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物在曆史上遭遇的第一個創傷,是兩個強盜留下的。那是一段屈辱而難忘的曆史,時至今日,我們想起圓明園的,心中仍是久久不能平靜,一座有着萬園之園美稱的皇家園林,就這樣在大火中毀于一旦。而我們最關切的,還是那些在近代戰争中被列強奪走的中國文物,而今我們參觀西方國家的博物館,還能在裡邊看到琳琅滿目的中國古代文物。幾十年來,我們從未停止流失海外文物的追回工作,但因為曆史的種種原因,已經追回的文物少之又少,前方的工作也困難重重。
劍,古代的兵器之一,為"短兵",兵中王者,被稱為"百兵之君"。"君"為君子,意思是說,劍為兵器中的君子,春秋末年之後,長劍變得流行起來,盡管如此,短劍也并未廢除。劍在我國有着一段漫長的曆史,在中國文化中也占有相當的地位,漫長的曆史中,中國也形成了獨特的劍文化。說起中國曆史上的名劍,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應該是越王勾踐劍,為青銅劍,且人們能夠想起來的名劍,都是年代較為久遠的青銅劍。并不是其他的朝代沒有名劍,漢代就有一把劍流傳了下來,隻不過在近代時流失海外,所以很少有人知道。
唯一存世的"漢劍"
漢代是我國曆史上的傳奇朝代之一,在軍事、經濟和文化等方面都十分的強大,劍在當時也成為了代表性的武器。隻不過漢劍與以往的青銅劍有所不同,漢劍是鐵制的,在韌性與質量方面,漢劍比青銅劍略勝一籌。但漢劍也有它的缺點,與青銅劍一樣,極其容易腐蝕生鏽,至今保存下來的青銅劍,也是因為有特殊的制造工藝,才得以保存。鐵劍的保存難度就要更大一些,以至于我們今天不常見到古代的鐵劍。迄今為止,我們在考古過程中也出土了不少的漢劍,但都是已經斑駁殘缺,唯一一把保存完好的,卻存在了大英博物館中。
漢代櫑具劍
櫑具劍是迄今為止保存最完好的漢代鐵劍,櫑具劍在制造工藝上,就極為複雜,它需要将一塊生鐵反複的加熱打磨,在千錘百煉之下,才成就了這樣的寶劍。一個工匠往往要花費幾年甚至是十幾年的時間,才能夠打造出一把櫑具劍,足見其珍貴程度。漢代時,櫑具劍就已經有着不俗的名氣,但漢滅亡之後,櫑具劍的制造方法也失傳了,僅存的櫑具劍也變成了人們争相收藏的珍貴之物。清朝建立圓明園之後,櫑具劍被藏于圓明園中,并在之後的戰争中被英法聯軍奪走。
價值遠超10億的寶劍
越王勾踐劍的價值,在今天的價值已經非常的高,但櫑具劍的價值亦是不俗。就其保存難度來說,鐵劍的保存要比青銅劍的保存更難,而鐵劍的殺傷力要比青銅器更加大,加上大英博物館中的這把櫑具劍保存完好,就更加難得了。都說物以稀為貴,櫑具劍的年代比越王勾踐劍要晚,但其估價在今天,已經超過10億元。不過就兩把劍的曆史價值來說,它們同樣重要,所以應該是無價珍寶。
英國拒不歸還
時至今日,我們在大英博物館中,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這把寶劍,保存得非常的完好,裝飾和雕工都十分的精美,紋飾傳神逼人。大英博物館中的櫑具劍,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把櫑具劍,可以說是唯一一把存世的漢代櫑具劍,可惜的是,如今身在異國他鄉。我們也不是沒想過将櫑具劍追回,隻是這樣的一把寶劍,英國也不願失去,于是拒絕了我們的歸還請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