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來源于@什麼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花兒為甚麼這樣紅
茶是世界上最廣泛也是最多的飲品之一,除了了解自己國家的茶葉,也要涉獵一些國外的茶葉,在之前也大緻明白了世界上喝茶最多的是紅茶,以及國外主要的紅茶産區,這一期就聊聊我們的近鄰日本的茶葉吧~他們主要是以綠茶為主,相信大家都喝過日本企業的瓶裝茶比如伊藤園,三得利等,而對于玄米茶也是不陌生,抹茶和焙茶在生活中的應用更是司空見慣!
日本茶起源于鐮倉時代初期,由中國宋朝回國的榮西禅師「被奉為日本茶祖」将泡茶及制茶方式引進日本,也就是日本茶道的起源。日本茶所生産的茶,有99%都是稱為綠茶的未發酵茶~相較于我國綠茶于制作過程中,幾乎使用“炒菁”,亦即将茶葉炒熟之方式來抑制茶葉的發酵;日本茶則是使用所謂“蒸菁”的方式,用機器将茶葉蒸熟。其優點在于蒸菁方式溫度高、時點短,保留較多葉綠素、氨基酸等物質。
産區
“日本茶”産自何處呢?除了較寒冷的北海道之外,日本幾乎全國都有茶産地的分布。其中較耳熟能詳的名産地,包含京都府的宇治茶、靜岡縣的靜岡茶、埼玉縣的狹山茶、三重縣的伊勢茶、福岡縣的八女茶以及鹿兒島縣的鹿兒島茶等。當然,這之中又以宇治和靜岡最為出名,此外,宇治茶、靜岡茶及狹山茶并列為“日本三大茶”,不過由于狹山茶産量較少,因此宇治茶和靜岡茶又并稱“日本二大茶”。
宇治茶宇治茶的茶葉主要産自京都府、奈良縣、滋賀縣及三重縣,再經由京都府内廠商采用宇治地區發源的技法進行加工處理,因此而得名。此地區的茶品透過覆蓋來遮蔽陽光、防止霜害,增加茶的鮮度,并以淺蒸為主流,茶香濃郁甘甜。宇治市、宇治田原町、和束町、兩丹地區等地是宇治茶的主要産地,而宇治的茶葉加工工廠數量也僅次于靜岡縣。這裡盛産玉露、碾茶(抹茶的原料),其抹茶也廣負盛名,到江戶時代成就了能代表日本的高級茶葉之地位。
靜岡茶
生産靜岡茶的靜岡縣,則是日本最大的茶産地,市場占有率超過40%,其中又以牧之原台地及其周邊地區為最大生産地,産量為日本國内第一。靜岡縣内同時擁有冷熱差劇烈的山間地、積雪較多的山麓以及氣候溫暖安定的沿岸地區,因此可産出各具不同地域特色的多種靜岡茶品牌。靜岡的川根、天龍及本山等山間地區,受惠于氣候條件,以産出高品質茶葉而聞名;而牧之原周邊則發展出味道濃厚、苦澀味較少的深蒸煎茶制法;至于足久保地區所産的足久保茶,更曾經是日本将軍的禦用茶。
茶類
日本茶中依據陽光是否直接照射,可約略分為:茶葉培育過程有被覆蓋不受陽光直射之玉露、抹茶、莖茶與粉茶;以及無覆蓋的煎茶、番茶、焙茶和玄米茶等。
在日本茶中最常見的是“煎茶”,其産量約占整體的6成甚至8成,接着是番茶、焙茶還有玉露等。一年采收2至3次,而3月底到5月中旬采收最初發出的新芽又稱“一番茶”,可說是日本茶中最高級的類型。
玉露(ぎょくろ)玉露(gyokuro),作為最高級的日本茶,新茶隻采收一次,從立春開始種植88天後(古稱“88夜”),采摘茶葉嫩綠色的芽尖兒「在茶葉長出兩三片嫩芽時」,在制作過程中,首先需要嚴密的覆蓋新芽20天左右, 讓其在陰涼的狀态下生長,借由阻擋陽光照射來減少茶的苦澀「避免氨基酸轉為兒茶素」,并增加其香氣與甜味。
将嫩芽采下後「隻取第一次手摘嫩芽,又叫一番茶,同時隻摘葉肉不摘莖梗」,先使用高溫殺菁,再立即冷卻,讓玉露能保有柔和回甘的口感,茶色明亮翠綠,獨特的海苔般的香氣是它獨有的!玉露含有豐富的氨基酸以及較少量的兒茶素,相較于其他茶葉,在具有溫和濃厚和甘甜芳香的同時,卻不帶有太多的苦澀。記住要低溫「50~70℃」沖泡,這樣澀味才能盡可能減少!
煎茶(せんちゃ)
煎茶(sencha),采自于茶樹頂端的嫩芽,蒸菁後再揉制并烘幹而成(原來是指煎過的茶葉)。其中搓揉的手序決定了茶葉的風味,制茶時特别慎重,一般平時喝的茶大部分都是機械大量生産的産物,講究的茶園則會由經驗老道的制茶師以古法用手揉制,産量稀少價格也相對不菲。約占日本全部制茶量的8成,是日本産量最多同時也是最受歡迎的綠茶之一!煎茶又分為普通煎茶和深蒸煎茶,以蒸炒茶葉的時間來作區分,一般稱的煎茶指的即是以标準時間蒸制新鮮茶葉的淺蒸煎茶,而“深蒸煎茶”則是比普通煎茶的蒸制時間長上2到3倍。後者由于蒸制時間較長,形狀變得較細碎,可抑制茶的苦澀,使味道變得較濃厚滑順。泡開後外觀呈扁平細條狀的綠葉會變成鮮活的翠綠色,非常美麗。帶有清爽的香氣以及甘味與苦味的完美平衡(略帶苦澀的味道但保有新芽的清爽香氣是它的特征)。煎茶含有較高濃度的咖啡因、兒茶素以及豐富的維他命C。作為日本人最常喝的茶,日文中的お茶(ocha),一般而言就是指煎茶。煎茶建議的沖泡方式是70~90℃的水浸30秒,如此才能适當的引出茶葉的香氣同時平衡其澀味。日本每年的5月是新茶的上市季節,喜愛煎茶的人,可别錯過5月品嘗新鮮煎茶的機會喔。
抹茶(まっちゃ)
抹茶(maccha),可能是大家想到日本茶時,最具代表性的茶了。在生長時須覆蓋茶樹,增加茶葉風味。采摘下來的茶葉經過蒸菁後直接進行幹燥,去除茶柄與莖「這一步驟稱為碾茶」,再用石臼磨成粉末,便成為抹茶。再以茶筅在注入熱水「70~80℃」的茶碗中快速「速度要快是成功關鍵」刷出泡沫飲用!因為喝抹茶,即類似是把整個茶葉吃進去,所以可吸收茶葉的所具有的完整營養成分!作為茶道中最常使用的抹茶,具有溫和的口感與濃郁的香氣,不僅能沖泡飲用,也常廣泛添加于和菓子、冰淇淋、蛋糕等甜點之中。
Ps:「宋朝人流行的喝茶方式叫“點茶”,“點茶”很像今天的日本抹茶。但宋人在進行茶葉處理時多了“壓榨、揉搓”這兩道工序,這兩道工序可以降低茶的苦味,但也會減少葉綠素和茶多酚。所以,宋朝的點茶,降低了苦味,突顯了茶的甘甜與泡沫的厚滑。點茶可以像今天拿鐵咖啡拉花一樣,在表面的泡沫上玩花樣,古稱“茶百戲”,傳說厲害的茶人,可以不用竹簽之類的輔助工具,單憑沖茶時的水流,就能讓泡沫組成他要的圖案,不過這是傳說,目前在網上看到的現代人重現的茶百戲,還是得用竹簽或毛筆來畫。但可惜,大約到明朝,中國人喝茶方式變成拿茶葉來沖泡,點茶那種把茶磨成粉的沖泡法在中國失傳了。日本抹茶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可能是最接近點茶的喝茶方式。現在有學者到日本去學習茶道,學成回國後,再參考曆史資料的文字叙述與古代圖畫,企圖重現宋朝的點茶。」
粉茶(こなちゃ)粉茶(konacha),雖然與抹茶很相像,但粉茶是制作煎茶(還有雨露)時的茶葉碎。粉茶具有極佳的殺菌、抗氧化作用,同時也有降血糖的功效。又因其粉末狀而有較大的表面積能接觸水。相較于煎茶,不僅能更快的帶出茶的味道(茶湯相對比較濃,不宜泡太久),其中的維他命E、食物纖維等也較容易溶出。茶葉不細碎,外觀鮮綠,才是品質好的粉茶!
沖泡粉茶時最适當的溫度大約為70~80度C, 使用帶有濾網的茶壺并等待30秒就能享用啰。
番茶(ばんちゃ)
番茶(bancha),所使用的是摘收煎茶用茶葉後,茶芽以下葉子較大(已變硬的茶葉,6月中旬二番茶或7月中旬的三番茶)的部分。經過蒸菁并曬幹或烘幹之後,再挑揀出莖梗。番茶縱使經高溫沖泡,也不易産生苦澀味,茶湯呈黃褐色澤,有清爽淡雅的口感,具有去油解膩的功效。除了高溫快速沖泡「90~100℃」外,使用冷泡方式的番茶,可以帶出其中含有的多糖,具有降血糖的功效。因是第二三次收成的茶葉(第二的日文為“二番”),所以稱作番茶。
莖茶(くきちゃ)
莖茶(kukicha),是從制作煎茶或玉露過程中,挑選出莖與葉柄的部分集合而成。莖相較于葉子部分,具有更多的茶氨酸,能夠增強免疫力,同時有鎮靜的作用。莖茶雖然與煎茶或玉露等相比,味道較淡,卻具有清爽的的口感,茶色呈現淡淡的青黃色,甚至能于茶泡飯時使用;不過也因為是使用莖與葉柄部分,二次沖泡時味道明顯較淡。玉露及高級煎茶的“莖”亦名“雁音(Karigane)”,屬于相當珍貴的上等綠茶。
焙茶(ほうじ茶)
焙茶,ほうじ茶(hōjicha),将番茶.煎茶和莖茶以大火約200度高溫炒至茶葉呈褐色、并散發香氣為止,再急速的冷卻,得到帶有烘焙香味的焙茶。所謂「煎茶信你甘醇,焙茶重香氣」!因為炒過,焙茶不僅除去了茶葉中的苦澀味「焙炒過程中苦澀來源的兒茶素會受到破壞」,也因為高溫使咖啡因升華而具有較低的咖啡因,不僅适合老人與小孩「記得沖泡需用90~100℃的熱開水」,焙茶獨有溫暖濃烈的香氣也十分适合在冷冷的冬天飲用。除了單喝茶以外,像是焙茶拿鐵、焙茶冰淇淋等,近年來也被廣泛地應用在其他飲料、甜點或冰淇淋的制作上。應用場景和抹茶頗為相似~
玄米茶(げんまいちゃ)
玄米茶(genmaicha),将泡過水的糙米炒香後,混入相同量的番茶或煎茶中,就成為玄米茶(日式香茶)了。和焙茶一樣,它也屬于「再加工茶」!
玄米茶同時有糙米與煎茶的香氣,沖淡了茶葉的苦澀,并具有清爽的口感。而且因為使用了糙米、減少茶葉量的緣故,咖啡因的含量較少,适合老人家與小孩飲用。茶香中帶有谷物的香甜,風味絕佳,适合用沸騰的開水「90~100℃」快速沖泡!
知道了日本常見8種茶的特征、口感與各自的咖啡因含量後,以後喝日本茶更加明白了,應該也能更輕松的找到自己喜歡的茶葉屬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