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融媒體9月8日訊 坦克吐着白煙,碾過大漠黃沙,掀起滾滾煙塵,轟隆隆的裝甲車,仿佛讓人觸摸到去年沙場秋點兵的壯懷激烈。
2018年9月7日,“軍營傳軍運”全國媒體宣傳采訪活動第二站,走進朱日和基地。戰士們在晨練。記者 李葳 攝
9月7日,長江日報記者走進因建軍90周年大閱兵而聞名天下的朱日和聯合訓練基地,直擊全軍實戰化訓練的“前沿陣地”。站在基地“制高點”敖包山上,仰觀碧空如洗、白雲似千堆雪,俯看蒼茫大地,秋風獵獵舞戰旗,耳畔不禁回響起書記那沉着铿锵的宣言:“我們的英雄軍隊有信心、有能力打敗一切來犯之敵!”
遼闊的朱日和聯合訓練基地:面積相當于一個香港
這裡曾是一個神秘的地方,“朱日和”三個字從未公開,媒體報道這裡的軍事活動,隻說是在“華北某地”,外軍也隻能在偵察衛星圖片上目睹它的風采。據介紹,朱日和聯合基地可展開集團軍規模的實兵戰役演習,在全軍僅此一家。
“軍營傳軍運”全國媒體采訪團9月6日長途奔波12小時,進入内蒙古錫林郭勒草原深處,巨大的落日、太陽雨後的彩虹、荒漠與草原交織,壯美絕倫。暮色中,忽然出現了一道雄偉的圍牆,以迷彩色全副武裝,兩眼望不到邊,朱日和聯合訓練基地終于到了。
2018年9月7日,“軍營傳軍運”全國媒體宣傳采訪活動第二站,走進朱日和基地。戰士們的棍術表演。記者 李葳 攝
“朱日和”在蒙語中是“心髒”的意思,早在1000多年前就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策馬揚鞭的古戰場,至今場區内還保存着古代戰争遺迹“成吉思汗邊牆”。
進了迷彩圍牆,還要驅車數十公裡才來到朱日和聯合訓練基地唯一常駐作戰部隊——被譽為“中國第一藍軍旅”81集團軍某合成旅的宿營地。訓練基地究竟有多大?據藍軍旅政委周勳介紹:朱日和基地總面積1066平方公裡,比香港的面積1104平方米略小一些。
據介紹:朱日和聯合訓練基地始建于1957年,原為軍委裝甲兵訓練場,幾度轉隸不同軍方部門管轄,2017年7月,劃歸北部戰區陸軍領導管理。2012年後,軍方投入大量經費進行重點建設,具備聯合作戰演練、網上對抗演練、作戰能力檢驗、作戰效能實驗、國際聯賽聯訓、預置屯兵補給、軍民融合訓練等多種功能,便于設置各種複雜情況,組織多軍兵種、多課題的對抗演習。
2018年9月7日,“軍營傳軍運”全國媒體宣傳采訪活動第二站,走進朱日和基地。戰士們在進行400米障礙跑。記者 李葳 攝
組建至今,先後完成了軍委、原總部、原北京軍區和陸軍賦予的“和平使命—2014”和“砺兵”“跨越”“北劍”系列演習等200餘項重大軍事活動,逐漸成為全軍實戰化訓練的“前沿陣地”、重大軍事活動的“首選寶地”。特别是建軍90周年親臨視察、檢閱三軍後,更是受到世界矚目。
從繁華都市移師大漠北疆,“拓荒牛感動老天”
出現在記者眼前的藍軍旅營區,樓宇栉比,牆白瓦紅,設施齊全,道路幹淨整潔,2012年以前,這裡還和大部分戈壁灘一樣,一片荒涼,黃沙漫天。
政委周勳告訴記者,2012年初,該旅就從天津千裡移防到此。從繁華都市到大漠邊疆,當時有家屬一路北上,都說“樹越來越少,心越來越涼”。這裡到最近的嘎查(村)要20公裡,離最近的旗(縣),也有60公裡。
2018年9月7日,“軍營傳軍運”全國媒體宣傳采訪活動第二站,走進朱日和基地。戰士們早操中的器械訓練。記者 李葳 攝
而來到陌生荒涼的大漠,迎接他們的卻是一片雜亂的工地。官兵們住進臨時搭建的闆房,在肆虐的狂風中白手起家。吃飯也成了一種考驗:剛吃完三分之一就涼了,再吃幾口,碗裡都是冰碴。
2012年來基地的戰士安秀兵告訴記者:剛來時,這裡春秋兩季沙塵暴比較嚴重,有時高達12級的狂風卷起沙塵,能使臉掉皮、車掉漆;這裡霜期長達6個月,最低氣溫零下40餘攝氏度;方圓數百裡難見人煙。
正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基地領導帶領廣大官兵,經過幾年苦戰,終于建起了功能齊全、設施配套的現代化導調指揮樓、辦公樓、官兵宿舍樓、駐訓部隊營房和浴室、門診部等,實現了通水、通電、通暖;建成了生活服務中心,提高了基地自我保障能力;種樹上萬棵,植草坪數萬平方米,為基地和駐訓部隊創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和條件。
2018年9月7日,“軍營傳軍運”全國媒體宣傳采訪活動第二站,走進朱日和基地。戰士們晨練爬繩。記者 李葳 攝
“朱日和條件确實艱苦”,周勳說。最冷的時候,連車都凍得啟動不了,手機滿格的電一個小時就自動關機;就在今年4月5日,草原刮了陣黃毛風,吹翻了駐訓官兵的70多頂帳篷,害得大家滿場區尋找。
“但這幾年天氣已經越來越好,冬天沒那麼冷了,我們都開玩笑說老天也被我們感動了”,安秀兵笑說。
在營地裡,随處可見各種鼓舞人心的标語,比如軍迷們熟悉的“當兵不到朱日和,穿上軍裝又如何”等等。
“這都是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和戰士們的心聲編寫的”,事實證明這些标語也起到了鼓舞士氣的作用,“大家明白,我們是為強軍來的,這些苦都值得。心穩了,也就紮根下來了”,周勳說。
記者手記:
蒼茫大地,烽煙滾滾衛和平
9月7日,采訪團一行獲批乘車參觀,感受朱日和訓練基地一些地區的風貌與概況。汽車窗外或是整齊的兵營,或是齊整的裝備,還有一望一無際、生長着零星植物的大漠。
大漠之上,被裝甲履帶碾過而形成的“道路”,縱橫交錯,呈無規律分布。據介紹,現在,我軍備戰與訓練越來越接近實戰,對抗藍軍、紅軍雙方裝甲均不願意按正常的“道路”行進——那樣容易被鎖定。因此,大都另辟新路。這樣走,裝甲戰車更容易颠簸,但為了取得勝利,這也算不了什麼。
一處隆起的草原高地上,是整個演練區域的觀察點。站在這裡,腳下的黃土一馬平川地延伸到天際。遠處,可以見到起伏的群山,非常壯觀。在藍軍與全軍“紅軍”反複攻防争奪的陣地上,沒有硝煙的味道,但是“沙場點兵”的感受油然而生。
大漠深處,有一座直聳入天的鐵塔。觀察演練對抗的高空“鷹眼”即在鐵塔之上。“經訓練學會打仗”橫幅高懸在鐵塔上。
朱日和聯合訓練基地的天空湛藍而遼闊,白雲飄在空中,風很大。九月的夜晚和早晨,已經能夠感受到寒風刺骨的味道。然而不管刮風下雨、寒霜冬雪,馳騁在這片大漠草原的可愛的子弟兵,雷打不動地執行訓練,高強度對抗,“實踐”錘煉能打仗、打勝仗的本領。用他們的青春和熱血,譜寫一曲強軍興國的樂章。(特派記者柯立 戴紅兵 耿願 通訊員張同太發自内蒙古朱日和)
【編輯:葉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