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臘八,凍掉下巴”,古人認為臘八這天為一年最冷的時候,冷到連下巴都要凍壞。當然,這是一種誇張的說法,指的是天氣嚴寒。其實古人這麼說,也并非口說無憑,畢竟“三九”為一年最冷時,而“臘八”剛好又處在三九中。
當然,民間也有“過了臘八就是年”的說法,而臘八節就是臘月的第一個節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喝上臘八粥,為了即将到來的春節做準備,提前感受節日的歡快時光。
臘八粥是由谷類、豆類、幹果等八方食材彙集而成,其種類繁多,口感獨特,在嚴寒的冬季喝上它可以很好地取暖禦寒。
除了喝粥外,民間也有祭祖的習俗,而這一天也是釋迦摩尼佛的成道日,因而不少人都會敬佛,請求神佛庇佑,希望新的一年更為順利安康。
在北方,也有制作“臘八醋”、“臘八蒜”的風俗,而這些食材其實是為了春節、大年初一吃餃子而準備的。老北京也有“藏冰”、“吃冰”的風俗,在安徽黟縣有吃“臘八豆腐”的做法,渭北地區臘八早上會吃上“臘八面”。
其實,對于農民來說,臘八不僅是節日,也能夠通過臘八當天的天氣情況,預測接下來的天氣變化以及來年的豐收情況。
有人說,2022年春節要冷到哭,真的如此嗎?臘八有預兆,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些諺語!
一、“冰天雪地迎臘八,烤火熬年除夕夜”在古人看來,臘八節前後為一年最冷時,因而此時大雪紛紛并不奇怪,因而有“臘八臘八,凍死烏鴉”等農諺,那麼這句俗語又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字面理解并不難,“烤火”意思就是天氣寒冷,需要生火爐才能取暖。除夕夜這天,很多地方都有“熬年”的習俗,熬過淩晨才能入睡。如果天氣非常冷,那就隻能“烤火”才能熬過去。
如此一來,這句農諺就很好理解了。如果臘八節這天天氣非常冷,多地雨雪,到處都是冰天雪地的場景,那就意味天氣非常冷,這波冷空氣或将持續到除夕夜,過年自然非常冷。
民間還有“臘八忽降雪,一寒三十天”這一俗語,說的是臘八如果出現降雪天氣,那就表明接下來氣溫偏低,可能要冷上一個月左右,春節期間也會偏冷。
“臘八雨雪稠,過年冰淩厚”也是如此,如果臘八迎來雨雪,氣溫較低,那春節期間天氣仍會繼續低溫,冰淩越積越厚。
從天氣預報來看,盡管下雪的地方不多,但從6号開始,中東部冷空氣就十分活躍,盡管冷空氣強度不高,也讓不少地方降溫。
今夜開始,新一輪冷空氣趕來,中東部大部區域迎來雨雪天氣,預計此次冷空氣将會使得江淮、江漢、華北、黃淮、江南東部降溫4-6℃,東北局部降溫6-8℃,屆時吉、黑多地最高氣溫在-10℃以下,貴州、湖南一帶最高溫10℃左右。
雨雪方面,東北東部、黃淮東部等地将迎來雨夾雪、小到中雪天氣。如此來看,這個臘八節天氣偏冷,預計春節期間較冷,但至于“冷到哭”還有待商榷,不過大家仍要注意好保暖才行。
所謂的“成不成”,也就是莊稼是否能夠迎來豐收,這是農民十分關心的問題。而至于農作物豐收與否,也要看“臘月冰”。
那麼,“臘月冰”又怎麼理解呢?其實在北方地區,特别是北京,有吃“臘月冰”的習俗,民間有“吃了臘月冰,一年不生病”的說法。
大家認為臘八冰能給人們帶來吉祥和好運,吃了後不僅不會吃壞肚子,反而新的一年不會生病。因而過去,臘八這天人們都會去河裡砸冰吃,或用“臘月冰”煮粥。除了吃冰外,人們也會将冰塊立在家門前,越大越好,可以保佑一家平安消災。
那麼,“臘月冰”為何和“成不成”扯上關系了呢?
其實,“臘月冰”就表明臘月時天氣十分寒冷,河裡已結冰三尺,到處是冰天雪地的樣子。因而,這一年冬季氣候順應自然規律,雨雪多,來年春季小麥可順利返青,生長比較旺盛,莊稼也能迎來豐收。
前面可知,臘八迎來雨雪更利好年景,那麼晴天又如何呢?從俗語可見,如果臘八這天天氣晴朗,那就表明當年是暖冬,氣溫不是太低,冷空氣還沒到來,年後極可能迎來“倒春寒”。
而“谷雨”為春季最後的節氣,此時氣溫已明顯升高,萬物迎來最佳生長期。但俗語卻說“寒到谷雨”,說明春天比較冷,這是倒春寒的特征,對莊稼生長不利。
民間也有“臘八天不寒,豬肉價格翻”的說法。意思是臘八天暖,年後大概率迎來倒春寒,莊稼很難豐收,農民的收獲少,養豬成本高,豬肉價格自然是翻一番。
有關臘八的俗語還有很多,但關于春節冷不冷?來年是否豐收?相關俗語意思大同小異。那麼,你們當地今天是否有雨雪天氣,預估春節冷不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