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産品生産許可證怎麼辦?上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從VCD至DVD技術時代,我國都是全球VCD和DVD制造絕對大國,雖VCD沒有受專利許可費的傷,但DVD受了專利許可費的傷,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專利産品生産許可證怎麼辦?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上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從VCD至DVD技術時代,我國都是全球VCD和DVD制造絕對大國,雖VCD沒有受專利許可費的傷,但DVD受了專利許可費的傷。
傷,至今依然痛!
專利許可費還隻是傷,專利禁止許可則是要命。
一、VCD是沒有受專利許可費傷的
在我國,VCD是CD的下一代。
CD是僅有聲音,VCD則是兼具聲音和影像,CD技術已經成熟且廣受市場歡迎,但卻是國外公司壟斷的。
CD是指包括CD光盤和CD播放機,是1982年由飛利浦和索尼公司研發出的,到90年代時,核心技術和制造工藝都已經是公開和非常成熟的。
全球第一台VCD是由中國人姜萬勐于1992年12月研制。
安徽省萬燕電子系統有限公司于1993年第一批1000台VCD下線,被搶購一空,傳聞是被其他公司買去研究了。
安徽省萬燕電子系統有限公司由姜萬勐和孫燕生創辦,萬燕正是來自兩人姓名的中間字,兩人相識于1992年在美國舉辦的美國國際廣播電視技術展覽會。
在創辦萬燕電子之前,姜萬勐是安徽現代集團總經理,一家與華為公司同年成立的電子設備公司;孫燕生是美國C-cube(斯高柏)公司的創始人也是MPEG之父,MPEG技術是VCD的核心技術,如今發展成為我們熟悉的音頻、視頻、數據國際壓縮标準。
姜萬勐看到了MPEG技術的商業前景,先後投資57萬美元請C-cube制作闆卡和提供技術支持,基于C-cube的核心技術産品,在1992年研制出全球第一台VCD。
次年初,姜萬勐邀請孫燕生帶着研發出的基于MPEG技術的VCD芯片技術帶到國内展示,展示獲得成功。1993年3月18日,兩人共同出資1700萬美元成立萬燕電子,同時,孫燕生要求萬燕電子投資350萬美元進行解碼芯片修改研制,當時外彙管制嚴格,但姜萬勐通過多種渠道将款項彙至C-cube公司,研制出的芯片命名為CL450。
1994年,萬燕電子的VCD量産,售價4000-5000元/台,占據着100%的VCD市場份額,但市場主流還是CD,VCD市場銷售量不及CD市場銷售量的10%,一是由于價格高,二是光碟資源缺乏。萬燕電子全年生産數萬台但僅銷售2萬台,同時由于其先前投入了1600萬美元研發和2000萬元在央視廣告宣傳,資金出現危機。
VCD市場在萬燕電子巨額廣告費用催熟下,VCD開始被消費者認可,盜版碟片在珠三角飛速量産。
1995年4月,曾經山寨段永平的小霸王遊戲機的胡志标,在父親賣房支持下與好友陳天南籌集80萬在中山市東升鎮成立愛多公司,采購散件進行組裝,兩個月後通過從香港購買斯高柏公司的解碼芯片CL480制成樣機,CL480是VCD工業曆史上最著名的解碼芯片。
同年進入VCD市場的還有90多家,包括新科、萬利達和先科。因為在當時,一把螺絲刀就是一個組裝廠,VCD較CD的區别主要就在于芯片的不同,同時,斯高柏的芯片雖然是萬燕電子投資研發成功的,但萬燕電子對斯高柏公司不享有權屬甚至不享有獨家使用權。
1995年,VCD國内市場銷量達到22萬台,價格下降至3000元/台左右。
同時,國外公司不重視VCD,認為DVD才是CD的下一代,他們一直研究的DVD在1995年形成了統一标準,參與标準的制定方成為後來在我國公司收取巨額DVD專利許可費公司。
1996年,VCD國内産量達到256萬台,價格跌破2000元/台,萬燕電子基本退出競争,競争發生在愛多和新科之間,市場規模越來越大,2000年的國内産量打到2900萬台,大部分由我國制造。
萬燕電子的市場占有率跌破3%,在安徽省政府的組織下相當于被安徽省美菱集團兼并,雙方在一年多的不愉快合作後,萬燕電子最終落戶江門。
愛多是VCD市場的老大,走的是品牌和降價路線。其花420萬請成龍拍廣告投放于中央電視台,并且以8200萬元奪得中央電視台1997年電子類标闆第一名,1997年以2.1億元奪取中央電視台1998年廣告标王,但随着VCD市場1998年飽和,僅依靠非正常降價打擊“黑馬”新科,不進行研發投入和轉型DVD,愛多在1998年下半年出現财務危機,1999年被多家法院查封。
新科是VCD市場的老二,走的是技術路線。為擺脫斯高柏公司的解碼芯片之路(其成本5美元的芯片售價75美元),新科聯合美國ESS公司研發解碼芯片,雖然一代性能較斯高柏公司的CL480相差較大,但第二代後性能大幅提升,導緻斯高柏的芯片降至10美元。新科公司還緊跟國際技術發展,與索尼在1996年開始合作研發DVD,并于1999年研制成功,成為我國在DVD市場競争的龍頭。
綜上而言,VCD的核心技術并不在我國,萬燕電子的巨額研發費用成為浪費。萬燕電子1992年研發出VCD,其未享受到市場紅利,但愛多和新科等公司是享受到了市場紅利的,造就了胡志标年輕時的傳奇。
沒有國外公司向他們收取專利許可費,VCD走向衰落的原因是内部價格戰、技術變革和不重視研發。
正如新科老總秦志尚在1999年所說:“過去5年是VCD市場,那麼未來5年則是DVD市場。”
二、DVD專利許可費之傷
在全球,DVD是CD的下一代。
DVD是一個時代的全球性産品,類似于4G和5G技術,當國外公司在研發DVD技術時,我國公司都在VCD市場打價格戰。
DVD是基于1994年制定的MPEG-2标準,采用的是激光視盤技術,當時有兩大技術方向研發陣營,一是索尼和飛利浦的多媒體CD(MMCD),一方是東芝和松下為代表聯合另7家推出SD(Super Disc)規格,兩大研發陣營的技術不兼容,但是在1995年12月25日,兩大陣營達成協議,形成統一的DVD标準,開始攻占市場。
1997年的國内DVD産量是5萬台,僅為VCD産量的0.5%;到2000年的DVD産量為1970.5萬,為VCD産量的68%,DVD産量逐漸超過VCD。
同時,由于DVD市場主要在國外,因而需要依靠出口,如2003年-2005年的我國DVD出口量分别為7269.66萬台、12913.88萬台和14593.28萬台。
DVD市場的快速發展,對VCD市場形成了巨大沖擊。我國的VCD制造商轉入DVD戰場并擴大産能,DVD标準制定者們也在關注市場,陸續向我國的DVD制造商收取專利許可費。
向我國的DVD制造商收取專利許可費的組織和單位包括六個,除6C專利聯盟和3C聯盟之外,還有MPEG-LA公司、1C、DTS公司和杜比公司。
6C專利聯盟是1999年由東芝領導組建,還包括三菱、日立、松下、JVC和時代華納,後來IBM加入,但仍沿用6C專利聯盟,其自2001年3月開始收取專利許可費,收費模式為4美元/台或整機淨手價4%。
3C專利聯盟是1998年組建的,包括飛利浦、索尼和先鋒,LG在2003年加入,但仍沿用3C專利聯盟,其自2002年開始收取專利許可費,收費模式為5美元/台,後降為3.5美元/台。
MPEG-LA公司作為一個技術标準所涉專利的統一許可公司,在中國電子音響工業協會派出代表集中談判6年後于2006年4月27日簽訂諒解備忘錄,要求中國DVD制造商的“追溯費用”,其中以2005年7月1日為節點,該日之前的按4美元/台收取專利許可費,該日之後的按2.5美元/台收取專利許可費。
1C指的是湯姆遜公司,要求的專利許可費為售價的2%且不低于2美元/台。
DTS公司是美國的音頻技術公司,要求的專利許可費是11美元/台。
杜比公司作為音頻技術公司,要求1999年9月起3年内是不高于1美元/台,但之後将要求1-2美元/台。
上述六個組織和單位向我國制造的DVD收取的實際專利許可費合計超過10美元/台,最高可超過20美元/台。
以2005年的DVD出口數量接近1.46億台計算,每年的DVD專利許可費超過14.6億美元,而2005年DVD出口價格已經是30-40美元/台,也就是出口價格的大部分是用來繳納專利許可費的。
在2005年這樣的極低利潤下,我國的DVD産量仍占全球産量的90%以上,這也就導緻我國的DVD播放機的制造商通過合并等形式從400家減少至150家,同時不少制造商是選擇了為國外公司代工。
為何我國的的DVD播放機制造商會支付專利許可費呢?
首先,這些制造商的DVD中85%是出口,專利許可方對未繳納專利許可費的制造商通常采用海關查扣,制造商隻能選擇支付;
其次,由于中國電子音響工業協會與多個專利許可方簽訂了備忘錄,已經約定了許可費标準;
再次,中國的制造商沒有任何的籌碼進行談判。
如此,專利許可方沒有在國内發起任何的專利侵權訴訟,就能收到設定的專利許可費,簡直比如今的收取4G、5G和車聯網專利許可費更容易。
在這樣的極限壓迫下,基本是将中國的所有DVD播放機制造商置于“生産是死,不生産也是死”的絕境。
2004年6月和12月,無錫多媒體公司和東強(無錫)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先後作為代表在美國起訴3C專利聯盟違反美國反壟斷法《謝爾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是2008年8月1日實施的,這也是DVD播放機制造商隻能選擇去美國起訴3C專利聯盟構成壟斷的原因。
2005年,香港東強電子集團在德國起訴飛利浦的一項專利無效,因為飛利浦将期限屆滿的專利也列入專利許可清單。
2005年,由北京大學知識産權學院教授張平等5人向國家知識産權局專利複審委員會無效飛利浦的一項關鍵技術專利(95192413.3),得到鄭勝利、盛傑民、李順德、陶鑫良、單曉光、程永順、趙曉力、王春燕、張今和孫國瑞等專家學者的一緻支持,該無效案件進入了口審程序。最終結果是飛利浦将該專利從專利許可清單中移出,張平教授等也撤回無效請求,該專利權直至2016年屆滿失效。
2005年,我國推出EVD标準,雖然是舉全國之力制定,由于存在争議,未能在市場形成競争力,更何況市場需求已經變革了。
2005年DVD攝像機取代了DVD播放機成為市場需求,DVD播放機的已經衰落,而DVD攝像機的技術含量遠高于DVD播放機,成為日本的索尼、日立、松下和佳能的市場。
在DVD時代,我國不僅僅付出低價代工服務,還向多個專利許可方支付數十億美元的專利許可費,僅僅在市場需求已經轉型時,方才意識到采取法律手段和技術手段抗争。
三、為何三十年了,依然痛?
假設萬燕電子發明VCD時申請了專利,萬燕電子能獲得基礎性專利嗎?
VCD是CD技術 MPEG技術的結合,核心技術是MPEG,該技術是屬于美國C-cube(斯高柏)公司,其在1990年8月23日已經申請美國專利(US5253078)。
再從市場來分析,國外公司是不重視VCD的,他們認為CD的下一代技術是DVD,也就是VCD隻是中國公司制造出來推向市場,主要還是國内市場,根本收取不到外國公司的專利許可費。
當全國沉浸在全球第一台VCD的曆史性創新時刻時,國外公司已經完成了DVD的技術研發和标準制定。當DVD全球浪潮來了時,VCD毫無抵抗之力,即使搞出一個SVCD也是徒勞。
進入DVD時代,我國任何實質性技術和專利都沒有,隻能任人定價收取專利許可費,還得為他人低價代工。
當DVD播放機時代落幕,推出自己的EVD争議标準和采取法律手段抗争專利許可方,可時代已經在淘汰DVD播放機,即使标準和訴訟赢了也已經沒了市場。
對于新時代的DVD攝像機技術,不僅僅無技術和專利,而且無法制造出來了,死亡等待着所有的DVD制造商。
DVD專利許可方收取的專利許可費最高可達20多美元/台,超過銷售價格的一半,這樣的傷,痛至今。
1992年至今,該三十而立了。
當年那一批吃過專利虧的公司和老闆去哪了?
有的進監獄了,有的破産了,有的還在代工,僅一家公司完成了三十而立。
這家公司是步步高,步步高最初涉及點讀機、DVD和通信三大業務。DVD業務的負責人是陳明永,陳明永在2003年宣布關閉DVD業務轉型做手機,收購了OPPO品牌成立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如今成為我國專利行業重視專利且認識專利的标杆之一。
DVD專利許可費之傷沒有給我國的創新帶來持續沖擊,僅僅停留在了話題層面,三十年過去了,當專利許可方舉起手時,痛感就襲來。
然而在近兩年,專利許可方從公司變成了國家,新的專利許可方不求利益之傷而隻要命。
三十年的痛是會緻命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