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教材插畫?其實就是幫助孩子們理解文章的助手,它讓沉默的文字鮮活起來。能做到貼切、形象就是好的教材插畫。
印象最深刻的教材插畫是魯迅先生的畫像。記得是作者阿累在《一面》這篇課文中寫道:他的面孔黃裡帶白,瘦得教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發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着。胡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
教材中的插畫再現了魯迅先生的神韻,至今記憶猶新。
還有大家耳熟能詳的,魯迅先生在《少年閏土》中的描寫:
深藍的天空中挂着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着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那猹卻将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插畫中的刺猹小英雄,栩栩如生。讓人頓時想到了勇敢的少年閏土。
插畫是這樣神奇,能瞬間打開記憶的閘門,把我們拉到學生時代。那麼,現在的教材插畫是怎樣的呢?我以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為例,向您做一個展示,由您從我的視角來看看當今的教材插畫。我把教材中的插畫分成了如下幾類:
一、風俗場景類。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節》,像一幅《清明上河圖》。
上面兩幅描繪了男女老少在年貨齊備的街頭進行采買的熱鬧場面,往昔北京街頭的情景,濃濃的年味兒從中可見一斑,畫中人們的服飾也極具老北京地域特色。下面一幅描繪了兒童提着燈籠過元宵節的情景,孩子們手中的燈籠各式各樣,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表現了生活的美好和快樂。
二、人物類。表現出文中人物的情态。如沈從文先生的《臘八粥》。
文中所配插圖為八兒被媽媽雙手抱起,看到鍋内熬煮着的臘八粥時,瞪大眼睛,張開嘴巴的驚喜樣子,足見兒童的可愛稚态。圖中竈台的正中,是那一大鍋氤氲着熱氣的濃稠的臘八粥,顔色深褐,食材豐富,不斷散發着香氣。
還有史鐵生的《那個星期天》
插圖别具匠心,第一幅插圖呈現的是“我”跳房子、看天彩走、撥弄蟻穴和翻看畫報四個情景。同一個人,做四件不同的事,不用 四幅畫呈現,而是集中在一幅畫面中,這種類似于“蒙太奇"的呈現方法,将不同時空的場景拼接在一起,形成一種超越時空的緊湊感和緊張感,生功地展示了“我”在等候母親回來時,一個人艱難打發時間的情形,形象地表達了“這段時光不好挨”。這樣的呈現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整體地、關聯着看這四個情景,更好地體會主人公的心情。第二幅插圖描繪了“我”一聲不吭地蹲在母親身邊看她洗衣服的情景,人物的表情、動作形象地表現出了“我”内心的委屈和失望。
馮至《表裡的生物》。
文中這幅插圖,畫的是父親把表蓋打開,“我”睜大眼睛興奮而入神地看着面前的美麗世界。這幅插圖放大了懷表,突顯了“我”眼中表裡世界的美麗和神秘,也表現了人物的天真和好奇。
《孟子•告子上》中的《學弈》。
課文配的這幅插圖,畫的是弈秋在教兩個人下棋,兩個學習下棋的人神情截然不同,右邊的人托着腮,看着棋盤認真思考;左邊的人手裡拿着棋子,頭卻擡起來看着天空,等待鳥來。這幅插圖形象地表現了《學弈》的故事内容,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三、情節類。生動展示故事情節。如英國作家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
第一幅插圖描繪的是魯濱遜帶着狗到森林去打獵的情景;第二幅插圖描繪的是魯濱遜從船上取出東西的場景。兩幅插圖為學生了解名著和理解節選的片段提供了幫助。
瑞典女作家塞爾瑪•拉格洛夫的童話作品《騎鵝旅行記》。
選文部分的插圖共有四幅,第一幅是白鵝在空中飛翔的局部圖;第二幅是小人尼爾達在院子裡的台階上向雞、鵝詢問小狐仙的去處,龐然大物般的雞、鵝和弱小的尼爾斯成了鮮明的對比;第三幅是牛棚中的牛正怒氣沖沖地盯着小人兒尼爾斯,對尼爾斯之前的做法表示不滿;第四幅為小火尼爾斯坐在圍牆上環顧自己的家,他像螞蟻般弱小,顯得無助而孤獨。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曆險記》
課文配有一幅插圖,描繪的是被困在山洞中的湯姆和貝琪摸索出口的場景,湯姆手舉火把,貝琪緊随其後,神色凝重。
享譽全球的美國科普巨匠和科幻小說大師艾薩克•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說《他們那時候多有趣啊》。
這一幅插圖,表現瑪琪聽機器老師講課的情景,形象地展現了文中描述的未來由機器老師一對一授課的教育場景,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想象課文内容。
四、寫意類。詩詞配的插圖,勾勒出詩詞中描寫的景物,畫面簡潔,意境深遠,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意。
不難發現,教材中的插畫沒有不适和醜惡。相反畫面美觀生動,成為老師講解課文和學生學習的好幫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