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所以艱難,是因為孤獨
一大早,同事吐槽初中的兒子太難管了,晚上與同學一起玩到11點多,打電話要麼不接,要麼沒說幾句就挂掉。平時小心翼翼地與兒子交流,還是會引起孩子的厭煩。
旁邊同事說:青春期,正叛逆呢,過去了就好了。
這位同事歎了口氣:叛逆期好長呀,什麼時候才是頭兒。
在我們大人看來,進入叛逆期裡的孩子,以自我為中 心,性格固執、行為偏激,不愛聽别人的話,總認為自己是對的,越打越罵,他越反抗。
這種“叛逆”表現隻會讓孩子走下坡路,太多的例子讓你心生恐懼,擔心孩子不再優 秀,會誤入歧途。
然後,我們借愛之名,拼命地扮演“擔心者”,控制他們、約束他們,讓他們成為自己内心期望的樣子。
我們越抓越緊,孩子越行越遠,得不到父母的理解,越發孤獨。
01 父母的“愛”其實會毀了孩子
2000年,曾經發生過一起17歲的高中生弑母案,轟動全國:
這個高中生叫徐力,從小學習就好,高中考上了當地省級重 點高中的重 點班。除了學習,他足球、1500米項目都是主力,教師節送老師花籃,還經常帶領學校社團成員看望孤寡老人。
如此品學兼優、前途光明的好學生,竟然弑母,誰都想不通是為什麼?
很簡單,因為他母親。
徐力的母親性格内向,大專畢業,在單位裡總覺得技不如人,把原因歸結于自己學曆低。但從未想過改變自己,而是将希望投射到孩子身上。
她在生活上對兒子百依百順,但在學習上卻嚴酷苛刻。
從徐力上小學起,她就規定每天學到晚上10點之後才能睡覺,每門功課不得低于97分。
如果分數低了、名次後退了,就是一頓嚴厲地打罵,皮帶、棍棒、打嘴巴都是司空見慣。作業完成不好,拉他見老師,在老師面前批評他,全然不顧他的自尊心。
徐力說,晚上看到媽媽站在床邊就心驚膽顫,怕再挨打。
長期的嚴厲教育,讓徐力成為了兩面性格的人,在學校和在家截然不同。
誠實本分的“懇”固然好,但“心”一變,就成了“恨”。
2000年1月27日,徐力吃過午飯,看到電視放的節目正是自己喜歡的,就想多看一會再走。母親見狀,闆着臉嚴肅地對他說:馬上大考了,必 須考入全班前10名。
一聽到名次,徐力心裡就厭煩、堵得慌,R不住低聲跟母親說:很難考的,這不太可能。
接着,母親開始講自己的不易、蕞低的要求、大學的排名、考不好的後果……
母親沒完沒了地唠叨,讓已經背起書包的徐力焦急煩燥,血沖頭腦,一下子失去了理智,拿着鞋櫃上的榔頭,朝着母親的腦袋狠狠地砸了下去,直到她不再動彈。
徐力本可以擁有一個似錦前程,卻被母親的苛刻教育與打 壓遏制給毀了。
或許在我們的身邊,像徐力母親這樣嚴苛的隻是少數。
但與徐力母親一樣有着同樣願望,同樣擔心的父母,卻是數不勝數。
我是個母親,也不例外。
我們以“愛孩子”之名,做着“害孩子”的行為,想把他們變成我們心目中期待的樣子。
我們擔心:不管束他們,就會厭學、走下坡路、學習不好,長大了怎麼辦?
再看兩個例子:
明星蕭敬騰,小時候有閱讀障礙症,學習很差,經常翹課,抽煙、打架是常事,幾乎成了問題少年。後來,一名義工說“為什麼不把打架的力氣用到音樂上”讓他從此不再叛逆且有了人生目标。
著 名作家老舍,出生于一個貧困家庭,青春時也曾沉迷于煙酒和麻 将,一次因連續鏖戰,體力透 支,昏迷不醒,大病了一場。後來,他幡然悔悟,痛悔前非,發奮讀書寫作,終成了一代文豪。
叛逆是成長必經之路,有過叛逆之傷痛,便有征服之勇氣。
那些成功者就是很好的例子。
張德芬說:為自己親人的擔心,其實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加害行為!
所以,舍棄多餘的“擔心”,換作祝福,和孩子們一起成長。
02 叛逆,是孩子成長的附屬品
總認為孩子到青春期,才算叛逆期。其實,叛逆是貫穿在成長的一生之中。
隻不過,孩子年齡不同,反應強烈程度不同。
在小的時候,大概兩三歲時,孩子會喜歡說“不”,想獨 立完成一件事,不要爸爸媽媽 的幫忙。
因為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增強,形成主動探索的特質,開始從父母那裡,争取對自己的支配權。
比如,路前有個小河溝,你擔心孩子安 全,抱他過去。可孩子想自己跨過去,即使抱過去了,他自己也會返回來,自己重新跨過。
到了上學時候,家長開始注重成績,還未有招架之力的孩子隻能佯裝聽話。
家長對社會發展産生的恐懼與焦慮,不通過自身成長解決,反而把轉嫁到孩子身上,寄希望于孩子,讓孩子滿足他們内心需求。
有個小學生突然跳樓自S。留下遺書對爸媽說,他覺得無論怎麼努力都達不到他們的期望,累JI了,父母也很失望,就想到了死。
自S前,他砸碎了自己的儲錢罐,把攢的零花錢留給了父母。他說,他走了,父母不用那麼辛苦,可以加些錢,“坐坐火車、坐坐輪船、你們去玩一玩吧……不要再那麼辛苦了。”
這樣的“愛”孩子,真的是愛嗎?
他們逼孩子學習,有多少是摻雜了怕小孩出去給自己丢臉的成分,或是期望孩子能為他們的ego帶來光榮,甚或是将自己未知的恐懼投射在孩子,加重他們的負擔?
孩子進入青春期,自我意識愈發強烈,開始脫離對父母的心理依賴,走向獨 立自我。
倘若父母不理解,繼續用自己的标準去定義孩子,甚至接受不了孩子的獨 立傾向,無法面對孩子的遠離。
那麼他們就會走上叛逆之路,和父母對着幹。
父母越是強烈控制,孩子越是強烈叛逆。控制時間越長,叛逆 時間越長。
徐力弑母便是一個讓人警醒的例子。
其實他們在争取自己獨 立空間,試圖成為自己,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即使孩子成年,叛逆似乎也不會消失,因為這是成長的一部分産物。
在談戀愛中,越是父母反對聲音大的,他們就越有“非他不嫁、非她不娶”的強烈願望。更有甚者,倆人快要分手了,一聽父母反對,立馬又複合。
他們不是為了和父母賭氣,隻是為了要自己做主。
父母隻需用愛給孩子創造一個安 全的環境,至于其它,是孩子的自 由。
03 做到這幾點,孩子不再叛逆
如果孩子還小,很慶幸,引導很簡單:
1.讓孩子獨 立完成他想做的事情。比如:他願意把球扔出去,自己再撿回來。你無需幫他撿,隻需在旁看護好他的安 全即可。
2.給孩子出選擇題。比如:看電視不願睡覺,你可以讓他選擇是“再看5分鐘睡覺”還是“1分鐘”,即使他沒有1分鐘或是5分鐘的概念,但給他選擇,就是給他空間,孩子會很樂意。
3.讓孩子感覺被重視。比如:當你正忙的時候,孩子想與你講話,請不要視而不見。可以告訴他:“媽媽有事要忙,給我10分鐘時間,一會來找你說話。”
4.堅定而和善地設規矩。比如:吃午飯前,孩子想吃零食,你不允許,他以不吃飯威脅。你可以告訴他:零食要放到飯後吃。你可以不吃飯,但不吃飯就沒有零食,而且隻能到晚餐才能吃飯。如果你決心不吃飯,媽媽也相信你可以挺到晚飯時候。“
5.和孩子做朋友。專家表示:權 威是一種力量,父母有力量孩子才有力量。父母要保持家長的“權 威”,也要和孩子建立一份朋友關系,在日後可以“引導孩子過自己的一生”。
如果已經成為初中或高中生時,就需要我們特别注意了:
1.多給孩子尊重,看到孩子的感受。比如:進入孩子卧室要敲門,不要以談心為名窺探孩子的内心秘密,孩子偶然為之的事情不要過問,叮囑底線與安 全即可。孩子有傷心、生氣等情緒時,要關注他的感受,但不要強行讓孩子告知,用平和、耐心陪伴孩子。
2.不接招。面對孩子種種叛逆行為,不要直接說“不”。比如:孩子要染頭發,不要說“不”。當他染頭發之後給你瞧,家長第 一反應:“可以啊,染的頭發挺可看。”孩子就會疑惑:“媽媽怎麼這樣說呢?”反而會主動與你溝通。
3.引導孩子價值觀。叛逆期間,孩子價值觀取向與他的偶像人物有着密切關系。家長可以通過書籍、電影或是組織活動的方式引導孩子向正能 量人物靠近。
4.傾聽并信任孩子。無論他是否有騙你,你都要裝作相信他,讓他知道你是愛他的,願意相信他的。孩子内心都是深愛着父母,你足夠相信他,他就不R心長期騙你。
04 結語
有人說:凡是偉大的,都是叛逆的。
叛逆是孩子身體的誠實,是挑戰命運的勇氣。
理解孩子的内心與勇氣,給予鼓勵與幫助。
如果孩子的叛逆反複,請相信,那是孩子用叛逆在試探你的耐心,請不要失去信心。
保持前進的步伐,遠離消JI質疑的陷阱。
尤為關鍵的是:
你有精彩人生,孩子才會拼搏高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