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娃一時爽,教娃火葬場",不少家長們初為人父母,原本信心十足躊躇滿志,可沒料想,養着養着娃的"注意力"就出了大問題。小的時候娃們都是一樣健健康康活潑可愛,可是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做家長的,最怕的就是孩子在成長的路上出現各種令自己措手不及的難題,尤其是發現這些問題自己似乎拿不出什麼解決方案來,做家長的又急又氣,往往就容易産生負面情緒,并且将這種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覺得是孩子自己"沒長好","不知道哪兒出的毛病",親子之間也就因為這樣的困難而出現了裂縫。
人生一場,誰不想和自家寶貝兒熱熱鬧鬧地過一輩子呢,可就是這些讓人頭痛的難題,家長們和孩子不知不覺間有了隔閡。别急!我們先來看看,"注意力"究竟是什麼。
何謂"注意力"?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于某種事物的能力。從第二生命形态學專業術語上解釋,是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五大信息通道對客觀事物的關注能力。
從概念中我們不難看出,所謂的注意力是人們的一種心理活動,并且是通過五感對某一事物不斷發生關注或者互動的過程。
家長的思維誤區
從上述的概念中,我們其實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平時對孩子是否有很多錯誤的行為。通俗點解釋,當孩子持續一個小時畫一張畫的時候,這個持續的過程可以說是孩子在集中注意力畫畫,但如果孩子持續觀察一張畫十分鐘,這個"發呆"的過程也是孩子注意力的體現。
在大人的視角裡,或許會認為孩子"發呆"是在不務正業,常常會打斷孩子盯着某樣東西的過程,其實這樣的行為是不好的,孩子小時候的發呆過程中常常包含着孩子們的奇思妙想,并不是什麼壞習慣。
我們常常有這樣的思維誤區和錯誤認識,按照成年人對一些事情的看法與孩子相處,殊不知,在孩子的嬰幼兒時期,屢次打斷孩子盯着某物發呆的過程,其實是在截斷孩子的想象,不僅不利于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還會降低孩子的專注度,孩子的注意力就會下降。
不少家長還有一些常見的壞習慣,在孩子小學、初中周末在家裡學習、聽歌、做手工等等的時候,家長們總是時不時打斷孩子的事情,"你休息一會兒吧"、"别學了吃個水果"、"幫媽媽幹點活換換腦子"這些行為都是不好的。孩子如果累了,自然會停下來休息或者玩耍,如果自己不願意休息,說明孩子"正在興頭上",是"學進去了"的表現,這個時候打斷孩子的思路,就更加容易讓孩子漸漸養成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了。
5大法則提升注意力誤區人人踩,但隻要我們早早糾正這些錯誤行為,并且輔助給孩子進行提升注意力的訓練,給孩子足夠的幫助,就可以讓孩子變回那個注意力集中的"乖寶寶"!
1. 朗讀、默讀的訓練
這個訓練方式非常适合在家中進行,在周末兩天的學習中,家長可以讓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試試這種方法,當孩子學習時很快出現不耐煩、讀不下去的情況時,就讓孩子把題目念出來;背書的時候如果孩子覺得自己記不住,心煩意亂,也可以用朗誦的方式,優美的朗誦可以增加孩子對課文的喜愛。
這個訓練輕松易上手,但是需要家長給孩子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很多孩子在随着年齡的增長,越來越不喜歡朗讀,或者把看到的内容念出口,會覺得這樣的行為很"幼稚",這是屬于孩子成長的正常心理變化,家長必須給予孩子足夠的理解和支持,不要笑話孩子"有什麼好害羞的"。言語的奚落和嘲笑,隻會讓孩子更加缺乏自信,不願意表現自己,更不願意讀出聲,這樣的訓練也就失去了意義。
在進行"讀出聲"的練習初期,家長一定要保持全程的陪同。長期的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讓孩子感覺到煩躁、不耐煩、焦慮,對學習的内容會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抗拒和厭學心态,如果孩子一個人待着,很容易因為輕度的自暴自棄心理而放棄朗讀的練習,最後功虧一篑。
家長在面對自家孩子拒絕朗讀、發脾氣、不耐煩的時候,也不要責備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會讓孩子的學業受到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孩子一開始心煩意亂不願意嘗試朗讀訓練也是非常正常的,家長隻要耐心引導,溫和地勸說,鼓勵孩子去試一試就好。
2. 聽故事,問什麼?
當孩子能夠心平氣和地完成朗讀訓練時,心情就已經完成了從焦躁向平和的轉變,我們就可以引導孩子進行"聽故事"的練習了。
陪同孩子看或者朗讀一個篇幅中等的故事,當讀完故事之後,讓孩子自己提出問題,家長解答,家長提出問題,孩子再解答。通過這樣的互動,讓孩子對所讀的故事有一個統觀的視角,能夠進行獨立的思考。
在思考的過程中,孩子能夠明顯地發現自己對故事的記憶程度是否不足,在持續多次的"聽故事訓練"中,就可以逐步穩定地提升自己對"聽話"的記憶力,為了提升這種記憶力,孩子自然會集中在"聽故事"時的注意力,達到了訓練集中注意力的目的。
3. 學習要"趁熱"實踐
将孩子剛學習到的知識給予實踐的機會,讓孩子嘗試運用知識,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加深記憶力的方式,這種訓練的原理與"聽故事訓練"相同,不同點在于"實踐"能夠給孩子帶來強烈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并且覺得自己能夠處理一些實際的問題,而不是"紙上談兵",孩子對于學習的興趣也會随之提高,會非常渴望去學習新的知識。
學習新知識——集中注意力記憶——實踐知識理論——獲得成就感——渴望學習新知識,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的"學習沖動",能夠給孩子注入"學習動力"。
4. 家長負責"打輔助"
當然了,家長們别總想着"一勞永逸"的美事,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難,在這種時刻,家長就要負責"打輔助"了。
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并且不要拘泥于某道題如何解答這樣細緻的問題,當孩子不理解、困惑的時候,多數是因為這部分的知識理解錯誤,我們可以找到源頭,和孩子耐心地重新梳理這部分的知識,再去面對那些困難。
5. 勞逸結合的"正确姿勢"
上文提到的打斷孩子學習過程的"換換腦子",是非常錯誤的做法,家長們一定要禁止這些行為。正确的勞逸結合,我們作為家長的,一定要懂得讓孩子擁有足夠的自由空間去發揮他的專注心态,孩子愛吃什麼,喜歡看什麼動畫片,喜歡唱歌還是畫畫?我們可以提前準備好,但是不需要告訴孩子,也不要準備好了就喊孩子過來"享受"。
在孩子持續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專注學習後感受到疲憊,自己站起來伸懶腰或者躺在床上休息的時候,才是家長們可以"邀請"孩子來放松的時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