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是2017年1月28日,農曆正月初一,這裡是玉米實驗室。今天玉米熊要給大家講的故事是關于夏威夷果的,作者史軍。
新年快到,街頭巷尾都挂上了大紅色的中國結。當然了,置辦年貨是不可少的工作了,這不,玉米熊和蛋蛋就跟着媽媽來超市買堅果。不一會兒,松子、花生、開心果、榛子、闆栗、大杏仁把購物籃塞得滿滿當當。蛋蛋和玉米熊兩個小饞貓早就催着媽媽結賬了,好回家美美地吃堅果。
到了家,媽媽把堅果都放進了儲物櫃,隻給小家夥們留下了一包圓乎乎的果子,“我們先來嘗這種特别的澳洲堅果吧,不過吃這個得用到小工具,我去廚房找一下。”“哦,你們買了夏威夷果啊。”剛下班的爸爸說了一句。“您說錯了!這叫澳洲堅果!”蛋蛋大聲說,爸爸像是沒聽見一樣,就鑽進書房去了。
一個果子為啥會有倆名字呢?實際上,爸爸和媽媽說的都沒錯。這種圓圓的果子是山龍眼科的植物,它們的老家在澳大利亞。在18世紀初,被德國植物學家發現之前,這些果子就已經是當地土著人的零食了,德國人也很快喜歡上了這種小堅果。到了19世紀末,澳洲堅果被帶到夏威夷,在那裡生根發芽,并且成為世界上産量最高産地之一,所以這個果子有了另外一個名字——夏威夷果。
它叫堅果,那可是名副其實。堅硬的種皮,需要用專用工具才能打開。不過,玉米熊實在忍不住了,拿起一顆放在嘴裡,“嘎嘣”果殼沒嗑開,倒是牙差點被崩下來。“哎呦,哎呦,這澳洲堅果殼是鐵做的吧。”玉米熊一邊捂着腮幫子,一邊說。
“小饞貓們,讓你們等工具吧,是不是把牙崩下來了。”媽媽一邊說,一邊走了過來,她的手上多了一個小鑰匙一樣工具。
隻見媽媽把“小鑰匙”插進夏威夷果的裂縫裡面,一轉圈,“嘎嘣”一聲果殼就打開了。蛋蛋剛要伸手去拿,卻被玉米熊閃電般地放入嘴中,嚼了起來,全然忘記了牙疼。“好吃,好吃,香香的,脆脆的,還有淡淡的巧克力味兒。”玉米熊學着媽媽的樣子用鑰匙又打開了一個堅果,放進嘴裡。
“可是,這種堅果為什麼這麼脆呢?”玉米熊一邊品味着堅果的味道一邊問。
“是啊,是啊,好像比油炸花生米還要脆,跟平常吃的闆栗核桃完全不一樣啊。”蛋蛋的問題也跟着來了。
媽媽一邊為兩個小家夥剝堅果,一邊說,“那是因為這裡面油多啊。那種脆爽潤滑的口感具有“籠絡”人舌頭的魔力,這要歸功于其中高達70%以上的脂肪含量。其實,我們感受到酥脆的果仁啊,餅幹啊,都是因為裡面的脂肪足夠多。煮花生是面的,炸花生是脆的,很大原因就是前者含水多,而後者含油多了。”
“可是,夏威夷果為什麼要存這麼多油呢?嗯,我覺得肯定不是為了給我吃!”玉米熊突然問了個很正經的問題。
“這個問題好。種子要發芽生長,是需要養料的,但是呢,在第一片葉子打開之前它們需要有食物。”媽媽笑着說。
“可是,澳洲堅果的殼這麼厚,就算它們存的好吃的再多,也是被鎖在裡面,沒辦法看世界了啊。”蛋蛋一邊拿起果殼,一邊問。
“這個不用擔心,生長的力量足以讓它們撐開果殼,再說了,這麼好吃的果仁不是隻有玉米熊才喜歡的,沒有厚厚的果皮怎麼能防住喜歡吃堅果的動物呢。”媽媽看了一下玉米熊,接着說,“不過,要是人們幫它們去掉外殼,生根發芽,它們也是挺樂意。隻不過,這些澳洲堅果都炒熟了,要不我們能試着種種呢。”
上圖:長在樹上的夏威夷果
“原來如此啊,小小的堅果還有這麼多故事,為了有能量好好消化這些知識,我決定多吃點堅果!”玉米熊抱起媽媽剝好的堅果跑了。
這裡是玉米實驗室,春節天天見,每天一段美食故事,我是主播巧克力愛巧克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