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寶會表達自己之前,家長通常不知道怎麼查看寶寶的健康狀況,寶寶一哭就慌了手腳。
其實,家長有一個好幫手,它忠實地反映了寶寶的身體狀況,是健康還是生病了,最近吃得好不好,消化怎麼樣,它就是寶寶的便便。
了解寶寶的便便,就相當于是掌握了寶寶身體狀況的一手資料,從此再也不怕寶寶生病不知道了。
那我們就來說說寶寶便便的那些事。
健康的便便
母乳喂養寶寶的便便:金黃色軟膏狀
奶粉喂養寶寶的便便:棕黃色硬膏狀
混合喂養寶寶的便便:淡黃色軟膏狀
不正常的便便
有白色小顆粒的便便
寶寶的便便有時會出現白色的小顆粒,俗稱“奶瓣”。
這是由于剛出生的寶寶胃腸道功能未發育完全,導緻蛋白質消化不良而形成的一種乳凝塊。
家長不用太擔心,随着寶寶慢慢長大,這種白色顆粒會逐漸消失。
綠色或黃綠色稀便
便便呈綠色或黃綠色,次數多、量少、帶有透明黏液。
如果是母乳喂養的寶寶,有可能是媽媽奶水不足導緻的。如果寶寶吃完沒多久就餓了并且每次吃奶間隔時間縮短,說明寶寶可能沒有吃飽,家長還可以觀察他體重增加情況,确定是不是奶水不足。
如果是奶粉喂養的寶寶,還需要考慮是不是添加了高鐵奶粉,可能是奶粉中的鐵沒有完全吸收,便便有時會黃中帶綠或帶青綠色。
有泡沫的便便
便便呈黃色,水便分離,泡沫多,排便次數也增多。
這是寶寶消化不良的表現,往往是因為奶中的乳糖在腸道内過度發酵出現脹氣,所以便便中有很多氣泡。
母乳喂養的媽媽注意讓寶寶盡量吸空一側乳房再吸另一側,如果一側沒吸空就換另一側,可能會讓寶寶隻吃到前奶(富含乳糖),後奶吃得少。同時媽媽平時注意少吃甜食。
如果是奶粉喂養,家長就得考慮奶粉中的糖分是否過多。
淡黃色油狀便便
便便呈淡黃色、糊狀,夾有黃色油狀小顆粒而且帶有酸味,同時大便量和排便次數較多,這說明寶寶對脂肪消化不良。
母乳喂養的媽媽要注意飲食,多喝水,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或者油炸食物。
如果是奶粉喂養,家長就得考慮奶粉中的脂肪是否過多。
臭雞蛋味一樣的便便
便便惡臭如臭雞蛋,帶有硬硬的結塊。可能是寶寶蛋白質攝入過多。
此時媽媽應該注意适當減少雞蛋、瘦肉、豆制品、奶類等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攝入量。
如果是奶粉喂養,家長就得考慮奶粉中的蛋白質是否過多。
跟着屁一起出來的稀便
寶寶邊放屁邊拉便便,常常是因為腸道内存在積氣,家長不用擔心,最好不要立馬就換尿不濕,等寶寶拉好了再去換。
常見的寶寶便便情況就是以上 9 種,家長可以對照便便情況,判斷寶寶的身體情況。熟練掌握之後,寶寶再有不正常的便便,家長就心裡有底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