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剛到,這幾天暖和得厲害。昨天去菜園鋤草發現艾蒿可以吃了,我們這邊的風俗是三月三采艾蒿,吃一部分,曬一部分。常吃的是大葉艾蒿,它的特征是:葉片分五個大瓣,早期的時候背部有白色的絨毛,聞起來有一種甜滋滋的清香,夾雜着薄荷的香氣,是艾蒿裡藥用價值最大的一個品種。
艾蒿
再有就是苦蒿了,相對于外形來說,它和艾蒿絕對是最相像的。無論是葉片的形狀,還是早期背部都有的白色絨毛,特别的難以分辨。這就得靠氣味了,苦蒿聞起來是一股子臭乎乎的蒿子味,和艾蒿就很容易分開。
苦蒿
長在河邊的大多是黃蒿,從外型上就可以看出。黃蒿的葉片是細碎的,長大了會結出很多的種子。老人說黃蒿能減輕黃疸的症狀,我們這邊出生的孩子大都會用煮好的黃蒿水洗一洗,也不知道是什麼依據。味道麼,基本和苦蒿是一樣的,都是一股臭蒿子味。
黃蒿
小的時候常和大人去山坡上采白蒿,顧名思義這種蒿子就是白色的,也很好區分。一般都是二月份采摘,有種說法叫“二月陳茵三月蒿”,這裡指的是農曆哈。早期的白蒿叫陳茵,藥用價值大,長大了就叫白蒿了,藥用價值也減小了很多,所以都是早期采集。
白蒿
好了,關于艾蒿、苦蒿、黃蒿和白蒿的區别就介紹到這裡了。大家覺得有用的話就關注點贊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