一個人物能活到漢朝,天然就是第一流的學者。張蒼倒也實至名歸,他特别有學術好奇心,什麼領域都想學,還都學得很透,對數學、曆法、音樂都很精通,而傳授給賈誼的獨門絕學就是我們已經熟悉的《左傳》。

等到漢文帝繼位,吳公被調到中央政府擔任最高法官,賈誼也跟着雞犬升天,入朝當了博士官。那一年,賈誼才22歲,是所有博士當中最年輕的一個。對漢文帝有擁立之功的張蒼很可能也是賈誼的推薦人之一。我們看看這時候的賈誼,不但有第一流的才華、學養和見識,還有第一流的人脈,得到了一個前途無量的職位,偏偏還那麼年輕。上天的一切眷顧,已經完全集中在他身上了。賈誼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在皇帝面前掙表現了。

天才最需要的,就是展現天才的舞台,當他真的站上舞台,馬上光彩四射,把所有人都比了下去。漢文帝對賈誼越看越愛,不斷破格提拔,大有一種劉備得到諸葛亮的感覺。

當漢文帝想把賈誼升到省部級高官的時候,老幹部們終于坐不住了。當時的元老重臣都是漢文帝的長輩,是追随劉邦打天下的功臣,也都是些大老粗,特别看不慣年輕知識分子耍嘴皮子。在他們眼裡,賈誼這種人為了自己升官,想方設法給國家生事。哪能由着他亂搞呢?

這種想法其實也有道理。道家哲學講究無為而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現狀縱然有很多問題,但隻要不去管,自然都會變好。漢文帝和賈誼都還年輕時候,很容易高估自己,而接二連三搞改革的結果,難免會是按下葫蘆起來瓢。

反對的聲浪太大,漢文帝終于妥協了,把賈誼調離京城,派到湖南去做長沙王太傅。

長沙王是當時碩果僅存的異姓諸侯,所以跟着他做事絕對沒有前途。賈誼突然遭到這麼大的打擊,又怕自己适應不來南方的潮濕天氣,所以一路上心情惡劣。途經汨(mì)羅江的時候,想到屈原的遭遇,忽然很有共鳴,于是寫下一篇《吊屈原賦》,表面上為屈原鳴不平,暗地裡發自己的牢騷。

等真的到了長沙,賈誼更加郁郁寡歡。某天有一隻鵩(fú)鳥飛進房間,按照傳統的說法,鵩鳥是不祥之鳥,它飛進誰的房間誰就要死。賈誼很沮喪,寫下一篇《鵩鳥賦》,後來和《吊屈原賦》一起成為千古名文。

賈誼小古文(可憐夜半虛前席)3

賈誼在長沙住了四年,終于被召回長安。漢文帝請他談談對鬼神的看法,賈誼講得很精彩,兩人一直聊到深夜。這件事後來成為一則著名的典故,被文人們用各種方式解讀。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李商隐的一首詩:“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這是批評漢文帝不重視人才,對天下蒼生的關心不如對鬼神的興趣大。

無論如何,漢文帝這次雖然沒有讓賈誼滿血複活,但調任他去做梁王太傅。梁王是文帝很疼愛的小兒子,梁國就在河南,離賈誼的家鄉不遠。

這次調任給了賈誼一些希望,他在梁國的任上不斷給文帝上書,對朝廷大政提出建議。偏偏造化弄人,梁王不小心從馬上掉下來摔死了。賈誼陷入深深的自責情緒裡,不久便憂郁而死,終年33歲。

自此以後,賈誼就成為一個精神符号,代表着天妒英才、懷才不遇。文人一旦遭受挫折,最喜歡把自己比作賈誼。但也有一些理性的人,比如蘇轼,認為賈誼有一點咎由自取。在蘇轼看來,賈誼的一生可謂萬事俱備,唯一欠缺的就是沒訂閱一本《關系攻略》,不知道怎麼和單位裡的老前輩相處。以他這樣少年得志的天縱奇才,不但皇帝看好他,同僚也佩服他,隻有那幾個不再能發光發熱的老頭子不喜歡他。賈誼應該多和老頭子們接觸,隻要走得近了,處得好了,人家的猜忌自然就沒有了。到那個時候,賈誼就可以為所欲為,充分施展才華,用不了十年就可以實現抱負。怪隻怪他心氣雖高但氣量太小,才華有餘但見識不足。

文科天才總會遇到這樣的難題:你的才華比别人高,别人就很難理解你,一旦不理解你,就很容易用他們自己的小肚雞腸來揣測你的意圖。所以你要想順利發展,就必須鎖定那些看不慣你的核心人物,放低姿态和他們交往,讓他們雖然還是不理解你,但至少不讨厭你。

蘇轼很有資格批評賈誼,因為他也和賈誼一樣天縱英才、少年得志,但朋友圈裡有好多元老級的人物。但蘇轼的仕途并沒有因此就比賈誼更好,因為随着王安石的上台,北宋著名的新舊黨争拉開序幕,蘇轼就跟着自己朋友圈裡的元老們一損俱損了。世事無常,白雲蒼狗,畢竟不是人的智力可以完全把控的。借用清朝詞人顧貞觀的話說:“魑(chī)魅搏人應見慣,總輸他覆雨翻雲手。”

賈誼雖然英年早逝,但他留下來的思想遺産影響很大。漢朝從一個半封建的政體發展成集權帝國,靠的就是賈誼的辦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