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目”部的兩個漢字:“矇”和“眇”。在現代漢語中,“眇”是通用漢字,收錄在1988年國家語委頒布的《現代漢語通用字表》中,因此,本課的重點漢字是“眇”,我們常說的成語“眇眇一身”會用到這個“眇”字。兩個字的詳情如下:
1、矇。讀音有兩個:
(一)méng。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标注的讀音,給出的解釋是:“矇,童矇也。一曰不明也。從目,蒙聲。”形聲字。本義是眼失明;盲者。另一義說是昏暗不明。
本義一:眼失明;盲者。王筠《說文校錄》:“謂目之童子為物所蒙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謂目童子如冡(měng,同‘蒙’)覆也。”《六書故》:“今人所謂内障,又謂之青盲。”就是方言中所說的“青光眼”。這個字,聲中有義,蒙取蒙蔽之義。眼睛被蒙蔽,自然是看不見東西,跟失明一樣。
(蒙上眼睛)
所謂的内障,指的是白内障和青光眼一類的因眼内疾病導緻的失明,但它的疾病症狀也像在眼睛上蒙了一層東西。
(青光眼緻盲原因)
《詩·大雅·靈台》:“鼍鼓逢逢。矇(今本作蒙)瞍奏公。”毛傳:“有眸子而無見曰矇。”敲起鼍鼓聲“蓬蓬”,盲人樂師奏樂聲。
《呂氏春秋·達郁》:“是故天子聽政,使公卿列士正谏,好學博聞獻詩,矇箴,師誦”。高誘注:“目不見曰矇。”所以,天子處理政事,讓公卿列士直言勸谏,讓好學博聞之人獻上諷谏詩歌,讓眼盲老人進箴言,讓樂師吟誦諷谏之詩。
本義二:昏暗不明。《淮南子·修務》:“明鏡之始下型,矇然未見形容。”明鏡剛從模子裡出來的時候,也昏暗不明照不出容貌身影(這裡指古代的銅鏡)。
本義之外,矇還有其他用法:
(1)愚昧。《禮記·仲尼燕居》:“三子者,既得聞此言也于夫子,昭然若發矇矣。”三位弟子聽了孔子這一席話,心中豁然開朗,好像啟發了他們的愚昧。《論衡·量知》:“人未學問曰矇。矇者,竹木之類也。”人沒有學問叫“矇”。沒有學問愚昧的人,就是竹木之類。
(2)眯者,指眼半開半合。《隋唐演義》第八回:“王小二隻道上邊有多少金子,矇着眼道:‘秦爺 ,這個锏不要賣。’”
(二)měng。這個讀音出自《集韻》。專用于“瞈矇”一詞,指目不明。《集韻·董韻》:“矇,瞈矇,目不明。”
矇的小篆寫法如圖:
(矇的小篆寫法)
2、眇。讀音有兩個:
(一)miǎo。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标注的讀音,給出的解釋是:“眇,一目小也。從目。從少,少亦聲。”會意兼形聲字。本義是一隻眼睛小。
( 一隻眼睛小)
這個字的會意很好理解,眼睛的尺寸少,就是眼睛小。一目一少,表示一隻眼睛小。
《釋名·釋疾病》:“目匡陷急曰眇。眇,小也。”《正字通·目部》:“眇,目偏小不盲亦曰眇。”《易·履卦》:“眇能視,跛能履。”虞翻注:“離目不正,兌為小,故眇而視。”一隻眼睛小的人仍然能夠看東西,瘸子仍然可以走路。
本義之外,眇還有很多用法:
(1)偏盲,一目失明。《篇海類編·身體類·目部》:“眇,偏盲。”《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文帝即王位,誅丁儀、丁廙并其男口”南朝裴松之注引《魏略》:“丁掾,好士也。即使其兩目盲,尚當與女,何況但眇?”文帝繼位為魏王後,誅殺了丁儀、丁廙以及家中的男丁。據史所載,丁儀一目盲,丁儀與曹操的長女清河公主曾有婚約,但曹丕卻以丁儀有眼病為理由,向曹操提出把清河公主嫁給夏侯楙,導緻丁儀不能娶公主為妻。曹丕繼位後,殺了丁儀全族男丁。裴松之引的話是曹操說的,曹操認為丁儀有才,自己被曹丕所誤。
(影視劇中的丁儀)
金庸《倚天屠龍記》第三十六回:“三僧均面頰深陷,瘦得全無肌肉,黃臉僧人眇了一目。三老僧五道目光映着閃電,更顯得燦然有神。”
(《倚天屠龍記》插圖)
一目失明後成為眇字最常用義。
眇又指雙目失明,蘇轼《日喻》:“生而眇者不識日。”
(2)詳視,細視。《正字通·目部》:“眇,翕目微睇也。”《漢書·叙傳上》:“若乃牙、曠清耳于管弦,離婁眇目于豪分。”顔師古注:“眇,細視也。”像伯牙、師曠對于音樂能靜心傾聽,離婁對于一分一毫都能仔細審視。
(3)小;低微。《方言》卷十三:“眇,小也。”《字彙·目部》:“眇,微也。”《莊子·德充符》:“眇乎小哉!所以屬于人也。”陸德明釋文:“簡文雲:陋也。”渺小呀,跟人同類的東西!《史記·秦始皇本紀》:“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鹹伏其辜,天下大定。”我以微渺之身軀,發兵誅暴讨亂,靠着祖先宗廟的威靈,六國國王都已各服其罪,天下完全平定了。這是成語“眇眇之身”的出處,意思是一個人的身軀和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其中的“眇”,即指小;低微。
(影視劇裡的秦始皇)
(4)高遠。《廣雅·釋言》:“眇,莫也。”王念孫《廣雅疏證》:“《衆經音義》卷二十一引此而釋之曰:言遠視眇莫不知邊際也。”《莊子·庚桑楚》:“夫全其形生之人,藏其身也。不厭深眇而已矣。”成玄英疏:“眇,遠也。”保全身形本性的人,隐匿自己的身形,不厭深幽高遠罷了。
(5)通“訬”。輕捷。《淮南子·修務》:“夫鼓舞者非柔縱,而木熙者非眇勁。”王念孫《讀書雜志》:“‘眇勁’與‘柔縱’相對為文,眇讀為訬,‘訬勁’猶‘輕勁’也……訬音眇,是訬、眇同聲而通用也。”這些跳舞者并不是天生有着柔軟身段,這些雜技者也不是生來就身手輕捷矯健。
(身手輕捷的雜技演員)
(二)miào。這個讀音出自《集韻》。用法有二:
(1)完成。《集韻·笑韻》:“眇,成也。”《易·說卦》:“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陸德明釋文:“王肅作眇,董雲:‘眇,成也。’”所謂的神,能夠完成萬物,而且能正确簡潔的描述萬物。
(2)妙;精微。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目部》:“眇,又引申為微妙之義。《說文》無妙字,眇即妙字。”《史記·貨殖列傳》:“俗之漸民久矣,雖戶說以眇論,終不能化。”用這種惡俗去侵染百姓已經很久了,即使用老子神妙精微的理論挨家挨戶地勸說開導,終究不能使他們感化。
(王福庵《作篆通假》裡關于“妙”的篆法)
眇的小篆寫法如圖:
(眇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665,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版權方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