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寒風凜冽。這天中午,“天下第一懶人”楊鎖的堂哥家做了一桌子菜。突然想起堂弟來,于是提着飯菜去找楊鎖。
一進門,堂哥就發現楊鎖全身僵硬,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餓死了。當時,楊鎖僅23歲。
太平盛世,四肢健全、身體健康的年輕人為何竟活活餓死?這是人性的喪失,還是道德的淪喪?楊鎖是受了什麼挫折,導緻精神有問題,還是……?
他到底經曆了什麼?
走路怕累,吃飯靠喂
1986年,楊鎖出生在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的一個農村家庭。由于是家裡單傳,父母将萬千寵愛都給了他。父母為兒子取名為“楊鎖”,希望能将他一直鎖在身邊。
一個初秋的傍晚,涼風習習。村民們三五成群地聚集在村口的空地上。大人的寒暄聲、小孩的追逐打鬧聲,加上蟋蟀的鳴叫聲,好不熱鬧。
一個一歲左右的小孩正在學走路,搖搖晃晃,摔倒了,又爬起來。楊鎖的母親抱着他走過來。
旁邊一位大姐問楊鎖的母親:“恩(你)孩兒有4歲了吧?可以下地學走路了,還抱到啥時候呢?”
楊鎖的母親寵溺地看了看懷裡五十斤的胖小子。笑了笑:“怕娃摔了,等等再說吧”。大姐癟了癟嘴,終于沒有再出聲。目光又轉向了那個蹒跚學步的小孩……
随着年齡的增長,楊鎖的個頭日漸增高,父母很難抱得動他,竟然想到把他放在籮筐裡,挑着出門。這畫面成了村裡的一道風景線。村裡人對此唏噓不已。
楊鎖小時候很聰明,兒歌一學就會。玩陀螺、打紙闆等遊戲,從來不輸給其他小朋友。這讓父母倍感驕傲,逢人就誇,孩子以後一定有出息!
雖然家裡并不富裕,但父母對楊鎖那可是百依百順,有求必應。有一次父親在家中陪客人吃飯。楊鎖非要向母親要烤雞腿。
母親說:“恩(你)不是吃了一個?家裡沒了。”他又去拉扯父親的衣袖。哭鬧着喊:“我還要吃雞腿,快給我買雞腿去…”
父親見不得寶貝疙瘩哭。二話不說,立馬騎上自行車去鄉裡買。留下一臉驚訝的客人,獨自感歎。
父親每天還會給楊鎖買兩個豬油馍。在當時的鄉下可是很奢侈的。可楊鎖吃膩後也不懂珍惜,咬一口就扔掉。
村裡的小朋友們一邊流着口水,一邊喊:“小楊鎖、小楊鎖,浪費糧食太可惜,怎能這樣吃東西!大家不要向他學…”
楊鎖聽到後,頭也不回,揚長而去。
轉眼間,楊鎖成了一名小學生。他給自己起了個名字叫楊德龍,要像龍一樣騰飛 。
可是,由于在家懶散慣了。楊鎖既不願寫作業、也不願參加集體勞動。老師鼓勵他:“恩(你)的腦袋瓜挺聰明。但是要勤快一點,按時完成作業…”。
楊鎖心裡不服氣,回到家就向父母告狀。父母立馬去找老師理論。
楊鎖學習不好,但書包卻是最大的。每天書包裡都是父母塞得滿滿的零食。楊鎖在學校與其他同學産生矛盾。父母總是護着兒子,不去指正孩子的錯誤。有了父母的保護,楊鎖更加肆無忌憚。
慢慢地,楊鎖的父母成了學校的常客。老師歎氣:“子不教,父之過。這麼慣着孩子以後會吃大虧的!”
無奈之下,老師沒有辦法再管教楊鎖了。就這樣,在父母的刻意縱容下。原本聰明伶俐的楊鎖,學業逐漸荒廢。初中就辍學在家,并沒有像龍一樣飛起來。
《三字經》中有雲:“人之初,性本善”。其實楊鎖并非一開始就這麼懶。起初他也是一個懂事的孩子。但當他拿起掃帚想要掃地時,父母立馬奪過掃帚。
對他說:“恩(你)到一邊玩去吧,這又髒又累,不用恩(你)幹”。一次次的嘗試被拒絕後,楊鎖再不主動幫忙了。他認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是天經地義的。
就這樣,楊鎖一步步變成了父母的“寵物”。
變成孤兒,乞讨苟活
天有不測風雲,楊鎖的“好日子”沒過幾年就遇到了變故。他13歲那年,父親患上了肝癌。盡管耗盡了家裡的積蓄,卻還是沒能挽回父親的生命。
父親去世後,親戚們來看望這對母子。勸楊鎖:“恩(你)爸走了,現在恩是家裡的男子漢,要承擔起責任了。”
楊鎖低頭不語,不為所動。他一如既往,我行我素、好吃懶做。村裡的人勸楊鎖的母親,不能再這樣慣着孩子了。但母親不聽勸,覺得孩子沒了父親,特别可憐。更是什麼都不讓他幹,加倍地寵着他。
母親總認為自己能照顧楊鎖一輩子。一直沒有讓楊鎖學習基本的生存技能。把所有的家務活和農活都攬到自己身上。
沒過幾年,母親因積勞成疾,身體越來越差。母親對楊鎖說:“我今天沒力氣了,恩(你)去地裡除除草吧。”
楊鎖一臉不情願:“我不去,改天恩(你)去除吧”。母親邊哭邊拍着大腿唠叨着懶惰的兒子。楊鎖聽煩了,竟然動起手來打母親。
後來楊鎖的母親因操勞過度,一頭栽倒在河邊,離開了人世。這一年,楊鎖18歲。習慣了被呵護,不知道這人世間更多的是風雨;習慣了安逸,在舒适區裡成了廢人,沒有一點能力。
失去雙親的楊鎖什麼都不會,個人生活也不會料理。他将家裡值錢的東西變賣一空。
每天吃吃睡睡,日複一日……等錢花完了,他便到村裡讨飯吃。
堂哥楊德玉看他可憐,便有心照料他。有一次,帶着他到鎮上,找到一個建築工地,去打些零工。但是楊鎖嫌工地上太熱,說啥也不肯幹。趁着午休時,偷偷跑回家了。
後來,村裡人看他整天無所事事。便幫他找了個服務員的工作。就在縣裡的一家酒店。然而他在那裡什麼也不幹,躲在廚房裡偷吃偷喝。沒幾天就被炒了鱿魚。
之後又給他找了份保安的工作。楊鎖依舊如同往常一般。沒兩天,保安隊長就打電話給他堂哥,領回家了。
回到家後的楊鎖再也沒有工作的想法。就在村裡晃悠,挨家挨戶讨飯吃。吃到一頓飽飯後,他就一直睡。有時候能連睡兩天。等到餓得忍不住時,再繼續出門讨飯。有時候讨不到飯,楊鎖就撿别人扔掉的爛蘋果吃。
日複一日,楊鎖有了一頭飄飄長發,不剪指甲,不洗澡。衣服髒了,換一件穿,過幾天再把丢到一邊的衣服接着穿。整個人散發出一股濃濃的臭味。原本白白淨淨,一米七多的精神小夥,漸漸變成了“犀利哥”的模樣。村裡大人小孩遠遠看到他都躲着走。
有的村民看他可憐的很,便送些菜、肉、面來。可他覺得做飯又累又麻煩。任其放臭、生蟲也沒做着吃。漸漸地,别人也就不願意再給他送吃的了。
23歲,悲劇發生
後來的楊鎖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你能想到楊鎖做的最讓人驚掉下巴的事嗎?天冷時,他竟然懶得出去上廁所。直接在堂屋方便,結束後用土一蓋完事。雖然覺得冷,但他不願意出去找柴火生火。而是把身邊的衣服、被褥、桌子等能燒的都燒掉來取暖。
原本的家變得一片狼藉。不得不說,楊鎖真稱得上是“天下第一大懶人”。
這樣的懶人結局可想而知。2009年是個“冷冬”,12月時羅山下了幾場大雪。楊鎖的堂哥提着飯,拿着被子去看他。一進門卻看到身體僵硬的楊鎖,已經斷氣身亡。
如同身旁的火堆一般,有過溫暖,歸于冰冷。那一年,楊鎖23歲。這個身體健康、不智障的小夥子,活生生将自己“懶”死了。一個原本充滿笑聲的三口之家,如今卻成了莫大的悲哀。
楊鎖去世後,村民們歎息。
“都怪父母慣得太厲害了,什麼都不會做。”
“他可是幾個同齡堂兄弟中最英俊、最聰明的,可惜了。”
“真是太懶,甯願餓死、凍死,也不幹一點活”……
楊鎖父母的教育觀,從一開始就失去了基本的底線和原則。他們在孩子本應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時,全權代勞;在本應學會生存本領時,用極端的愛為其遮風擋雨。長期的溺愛,讓楊鎖失去正常人的思維和生活方式。
他們以愛之名,親手剝奪并毀掉孩子的一生,使其堕入深淵。
如果楊鎖的父母得知兒子是這種結局。他們還會不會為兒子設下這個溫柔的陷阱呢?
《戰國策》有雲:“父母之愛子,應為之計深遠。”作為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不是大包大攬,不是傾其所有,不是全權負責,而是放手成全。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為孩子的長遠作打算。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面對懶人楊鎖,可能有些人,會想到最近很火的一個詞“躺平”。其實還是不一樣的,躺平不是懶惰。是行動上在朝着目标努力,隻不過口頭上在喪。是給自己一個緩沖的機會,為了有一天能重新站起來!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呢?……
. END .
【文| 大道至簡】
【編輯| 丹尼爾李】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薦:
胡筠出身豪門家庭,放棄享受成了紅軍女師長,火線産子仍殺敵
李白:大唐第一網紅,一生詩酒作伴,婚姻家庭卻是一團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