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很多藏友在讨論朱砂沁與水銀沁,那麼朱砂水銀到底入沁嗎?衆說紛纭!朱砂沁和水銀沁到底是什麼呢?我們今天就來就此話題聊一聊。
從以上兩件玉器中,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朱砂呈顆粒狀附着于玉器的表面以及工槽中,并未沁入玉器的内部。那麼是什麼原因導緻朱砂不能沁入玉器的肌理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朱砂是什麼。朱砂(化學品名稱:HgS)一種紅色硫化汞礦物,三方晶體,産狀為多以細粒的塊狀體,為提煉汞的唯一重要礦石,高溫下會分解為硫化汞,不溶于水。
我們知道,玉器沁色的形成原因有很多種可能,比如地域不同(土壤幹濕度和酸堿度不同,南方多雞骨白而北方多土沁)、埋葬深度不同(承受壓力不一緻)以及墓中擺放位置不同等等。然而不管任何的成因都與水離不開關系!那麼朱砂不溶于水,自然不會入沁!
有藏友會問為何沁與水有着不可分割的關系呢?
古玉受沁的過程其實就是玉器本身的質變過程,首先,玉料的結構組成主要是含水的鈣鎂矽酸鹽,當然還有其他雜質,當雜質越多時越容易受沁。同時也與外界環境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外界環境如果是酸性堿性或高溫,就容易受沁。高溫會導緻玉器結構水流失,沁色的形成,一種情況是由酸性物質溶解到雜質,然後沁入,而酸性組織一般是溶于水的。或者随着高溫裂開而沁入,又或者是因風化走掉一些結構,有了空隙,再滲透沁入,酸性物質一般存在于濕潤的土壤中。
所謂“朱砂沁”,其實是土壤中鐵離子産生作用而形成的變化;那麼“水銀沁”也就是玉器上的黑色沁,如果是生坑的話,一般與埋藏環境有關,比如戰國積石積炭墓中有些玉器局部呈黑色沁,即為炭黑所緻。當然,同時也有些帶黑色玉皮的古玉有時也被誤認為黑色沁。
到目前為止,除了秦始皇陵地宮有液态汞記載外,在其他墓尚還尚未發現汞的遺迹,因為汞有很強的揮發性。至今尚未見到關于汞對玉器沁色的科學分析。“朱砂沁”與“朱砂沒有任何關系,“水銀沁”與水銀也豪無關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