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從來月經初潮開始,就意味着生殖系統發育已經趨于成熟。月經,是子宮内膜每個月周期性生長、脫落的一種标志,代表着女性已經具備了生育能力。對于規律的月經,很多人已經習以為常,但是偶爾也會出現一些意外,比如說月經不規律,甚至出現了“閉經”。
關于“閉經”,很多人其實并不清楚,認為“閉經”就是“絕經”,那麼這兩種定義,代表的确實是同一種疾病嗎?若你還搞不清楚,建議看看這3點。
1.什麼是“閉經”?
所謂“閉經”,是指由多種疾病導緻的女性體内病理、生理變化的外在表現,是一種臨床症狀而并非某一疾病。可以是患者從未來過月經,也可能是月經周期已經建立一段時間,但卻突然不能夠規律的來月經。
按照這種情況,臨床上将前者定義為“原發性閉經”,後者定義為“繼發性閉經”。所以由此不難看出,“閉經”與“絕經”根本就不是同一個概念,也就是說“閉經”和“絕經”并不是同一類疾病。
2.“閉經”的發病機制是什麼?
月經是子宮内膜周期性生長、脫落形成的,但是月經在生長、脫落的過程中,受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影響非常大,當激素水平紊亂時,就可以導緻子宮内膜生長、脫落不全,從而使月經表現出“淋漓不盡”或者閉經。所以,可以理解為閉經其實是由于子宮内膜的生長周期異常,引起的一種病理現象。
臨床上,導緻閉經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精神因素、飲食因素、疾病因素,以及藥物因素等。比如說,當女性某段時間處于高度緊張狀态,或長期保持高強度壓力時,就可以使月經紊亂,繼而出現“閉經”。
3.“閉經”的臨床表現是怎樣的?
閉經與正常月經,其實是兩個對立面。閉經患者,通常可以在三個月或者半年以上,不會來月經。但是,月經正常的患者,每個月都會來一次月經,而且月經來潮會持續3至5天。所以,閉經患者最典型的臨床表現,就是不來月經,并且還會伴随有性激素水平紊亂。
臨床上,醫生也可以根據患者的月經初潮、月經周期,繼而判斷患者的月經是否規則,從而給出“閉經”的診斷依據。
【本圖文由“熊貓醫學”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慕秋,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