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戶端 | 實習記者 何蕊
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對2012年以來的農村學生營養健康狀況監測情況進行了對比分析,并對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效果等開展了綜合評價。
營養改善計劃監測評估顯示,十年來,農村學生營養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平均身高、體重逐步上升;同時,生長遲緩或貧血的兒童逐步減少。農村學校食堂供餐率不斷提高,軟硬件設施逐步完善,在一定程度上為促進均衡膳食奠定了良好基礎。
營養狀況逐步改善
身高和體重是反映學生生長發育和營養狀況的基礎指标。十年來,各年齡段男女生的平均身高和體重水平逐年升高。其中,13歲的男生平均身高和體重增量最多,達到7.5cm和6.6kg;女生為12歲增量最多,身高和體重增量分别達到6.3cm和5.8kg,增長速度均高于同年齡段全國農村學生的平均水平。
中小學生的營養不均衡會影響他們的生長發育和認知能力,增加疾病風險,還會導緻成年後體能和智力的損失,給社會發展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其中,學生的生長遲緩率通常作為反映長期膳食營養攝入不足的主要指标。2021年監測數據顯示:從生長遲緩率看,監測地區6~15歲學生生長遲緩率為2.3%,比2012年的8.0%下降了5.7個百分點。從消瘦率看,監測地區6~15歲學生消瘦率為9.8%。
同時,監測地區中小學生也存在超重、肥胖現象。2021年,監測地區中小學生超重肥胖率為18.7%,與同期“中國0~18歲兒童營養與健康系統調查與應用”項目中的6~17歲中小學生平均超重肥胖率26. 5%相比,低7.8個百分點。
貧血是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中小學生常見的營養相關疾病,會降低抗感染能力,阻礙生長發育,影響學習和運動能力。随着營養改善計劃的逐步推進,農村中小學生貧血率總體呈下降的趨勢。2021年,監測地區學生貧血率為12.0%,比2012年的16.7%下降了4.7個百分點。其中,西部地區學生貧血率的下降幅度達到6.0個百分點。
膳食攝入更加豐富
适量的攝入魚禽肉蛋奶及豆制品可以滿足中小學生迅速生長發育對優質蛋白質的需要。2021年,監測地區50.3%的中小學生吃畜禽魚等肉類(包括豬肉、牛肉、羊肉、雞肉、魚蝦等)的頻率達到每周5次以上。
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可以為中小學生提供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是均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2021年,監測地區33.3%的中小學生每天吃3種及以上新鮮蔬菜;30.8%的中小學生可以做到每天吃水果。
奶及奶制品可以為生長發育迅速的中小學生提供豐富的鈣和優質蛋白質。2021年,監測地區32.8%的中小學生每天喝牛奶等奶制品(包括牛奶、羊奶、馬奶、鮮奶、奶粉、酸奶等);該比例較2014年的13.8%有較大幅度增長。
同時,監測地區中小學生也存在一定比例的吃零食、喝飲料等現象。2021年,每天喝1次及以上飲料的中小學生占4.9%,每天吃1次及以上零食的學生占12.0%,這些比例均低于2015年的監測結果,也低于同期的6~17歲中小學生的零食和飲料消費頻率。
供餐模式更為合理
營養改善計劃實施過程中,各地不斷加大食堂建設力度,為推進食堂供餐提供保障。2021年,在11857所監測學校中,90.9%的監測學校有食堂,食堂有餐廳的比例為84.4%,餐廳有餐桌、椅凳的比例為83.1%。監測結果顯示,監測學校中有食堂的比例逐年增高,從2012年的60.6%增長到2021年的90.9%。
營養改善計劃實施過程中,強調以學校食堂供餐為主。2021年,在7607所實施了營養改善計劃的監測學校,83.4%的學校采用學校食堂供餐,16.4%為企業供餐,還有0.2%為家庭托餐。監測結果顯示,學校食堂供餐的比例逐年增長,從2012年的46.1%增長到2021年的83.4%。企業供餐的比例由2012年的47.1%下降至2021年的16.4%。
健康教育更加普及
評估顯示,學校開展健康教育有利于幫助中小學生學習營養知識,樹立科學的健康理念。2021年,在11776所監測學校中,97.6%的學校組織了健康教育相關課程或活動。其中,81.7%的學校既開設健康教育相關課程,也組織學生參與式的活動,該比例高于2012年。
掌握科學的營養健康知識有利于中小學生從小培養健康的飲食行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礎。2021年,監測地區中小學生營養健康知識的平均正确率為60.2%,比2012年的51.4%高8.8個百分點。
下一步,各地将繼續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持續推進學校食堂供餐,科學開展營養健康監測,因地制宜開展膳食指導,多層次多形式開展營養健康宣傳教育,培養中小學生良好的飲食行為和生活習慣,逐步落實“健康中國行動”和“國民營養計劃”有關要求,進一步促進農村中小學生營養均衡、健康成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