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童年起,我便獨自一人,照顧着曆代漢字。——人字哥】
【一字一人,字如其人,每個漢字就是一個人,
以刨根問底的精神,探尋每個字的前世今生。——人字哥】
本文解讀和臬相關字,臬、㓷、嵲、、甈、鎳、、臲、、、寱、、闑、鷍、,一共十五個字,這些字在我電腦文檔中都能顯示,但在網頁中估計很多字還是不能顯示,不能顯示的即是生僻字,不能識别也罷。
四十二、臬niè:箭靶或測影之木
今天臬字往往出現在一個成語中:奉為圭臬。
詞典的解釋一般是:圭:測日影器;臬:射箭的靶子;圭臬:比喻事物的準則。比喻把某些言論或事當成自己的準則。
關于這一詞的出處,有兩種說法,來自清朝兩位錢姓學者:
清·錢大昕(1728年—1804年)《六書音韻表序》:“此書出,将使海内說經之家奉為圭臬,而因文字音聲以求訓诂古義之興有日矣,讵獨以存古音布局哉。”
清·錢泳(1759年——1844年)《履園叢話》:“三公者;餘俱嘗親炙;奉為圭臬;何敢妄生議論。”
圭:古代測日影的儀器“圭表”的部件。在石座上平放着的尺叫圭,南北兩端立着的标杆叫表,根據日影的長短可以測定節氣和一年時間的長短。
圭的本義是古代帝王或諸侯在舉行典禮時拿的一種玉器,上圓(或劍頭形)下方。但是圭用來表示圭表中放在地上帶刻度的尺再合适不過,圭的字形就像一個帶刻度的尺子。
這裡還要順便普及一下圭表和日晷的區别:圭表是通過正午太陽在圭面投影的長短來确定節氣。日晷是觀測日影計時的儀器,可根據晷針影子确定一天中某個時辰。
以上搞懂了圭字,下面看臬。
臬,上自下木,有箭靶的意思,我認為有兩種解讀,第一種,射箭時鼻子和靶心兩點一線更容易射中;第二種,自代表鼻子是臉的中心,臬就是木靶的中心。《說文解字》:臬, 射凖的也。從木從自。李陽冰曰:“自非聲,從劓省。”五結切。
臬的第二個含義是指古代測日影定方位的标杆。《周禮·考工記·匠人》:“置槷以縣(懸),眡(視)以景(影)。”鄭玄注:“槷,古文臬假借字,于所平之地中央樹八尺之臬,以縣正之,眡之以其景,将以正四方也。”賈公彥疏:臬即表也。
這個定方位的臬,應該是圭臬對應的臬。臬垂直于地面豎立,和射箭中靶心一樣的畫面,所以引申到此。臬和圭表中表的功能類似,不過一個是測節氣,一個是定四方。所以臬表二字屬于同義字。
鄭玄還提到一點,槷niè和臬同義,槷表示古代插在地上以測日影的樁子。
再看下槷字,上埶yì下木,埶有種植的意思,槷就是種植木頭,在地上插上木樁測日影的意思。
因此,圭和臬也就成了标準和規則的代名詞。明清時期按察使簡稱臬台、臬司,掌管一省的司法、監察以及驿傳事務。
廖文豪先生的《漢字樹》:認為臬是把人的鼻子割下來挂在樹上當箭靶。我個人覺得這種解讀有點牽強。但臬的延伸漢字㓷yì和劓yì同義,又讓人覺得似乎有點道理。
四十三、㓷yì:割鼻刑罰
㓷自臬加刀,自加木加刀,就是用刀把鼻子割下來挂在樹上的刑罰。
《說文解字》:刑鼻也。從刀臬聲。《易》曰:“天且㓷。” 劓,臬或從鼻。魚器切。
四十四、嵲niè:山高
《康熙字典》:嵲【廣韻】五結切【集韻】【韻會】倪結切,音孽。嵽嵲,山高貌。【杜甫·赴奉先縣詩】淩晨過驪山,禦牀在嵽嵲。或作。
嵽dié嵲niè:形容山高。
山加帶可以解讀為連綿的群山,山加臬,很難和高山關聯,臬高八尺,對山不高。後來臬也引申為一些很高的圓柱形石柱臬表,比如華表,所以臬也勉強用來形容高吧。
四十五、niè:山高
《康熙字典》:【集韻】同嵲。
,上山下臬,同嵲字。
四十六、甈qì:瓦制的像水臬一樣的容器
《說文解字》:康瓠,破罌。從瓦臬聲。甈或從埶。魚例切。
甈就是破瓦壺或空瓦罐。
【揚子·法言】甄陶天下者在和。剛則甈,柔則坯。
說文解字認為從瓦臬聲,應該讀臬,不知道怎麼變成了甈qì,和臬和瓦都沒有關系。
甈字左臬右瓦,臬字有何關系,我認為是水臬加瓦,表示瓦制的像水臬一樣的容器。水臬是古代測定水平面的器具。
四十七、鎳鎳niè:元素造字
《康熙字典》沒有收錄鎳字,說明鎳有可能是為了這個化學元素新造的漢字。
字是新造,但以鎳為主要添加元素的銅基合金在西漢時期就已經被發明,成為白銅,或者鋈。
鎳 (nickel,Ni),化學元素。原子序28。呈銀白色,質地堅硬,有磁性與延展性,可塑性高。主要存于鎳黃鐵礦與含鎳的紅土礦中。多用于合金、電鍍、硬币、陶磁、電子線路與催化劑。地核主要由鐵、鎳元素組成。
鎳字金加臬,清朝之後造字按說沒有必要探尋造字本義,但是看一個字典也做了嘗試,說是臬是測日影定方位的标杆,有明顯、明亮之意,金屬鎳銀白色,也有明顯明亮之意,看起來也十分合理。看來我們曆代造字人都是用了一番心思,不是無中生有。
我也嘗試另一種解讀,臬有标準、規則之義,鎳曾是造硬币材料,硬币是貨币之标準化産品,所以鎳也可以是一種适合鑄造标準硬币的金屬。稍顯牽強。
四十八、wà:臬出不安
《說文解字》:槷nièwà,不安也。從出臬聲。《易》曰:“。”五結切〖注〗徐鍇曰:“物不安則出不在也。”
在字典中有兩個含義,一個是組詞槷表示不安,另一個是表示屈。
先看第一個組詞,上文提到過,槷字,上埶yì下木,埶有種植的意思,槷就是種植木頭,在地上插上木樁測日影的意思。
勉強給槷一個诠釋,槷是把标杆插好,字左臬右出,表示标杆出來了,所以不安。
或者臬表示箭靶更合适,射箭沒有中靶心,就很不安。
表示屈很好解讀,都有一個出字,屈的本意是漏出尾巴。
的讀音也很奇怪,不随臬也不随出。按說文解字,應該讀臬。
段玉裁前輩《說文解字注》嘗試說明:,槷、逗。不安也。此釋易也。從出。臬聲。五結切。十五部。易曰。槷。槷、一本作埶。非也。困上六。于臲卼。釋文雲。臲、說文作㓷。卼、說文作。雲、不安也。陸雲說文作㓷。與今本不同。小徐本作易曰劓困于赤芾。劓字與陸氏合。而多困于赤芾四字。則爲九五爻辭。又不與陸合。鍇注仍引上六爻辭。恐四字淺人所增也。九五劓刖、荀、王作臲。鄭雲。劓刖當爲倪㐳。則㒳爻辭義同矣。許作槷。葢孟易也。尚書邦之杌陧。槷與陧臲㓷倪同。與杌卼㐳同。杌卼㐳皆兀聲。以說文檮杌作檮柮例之、則出聲兀聲同。當是從臬、出聲。五忽切。因不立臬部。誤謂從出、臬聲耳。臬聲則與槷同。音五結切。非也。許書有扤無杌。
段玉裁給出一個思路:槷與陧臲㓷倪同。與杌卼㐳同。
用段玉裁的公式一套,這些生僻詞迎刃而解,都是各類通假字異體字的變身:槷nièwà、臲niè卼wù、臲niè、倪㐳、劓刖、兀臲、兀臬、、臲硊、杌隉、倪㐳……
四十九、臲niè:出臬危險
臲字作臬右危,可以是射箭射出箭靶危險。
《康熙字典》:臲【廣韻】五結切【正韻】魚列切,音齧。【廣韻】臲卼,不安。【易·困卦】上六,困于葛藟于臲硊。【疏】臲卼,動搖不安之貌。【書·秦誓】作杌隉。【韓愈·贈劉思服詩】作兀臲。一本作。亦作兀臬。隉字原從木作。
五十、niè:出臬危險
《康熙字典》:【正韻】同臲。
,左危右臬,和臲,又像是一個明目張膽的錯别字。
五十一、wù:高而危險
臲nièwù:不安。
臲字臬加危,危有高的意思;臬加兀,兀有高而平的意思。木臬太高因為有傾倒的危險?
五十二、寱yì:說夢話
單從字形看,寱和寢非常相近。和夢的另一種寫法㝱也相近。
寱字宀(mián)、爿(pán)和臬組成,前兩者好理解,屋内的床,做夢的空間條件,再根據這個字和㝱的區别,就是夕代替了臬,說明臬在此是代表晚上,做夢的時間條件。
另外臬還有門梱的意思,《禮記·曲禮上》:“外言不入於梱,内言不出於梱。宀、爿和臬就表示出現在門梱之内的夢話。
《說文解字》:瞑言也。從㝱省,臬聲。牛例切。
《說文解字注》:(寱)瞑言也。瞑,目翕也。瞑言者,寐中有言也。寱亦作,俗作囈。從㝱省,臬聲。牛例切。
《康熙字典》:【廣韻】魚際切【集韻】研計切,音藝。【說文】瞑言也。【徐鉉曰】今人謂夢中有言爲寱語。【莊子·天運篇】不得㝱,必且寱焉。唐元結有寱論,譏諫官不言事,見【文粹】。
又【唐韻】牛例切【集韻】倪祭切【正韻】倪制切,音聣。義同。 【廣韻】亦作㦣囈。
五十三、yì:說夢話
㝱字的夕更換為臬。造字本義參考寱。
《康熙字典》:【玉篇】同寱,瞑言也。
五十四、闑niè :豎立門橛
闑的簡體字是,字典解釋為門橛,古代豎在大門中央的短木。我不太明白這個短木的功能,網上也搜不到圖片。但如果是立在門口地上,臬的本義之一是插在地上測日影的标杆,和插在地上作為門橛的木杆形象一緻,所以以此造字。
今天此字較為生僻,在古代還是挺常用的,比如韓愈《進學解》:「欂栌侏儒,椳扂楔,各得其宜。」
《說文解字》:門梱也。從門臬聲。魚列切。
《康熙字典》:【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列切,音孽。【說文】門梱。【玉篇】門欒也。【廣韻】門也,礙也。【五音集韻】門中礙也。【正韻】門中橛爲闑。【爾雅·釋宮】橛謂之闑。【禮·玉藻】君入門,介拂闑。【釋文】闑,門橛也。【儀禮·士冠禮】布席于門中闑西。【前漢·五行志】明離闑內。
又【馮唐傳】闑以內,寡人制之。
又【集韻】【韻會】倪結切,音齧。
又【集韻】九芮切【正韻】居胃切,音劂。義同。 【集韻】或作臬槷。
《說文解字注》:(闑)門梱也。木部曰。梱、門橜也。相合爲一義。釋宮。橜謂之闑。古者門有二闑。二闑之閒謂之中門。惟君行中門。臣由闑外。賈公彥聘禮疏所言是也。禮古文闑作槷。從門。臬聲。魚列切。十五部。
五十五、鷍xiāo:不孝之鳥
《說文解字》中沒有收錄,收錄了同義的枭,這是一種吃自己母親的鳥,古代人抓住就把這鳥弄死挂在樹上,所以是鳥加木。
這樣也就好理解鷍的造字本義,把惡鳥弄死後,挂在廣場一根樹立的木杆(臬)上示衆。
《康熙字典》:鷍【字彙補】古幺切,音交。不孝鳥。
《龍龛手鑒》:鷍,枭俗字。
《說文解字》:枭,不孝鳥也。日至,捕梟磔之。從鳥頭在木上。古堯切〖注〗䲷,從鳥在木上。
《說文解字注》:(梟)不孝鳥也。故日至捕梟磔之。漢儀。夏至賜百官梟羹。漢書音義。孟康曰。梟、鳥名。食母。破鏡、獸名。食父。黃帝欲絕其類。使百吏祠皆用之。如淳曰。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作梟羹以賜百官。以其惡鳥故食之也。從鳥在木上。五經文字曰。從鳥在木上。隷省作梟。然則說文本作䲷甚明。今各本雲從鳥頭在木上。而改篆作梟。非也。此篆不入鳥部而入木部者。重磔之於木也。倉頡在黃帝時、見黃帝磔此鳥。故製字如此。古堯切。二部。
五十六、yào:叫
字同叫,先看下叫,左口右丩,丩如兩長繩糾結綿長,形容叫聲悠長。臬如何形容聲音呢?擲地有聲?叫聲如臬入地擲地有聲?
《康熙字典》:【廣韻】五弔切【集韻】倪弔切,音顤。【玉篇】叫也。【揚子·太玄經】呱啞咋。
又【集韻】一叫切,音窔。義同。
延伸閱讀:
【一字一人系列研究】
第一部分:和人相關的字之一:和鼻子相關的字
【一字一人1】自(鼻子)和相關字
自、、咱、臭、嗅、䠗、、溴、糗、螑、搝、臰。
【一字一人2】邊(邊)和相關字
、、臱、、邊、、籩、、、、、 。
【一字一人3】息(氣息)和相關字
息、、熄、媳、鄎、螅、㴧、㮩、瘜、、、、憩、憇、、、。
【一字一人4】臬(箭靶)和相關字
臬、㓷、嵲、、甈、鎳、、臲、、、寱、、闑、鷍、。
【一字一人5】鼻(鼻子)和相關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