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批改作業需要什麼手續

批改作業需要什麼手續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01 12:37:38

批改作業需要什麼手續?近日,江蘇一家長在自己發布的短視頻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從視頻内容來看,這位家長認為: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輔導功課,使得自己承擔了老師的責任和工作該事件迅速引發社會關注,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批改作業需要什麼手續?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批改作業需要什麼手續(批改作業到底該誰負責)1

批改作業需要什麼手續

近日,江蘇一家長在自己發布的短視頻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從視頻内容來看,這位家長認為: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輔導功課,使得自己承擔了老師的責任和工作。該事件迅速引發社會關注。

其實,孩子的作業到底該不該由家長來批改并不是一個新話題。但是,退群短視頻發布卻在很短時間内引發如此高的關注度,也說明确實有不少家長正在經曆與江蘇這位家長同樣的狀況。在許多人看來,老師批改作業是天經地義之事。這樣的想法到底對不對?又是什麼原因讓“批改作業”成為部分家長和老師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家長心聲

公立小學一年級學生家長劉佳:

陪伴式輔導 有代價也有收獲

轉眼間孩子進入小學學習已經兩個半月了。小學一年級并沒有書面作業,所以,剛入學的那段時間我還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照顧好孩子的生活上。不過,随着學習内容的增加,學校開始留複習和預習的作業,這些作業,老師都會一一發在家長群中。而這些内容并不能由孩子獨立完成,甚至家長僅作為輔助的效果都不好,必須“認真地”陪伴。

每天放學吃過晚飯後,我和孩子從六點半開始坐到書桌前完成學校的複習和預習作業。一年級學習主要以識記為主,需要家長幫忙念生字、念拼音、背課文,孩子剛學寫字比較慢,所以看似簡單的任務總要花費不少時間完成。我一直堅持讓孩子“零起點”入學,沒有提前學習小學知識,面對新知識,孩子不是學一遍、複習一遍就能完全掌握的。我們經常在完成老師當天作業的基礎上,還要把前幾課的内容再過一遍,或者加一些口算的簡單練習,加深印象,打牢基礎。當然,孩子學習練習的過程,也是我給她批改作業的過程。每天晚上,這一個過程下來差不多要兩個半小時到三個小時。我們在開學初養成的晚上9點上床睡覺的習慣已經很難堅持。

因為這樣的堅持,到目前為止,孩子學習并沒有太吃力,老師也表示孩子在學校的狀态比較積極主動。我認為,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家長的陪伴式輔導還是非常必要的,家長能在輔導學習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其他的問題,比如書寫姿勢不對、小動作過多、破壞文具、專注力不足等,這樣就能及時提醒,幫助孩子改正。“陪伴”的目的是“不陪伴”,在孩子自制力不強的階段幫助他們打好基礎、培養習慣,最終能自覺、主動地完成自己該做的事。

每天,老師會把作業發到家長群,這樣也是擔心孩子太小記不住。有時也會發一些其他的要求,比如第二天要穿校服、帶什麼書等,我覺得有了這個群挺方便的。

公立小學五年級學生家長李慧:

生怕漏掉在家長群裡誇老師

由于小升初搖号了,壓力沒那麼大,多數情況下,孩子在學校會把作業寫完。回家之後,我會給她加一些練習,就是鍛煉思維方法和熟悉知識點的一些小習題。

有時,老師會讓孩子進行複習和預習,這些需要家長簽字。作為家長,不可能隻是單純地大筆一揮寫個名字,還是要對孩子的知識掌握程度有所了解。其實這也是一種變相的作業“批改”。比如老師讓背誦一篇古文,之後讓家長簽字,我就要一遍遍地陪伴孩子認真誦讀背誦,糾正她其中的錯誤,直到完全掌握,我再簽字。好在,并不是天天有這樣的作業,所以還是可以接受的。

有時,老師會把班級裡的一些情況發布到家長群中,也許隻是想告知一下家長,這時就會有家長在第一時間回複“收到,老師辛苦了”這樣的信息。然後,班裡的家長都會複制這句話,發布到家長群。遇到各種節假日,群裡就更熱鬧了,家長們會想方設法地把班裡的老師誇個遍,這種感覺挺煩人的。因為無論你當時在幹什麼,都要停下手裡的活兒,先誇老師,生怕漏掉了,老師會對孩子有想法。老師們是很辛苦,感謝老師也沒問題,但這樣的方式,總覺得自己被綁架了一樣。

私立小學六年級學生家長張碩(化名):

增進親子關系 更希望一起遊戲

每天下午,最讓人心煩的就是班級群裡連續響起的幾聲提示音。我知道,今晚的“任務”又來了。我們夫妻都是上班族,每天晚上6點半到家後,一個人要馬不停蹄地開始做飯,另一個人會打開手機,翻出老師在微信群裡布置的當天的作業,開始輔導孩子。比如昨天,語文作業是需要家長幫助背誦詞語,背完了能記住了,要完成聽寫,寫在背誦本上,然後家長簽字:已會或者已背誦。英語作業是把最近試卷上錯誤的習題改正,并抄寫在錯題本上,查找類似的習題做練習。數學作業跟英語作業差不多,抄寫錯題,練習同類型習題。

晚上吃飯前,孩子一直在背誦詞語,我便開始尋找英語和數學錯題的同類型習題,并給孩子抄寫下來。晚飯後,先對孩子進行了語文的聽寫輔導,幫她改正錯誤的詞語,再背誦,再聽寫,直到全部記住寫對了,之後我在她的本子上簽了字。随後,她開始抄寫英語錯題,其間有不明白的單詞和音标,我要幫助她一起查閱資料,再幫助她完成同類習題的練習。最後是改正數學試卷,好在孩子的數學不錯,錯題不多。即使是這樣,所有作業寫完,完成批改後,時間也到了晚上10點半。

昨天的作業并不算多,家長的參與度也還可以,如果遇到三科都有背誦、或是語文需要寫作文的時候,通常我會跟孩子忙到11點多。

每天孩子都很疲憊,早上送她上學,看着她一上車就在後座上睡着了,真的很心疼。而我們大人其實也是身心俱疲。我不知道為什麼每天都有這麼多的作業,可能看上去每一科都不算多,但綜合起來就不少。我不敢想象未來孩子上了初中、高中會怎麼樣,可能我會比她先崩潰。

可能有很多人認為輔導孩子也是一種親子的陪伴,但其實陪伴有很多種,我更希望可以跟孩子一起遊戲,一起走進大自然,一起閱讀課外書,在這樣的過程中增進親子關系,而不是在輔導作業中。

老師視角

家庭作業是學習的重要途徑

其實早在去年7月,市教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市場監管委、市文化和旅遊局、市婦聯九部門,聯合制定并印發《天津市進一步做好中小學生減負工作實施方案》。其中強調,學校要建立作業總量控制和作業檢查制度,科學合理布置作業,切實減少機械記憶作業,不得布置重複操練性和懲罰性作業,作業難度水平不得超過課程标準的要求,要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的能力合理布置課外實踐性、探究體驗性作業以及分層彈性作業。不得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讓家長代為批改作業。

既然有這樣明确的要求,那麼為什麼還會出現家長因為批改作業或是長時間陪讀而感到頭疼的現象呢?老師們對此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作業時間長短因人而異

在許多老師看來,家庭作業對于小學生而言,是學好功課的重要途徑之一,是老師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主要依據之一。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在上課以外的時間進行學習活動,可以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和鞏固,也是對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以我所帶的三年一班為例,每周四是我們的無作業日。除此之外的4天裡,每天完成書面作業總時長不超過30分鐘。班級三分之二的學生都可以在學校完成書面作業,其餘學生因個人學習習慣等不同原因,會有少部分書面作業還需在家完成。”河西區平山道小學三年一班班主任顧雅傑說。

其實,顧老師提到的書面作業時間30分鐘,并非是她個人定的時間。根據市教委等九部門制定的《天津市進一步做好中小學生減負工作實施方案》,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四年級完成書面家庭作業總時長不超過40分鐘;五、六年級書面家庭作業不超過60分鐘。“有關部門對于學生書面作業的時間有嚴格的要求,我們會遵照執行。”顧雅傑說。

但是對于這樣的時長規定,也有老師有着不同的看法。“這樣的時間本身就很難計算。低年級我可以不留所謂的書面作業,但是學生在學校學習了新的知識,回家後不用複習嗎?第二天老師要講新課,不預習能聽懂嗎?中年級雖然有書面作業的時間要求,但是40分鐘這個量真的不好計算。每個孩子的能力不一樣,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不一樣,我可能留五道題,有的孩子在學校10分鐘就寫完了,有的孩子可能需要半個小時甚至時間更長,自然要把作業帶回家。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在家的督促。如果這方面的題目孩子做起來吃力,作為一個負責任的老師,我會建議家長可以再找一些相關的題目給孩子練習。那這個練習就需要家長們的督促和檢查。”一位公立小學四年級班主任說。

教育孩子不是老師一個人的事

“教育孩子從來都不是老師一個人的事。”采訪中,老師們對此有着明确的共識:無論教師還是家長,我們隻是在不同的場景、不同時間共同幫助學生成長。對小學生而言,家長陪伴尤為重要。首先,這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長在陪伴過程中及時發現學生學習的漏洞,通過練習或與老師溝通來幫助學生進步;其次,孩子與父母的關系是一切關系的基礎,每日專注的陪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作為家長,難道不應該知道孩子到底對知識掌握得怎麼樣?什麼樣的知識學會了?什麼樣的題是弱項?哪些字根本不認識!”一名小學六年級班主任如是說。

對于家校共育,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家長不能當“甩手掌櫃”,多數家長表示認可,但也有家長心存疑慮:“我們并不是不管孩子,但是所有的批改工作都扔給家長,是不是有轉移工作之嫌?”

姜婷(化名)是我市一所私立小學六年級的班主任。采訪中,她直言不諱地說,家長們既然花錢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來,大部分人還是對孩子的成績有所要求的。并不是說作業寫多了一定會提高成績,但是如果不留作業,那肯定是不行的。除了一些書面作業,學生需要對當天學習的知識進行複習、鞏固,例如語文朗讀課文,數學計算練習,英語視聽練習等。這些也的确需要家長幫忙檢查并簽字,“畢竟,我不可能第二天讓班裡所有孩子都把課文背一遍。課上沒這個時間,課下更沒這個時間。每天上課、開會、備課、報各種材料……時間真的太緊張了。家長在檢查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孩子的薄弱環節,可以跟我溝通,上課時,我會重點關注孩子的這個部分,這樣也提升了效率。”

專家觀點

天津市教科院德育與教育心理研究所副所長曹瑞:

家長批改作業不值得提倡

從心理學視角分析,家長給孩子批改作業是不值得提倡的。

首先,家長給孩子批改作業,不利于孩子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家長過多參與孩子的學習過程,會破壞孩子的學習節奏,降低孩子對知識的探究欲望,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也會下降。其次,家長給孩子批改作業,不利于孩子責任感的形成。作業的意義一方面在于它是知識的鞏固的有效手段和載體,另一方面不容忽視的是它也是培養學生責任感的一種手段。家長給孩子批改作業時,孩子即使完成了作業,往往也不是責任感使然,而是被動壓力下的行為結果。最後,家長批改作業,不利于和諧親子關系的形成。父母和孩子在玩遊戲、外出旅行的過程中相處往往是愉快的,很少有矛盾的産生。可是在父母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特别是在批改作業的時候,親子間的“硝煙味”往往比較濃,因為此時家長無形中成為了一個苛刻評判者。

和平區中心小學數學教師王曉卉:

家長改作業會掩蓋孩子學習不足

家長為孩子輔導或批改作業的情況多出現在小學期間,到了高年級随着知識難度升級,家長的輔導也力不從心。作為教師我并不建議家長為孩子批改作業,因為,作業是教師對學生當天課上學習情況的檢驗,教師可在第二天批改作業的過程中及時捕捉到學生學習中的問題,根據學生的吸收情況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調整,使教學實現連貫性。家長幫助孩子批改作業,則會掩蓋孩子學習中的不足,折斷了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橋梁,使教學失去應有的水準。

最新進展

教育部:對于違反有關規定,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杜絕将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

12月10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針對“杜絕将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教育部将嚴格落實作業的管理工作,對于違反有關規定,特别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他表示,要健全學校作業的常規管理、年級和班級的統籌、教師試做和面批講解、學生反饋和評估等方面的機制;在嚴格控制作業總量和時間的基礎上,優化作業設計,創新作業形式,強化實踐性作業,積極探索彈性作業、跨學科的作業;鼓勵各地系統化設計一整套符合學生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要求和學科特點的基礎性作業;對于違反有關規定,特别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家長也要在家裡引導培養孩子養成自主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跟學校密切配合,形成育人的合力。

記者手記

老師和家長從來都不是一對矛盾體,相反,在孩子教育這條路上,老師和家長須攜手同行,相互尊重和信任。因為隻有這樣,才可能達到我們期盼的“讓孩子成才”的結果。

信息時代來臨,曾經為了方便溝通的家長群變了味兒,成了“壓力群”,本質問題還是老師和家長對于教育的責任和分工并不明确。家校攜手共育,不是讓老師把分内之事推給家長,讓家長不堪重負;更不是讓家長當“甩手掌櫃”,認為老師管學習,自己隻要負責好孩子的吃喝拉撒就可以。

如此看來,厘清各方的責任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教書的職責理應由老師來承擔,育人的職責則是雙方共同承擔。老師的責任歸老師,家長的責任歸家長,雙方不缺位也不越位。而對于一些與教書育人無關的行為,應盡量避免,例如在家長群裡瘋狂曬娃、接龍誇贊老師等。

此外,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也應學會适當“放權”,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擔當責任。學習是誰的事?不是老師的,更不是家長的,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作為老師和家長,在孩子年齡較小的時候,有責任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之後随着孩子年齡的增長,應該學會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在學校依賴老師,在家依賴家長。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老師的培養,也離不開家長的陪伴,隻有學校和家庭共同攜手,真正地把心放在一起,把勁兒使在一起,建立良性溝通機制,才能達到1 1>2的效果。

來源: 天津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