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考詩歌鑒賞答題方法

中考詩歌鑒賞答題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05 05:06:05

師說心語

詩歌鑒賞是中考語文的重點也是難點,今天為同學們整理了詩歌鑒賞的11種題型的答題技巧,希望可以幫助同學們去輕松應對考試......

中考詩歌鑒賞答題方法(詩歌鑒賞的11種題型答題技巧)1

形象類

詩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詩歌作品創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藝術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種。

(一)設問方式

1.這首詩塑造了什麼樣的形象?

2.試說說這首詩中的形象特點?

3.通過詩中的形象塑造,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二)分析思路

1.人物形象

詩歌中的人物形象有兩種類别,一類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詩人自己;另一類是作品刻畫的人物形象。鑒賞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詩中詩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觀點、處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個性特征。

具體分析思路與方法:

(1)知人論世,結合背景了解人物當時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為、語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詞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開聯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形象列舉

(1)不慕權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歸隐田園的隐者形象。

(4)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

(5)矢志報國、慷慨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鄉的形象。

(7)獻身邊塞、反對征伐的形象。

(8)愛恨情長的形象。

常用詞語

不慕權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羁、心憂天下、憂國憂民、寄情山水、歸隐田園、懷才不遇、壯志難酬、慷慨憤世、矢志報國、報國無門、建功立業、友人送别、思念故鄉、獻身邊塞、反對征伐、愛恨情長、憫農憐農、熱愛山川、哀歎昔盛今衰等。

2.事物形象

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為具體描寫對象,在形象描寫中将事物人格化。從全詩看,即把詩人要表現的品格節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達出來,這種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詠物詩中常見的松、竹、梅等。高考中對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針對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義來設題。通過分析事物形象的特點,來探求象征體和本體之間的聯系,進而分析并把握詩歌的思想和情感。

具體分析思路:

(1)捕捉所寫物象描寫特征的詞語,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色、聲、态等)、環境特點和内在品性;(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與志的“契合點”;(3)聯系詩人自身經曆和所處社會環境,揣摩詩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常用方法:

(1)從整體構思看,表現手法是托物言志或象征;

(2)從具體描寫方法看,有正面描寫、側面烘托、對比及常用修辭(比喻、拟人、誇張)等。

3.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指寫景詩或雜詩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詩往往借助客觀事物來表達感情,這種承載主觀感情的客觀事物也是景物形象。它包括:景物描寫(季節、時令、地域等)、場面描寫(農事、戰争、狩獵、離别等)、色彩描寫。

高考對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兩種類型,即考查意象類和考查意境類。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一切景語皆情語”,鑒賞景物形象的基本思路是:以所寫景物的自然屬性為依據,挖掘其社會屬性(作者借以抒發的感情、表達的寓意等)。

寫景技巧:

(1)各種修辭手法;

(2)正面描寫:動靜結合(以靜襯動,以動寫靜)、虛實結合、點面結合、白描勾勒、工筆細描、列錦(意象排列)、色彩渲染(季節色彩、冷暖色調)、觀察角度(高低、遠近、俯仰)、感覺角度(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

(3)側面描寫:對比、襯托。

景情關系:

(1)正襯:樂景襯樂情,哀景襯哀情;

(2)反襯:樂景襯哀情,哀景襯樂情;

(3)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三)答題步驟

1.總說形象:概說塑造了什麼樣的形象。

2.具體分析:結合詩句内容或表達技巧具體分析形象特點。

3.形象意義:揭示形象表現的意義(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四)答題示例

1.人物形象

例題1: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尋陸鴻漸不遇

皎然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

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問:分析詩中塑造的陸鴻漸形象。

答案:(步驟一)陸鴻漸是一個寄情山水、不以塵事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驟二)前四句通過對陸鴻漸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寫,表現了他的高潔不俗。最後兩句通過西鄰對陸鴻漸行蹤的叙述,側面烘托了陸鴻漸的潇灑疏放。(步驟三)作者通過陸鴻漸這一形象的塑造表現了他對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事物形象

例題2: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早梅

張渭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

問:詩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案:(步驟一)本詩展現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風而發的形象。(步驟二)“寒”字點明早梅生存條件的惡劣;“迥”字表現出早梅的孤單;“白玉條”之喻、疑梅為雪之錯覺,鮮明地表現出早梅冰清玉潔之質。(步驟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個孤寂傲世、堅韌剛強、超凡脫俗的自我形象。

3.景物形象

例題3: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西樓

曾鞏

海浪如雲去卻回,北風吹起數聲雷。

朱樓四面鈎疏箔,卧看千山急雨來。

注:鈎疏箔,把簾子挂起。

問:此詩描寫了什麼景色?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案:(步驟一)這首詩描寫了海濱暴風雨來臨前的壯美景象。(步驟二)連天的海浪随着陣陣雷聲洶湧而來,在北風的呼嘯中波浪不斷拍打堤岸,又咆哮着遠去。這種壯美景象的描寫渲染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雄偉氣勢。(步驟三)從而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意境類

(一)設問方式

1.這首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

2.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4.詩中描繪了哪些景象?這些景象又創設出一種怎樣的意境?表達出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二)分析思路

鑒賞古詩的意境,要注意作者選取了哪些景物(意象),有什麼特征,渲染了何種氣氛或傳達了何種情感,情景之間的關系如何等問題。

常用術語

雄渾壯麗\雄奇險峻\遼闊蒼茫\清幽明淨\閑适恬淡\恬靜優美\蕭瑟凄涼\孤寂\冷清\肅殺荒寒\雄渾開闊\雄奇瑰麗\恢弘高遠\浩瀚遼闊\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遠\空靈高遠\空蒙迷茫\虛幻飄渺\蒼涼悲壯\優美迷人\清新明麗\清淨幽遠\甯靜恬淡\安谧美好 \清淨悠閑\冷森幽僻\凄清冷落\蕭疏凄寂\淡雅閑适\和諧靜谧\開闊蒼涼\深遠綿邈\高遠遼闊\沉郁孤愁等

(三)答題步驟

1.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或指出描寫的具體景象、意象)。

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要注意兩點:一要忠實于原詩,用自己的語言,切忌直接引用;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個景物都寫到,但要寫到主要的景物語言力求優美。

2.概括景物營造的氛圍(意境)特點。

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的情境的氛圍特點,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确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常見失誤:一是描摹景物時采用直譯的方法,變描摹為翻譯;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與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襯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詩歌是通過景物來反襯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錯誤。

簡單高中生編輯整理(ID:jiandan100cn)

特别提示:題目中如要求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一定注意結合原詩中的意象進行具體闡釋。

(四)答題示例

例題1: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題目。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益

破讷沙頭雁正飛,䴙鹈泉②上戰初歸。

平明日出東南地,滿碛寒光生鐵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鹈泉:泉水名。

問:請從意境營造的角度,賞析全詩。

答案:(步驟一)全詩描繪了戍邊将士戰罷歸來的圖景,前兩句寫大漠遼遠、大雁高飛,既有勝利者的喜悅,也有征人的鄉思;後兩句寫日出東南、鐵衣生寒,既表現了壯闊背景上軍容的整肅,也暗含了軍旅生活的艱辛。(步驟二)詩歌撷取極具邊塞特色的含蘊豐富的意象,通過喜憂、暖冷、聲色等的比照映襯,營造出雄健、壯美的意境,(步驟三)抒寫了征人慷慨悲壯的情懷。

例題2: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問: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案(步驟一)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二)這是一幅明淨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三)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閑适的心境。

意象類

所謂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

考查意象的角度主要有:(1)考查意象的内涵;(2)考查意象的作用;(3)考查意象的特點。這些角度或單一考查或綜合考查。

(一)設問方式

1.這首詩寫了什麼樣的意象?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2.說一說這首詩中意象的特點。

3.詩人通過詩中某意象表現了怎樣的情感?

4.詩中某意象有什麼作用?

5.分析某意象的内涵。

(二)分析思路

分析詩歌意象要根據詩歌描繪的具體物象和畫面識别其性質,并在讀懂詩歌的基礎上概括出詩歌意象的象征意義和社會意義。

意象作用:

(1)營造氣氛;

(2)設置背景或環境;

(3)塑造意境;

(4)奠定情感基調;

(5)借景抒情;

(6)襯托(人物性格、品質;以景襯境、以景襯情);

(7)詩歌線索。

常見意象:

(1)送别類(或表達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寫别後的思念):楊柳、長亭、驿路、南浦、寒蟬、行舟、酒。

(2)愁苦類(或表達憂愁、悲傷心情,或渲染凄冷、悲涼氣氛):梧桐、芭蕉、芳草、流水、杜鵑、猿啼、風霜、飛雪、苦雨、酒。

(3)思鄉類(或表達對家鄉的思念,或表達對親人的牽挂):月亮、鴻雁、莼羹鲈脍、雙鯉、羌笛、蟋蟀、搗衣、行舟。

(4)抒懷類(或托物顯示高潔的品質,或抒發感慨):梅花、菊花、松柏、幽蘭、蟬、翠竹、黍離、冰雪、草木、烏鴉。

(5)愛情類(用以表達愛戀、相思之情):紅豆、連理枝、比翼鳥。

(6)戰争類(或表達對戰争的厭惡,或表達對和平的向往):投筆、長城、樓蘭、請纓、柳營、羌笛。

(7)閑适類(或表達清閑恬淡的心情,或表達對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東籬、三徑、漁樵、山林。

(三)答題步驟

1.找出詩中描繪的意象;

2.分析意象的基本含義(表層含義 深層含義)或内涵;

3.指出描繪意象的作用或效果。

(四)答題示例

例題1: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子規【注】

[元]曹伯啟

蜀魄曾為古帝王,千聲萬血送年芳。

貪夫倦聽空低首,遠客初聞已斷腸。

錦水春殘花似雨,楚天夢覺月如霜。

催歸催得誰歸去,唯有東郊農事忙。

[注]子規:即杜鵑,又名蜀魄、蜀魂、催歸,相傳為古蜀王杜宇所化。

問:本詩主要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任選能表現這種情感的兩個意象簡要分析。

答案:本詩主要表達了思鄉難歸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規。子規啼聲凄切,年複一年催人歸去,令“貪夫”“遠客”無不惆怅、“斷腸”,足見思鄉心切、歸家不易。②貪夫、遠客。意指客居他鄉之人。無論“倦聽”還是“初聞”,都在“催歸”聲裡“空低首”、“已斷腸”,表達出了思鄉難歸之情。③錦水春殘。春已殘,花飄零,黯然失色的錦水春景,烘托出思鄉難歸的惆怅。④楚天月光。異鄉夢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圍,表達了思鄉難歸之情。

技巧類

(一)設問方式

1.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表現手法、藝術手法、藝術技巧)?

2.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藝術手法、表達技巧)。

3.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4.這首詩(某某詩句)在寫景(抒情、描寫人物/某某)上有什麼特點?

(二)分析思路

這類提問注重的是詩歌整體的藝術表現特色,主要應從詩歌的整體構思、詩歌整體的藝術技巧方面來解答。

簡單高中生編輯整理(ID:jiandan100cn)

表達技巧(藝術技巧)

1.表達方式:記叙、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2.表現手法:

(1)修辭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誇張、借代、對偶、設問、反問、雙關、頂真、諧音、互文、反語、通感、排比、反複等。

(2)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樂景寫哀情、樂景寫樂情、哀景寫哀情、哀景寫樂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懷(借古諷今)。

(3)描寫方法:A.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靜襯動;B.虛實結合、虛實相生、由實到虛、由虛到實;C.正側結合(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D.點面結合(以點寫面、以面寫點);E.遠近結合;F.抑揚結合(先抑後揚/欲揚先抑、先揚後抑/欲抑先楊);G.褒貶結合(似貶實褒/寓褒于貶/正話反說、似褒實貶/寓貶于褒/反話正說);H.明暗結合;I.聲色結合;J.細節描寫;K.比興;L.白描;M.工筆;N.象征;O.對比;P.襯托(正襯、反襯);Q.烘托;R.渲染;S.用典;T.鋪陳;U.聯想、想象;V.以小見大;W.側面描寫;X.主客移位(側面虛寫)。

(4)結構技巧: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結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過渡、鋪墊、伏筆、懸念等。

設題角度

1.“小角度”設題

此類設問的“切入點”較小,考查的針對性強,題幹要求上明确規定了從表達技巧中的某一個具體方面鑒賞。

此類題目的考查目标非常明确,題幹明确告訴考生須從“修辭方法”、“虛實”、“景”和“情”、“融情于景”等角度鑒賞,答題時我們隻要根據題幹所要求的相關表達技巧知識,并結合詩歌的具體内容作出分析說明即可。

2.“大角度”設題

此類設題往往“泛泛而談”,沒有具體的角度要求,出現在題幹中的關鍵詞通常是“表現手法”、“藝術手法”或“手法”等較為寬泛的概念。

此類題目較之上一類鑒賞難度要大,因未規定表達技巧的具體類型,所以答案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大,答案有可能是表達技巧中的任何一種甚至幾種類型。這些題型往往給考生答題帶來很大盲目性。

(三)答題步驟

1.明手法:準确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釋理由: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3.析作用:此手法怎樣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四)答題示例

例題1: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鬥闌幹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問:此詩主要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案:(步驟一)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二)天未放亮,星鬥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三)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

關系類

(一)設問方式

1.從A與B的角度分析這首詩。

2.這首詩在AB上有什麼特點?

3.這首詩是如何運用AB來寫的,試作分析。

(二)分析思路

此提問考查的是表達技巧的内容,主要針對的是情景關系、虛實關系、動靜關系、抑揚關系等,提問時一般會明确說出,解答時要結合詩句内容分析說明其具體關系。

1.情景關系:觸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樂景寫哀情、以樂景寫樂情、以哀景寫哀情、以哀景寫樂情

2.動靜關系: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靜襯動)

3.虛實關系:虛實結合/虛實相生(由實到虛、由虛到實)

4.抑揚關系:抑揚結合(先抑後揚/欲揚先抑、先揚後抑/欲抑先楊)

(三)答題步驟

1.明關系:指出兩者之間的關系。

2.闡運用:結合詩歌内容具體分析這種關系在詩歌中體現。

3.析效果:說明這種關系的作用(營造的意境、表達的内容、抒發的情感)

(四)答題示例

例題1: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雨後

劉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問:試從“靜”與“動”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賞析。

答案:(步驟一)這首詩采用了動靜結合的手法。(步驟二)一、二兩句以“水面平”、平靜如水面似“明鏡”、“照檐楹”等寫出了荷花池塘雨後幽美迷人的靜态。三、四兩句用“忽起”、“垂楊舞”以及垂楊葉上的雨滴被風吹到荷葉上發出的“萬點”聲響,寫出風起、葉搖、雨滴落的雨後池上特有的動态之美。(步驟三)詩既寫出了靜态,又寫出了動态,以靜顯動,又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組成了一幅雨後池塘春景圖。

煉字類

(一)設問方式

1.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2.某字曆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3.從某句詩中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并作具體分析。

4.某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是什麼?請作具體分析。

5.對詩中某個字,你認為寫得好不好?為什麼?

6.詩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7.詩句中某個字換成某字,你認為哪個更好?試作分析。

8.此詩某句中某個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認為哪個更好?為什麼?

9.這首詩(某句)的詩眼是某字,試作分析。

(二)分析思路

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組織答案時常用術語:深刻、含蓄、突出、生動、形象、傳神等。煉字的角度:動詞、形容詞(重疊運用的、活用作動詞的、表色彩的)、疊詞、拟聲詞、數量詞、虛詞。煉字重點放在動詞、形容詞、副詞上。

(三)答題步驟

1.釋含義: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描景象: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作用:點出該字描繪了怎樣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圍、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注:有表現手法時要點出。

(四)答題示例

例題1: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風袅袅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提問: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答案:同意。(步驟一)看,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二)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三)隻一“看”字,就淋漓盡緻地表現了離别的酸楚。

語言風格類

(一)設問方式

1.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

2.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3.這首詩(詞)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二)分析思路

這種題型不是揣摩個别字詞運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詩(詞)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即語言風格(特色)是就詩歌整體而言的。

常見錯誤是從語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煉詞、煉字,闡述字詞運用巧妙。

一要注意語言特色(風格)不能等同于語言的使用(煉字);二要注意語言特色(風格)不能等同于語言上的特點,詩歌在語言上的特點包括煉字用詞、修辭特點、語言風格等。

用來答題的詞語一般有: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樸實無華、明快淺顯、明快直露、明白曉暢、流暢自然、多用口語、通俗易懂、華美絢麗、辭藻華麗、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纏綿哀怨、溫婉悲涼、莊諧俱見、幽默諷刺、簡練生動、簡練傳神、準确精練、生動形象、準确傳神等。

語言風格分類1:

古詩詞語言風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練、含蓄、華麗、質樸、簡潔、工麗、隽永、晦澀等類型。

1.清新:主要指語言淺顯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潑辣的,往往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的語言風格。

3.凝練(精練):主要指語言簡潔而含意豐富。

4.含蓄:有時也稱蘊藉,其特點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

5.華麗(絢麗):主要指有富麗的詞藻,絢麗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質樸(平淡、自然):主要指選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簡潔:特點是幹淨利落,言簡意赅。

8.工麗:既講究辭藻華麗,又講究對仗工整。

9.隽永:語意深長,耐人咀嚼。

10.晦澀:主要指語言艱澀、冷僻、難懂。

語言風格分類2:

1.豪邁雄奇:此種風格的詩,多用具有氣勢和節奏奔放的語言來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營造恢弘闊遠的意境,表現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如李白《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裡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簡單高中生編輯整理(ID:jiandan100cn)

2.沉郁頓挫:沉郁就是深沉蘊藉。沉郁的詩作者似乎有千言萬語積壓在胸,而後沉吟再三,勃發于筆端。如杜甫《登高》“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濁酒杯。”

3.慷慨悲壯:此風格的作品,含思悲壯,出語高昂,充滿着對時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時,或感時傷亂,憂國憂民,心中郁結,憤慨不平。如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怆然而涕下。”

4.樸素自然:其語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詞藻的華麗,顯現出質樸無華的特點,但于平淡中蘊含着深意。如陶淵明《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5.婉約細膩:這種風格往往體現出“曲、細、柔”的特點,曲徑通幽,情調纏綿,表達感情細如抽絲。如李清照《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拟泛輕舟。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這種風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說出來,而是藏在形象中,讓讀者自己展開想象,思而得之。如朱慶馀《閨意獻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眉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7.清新明麗:這種風格往往用清麗的語言來營造優美的意境,表達怡然喜悅的感情。其藝術境界多如大雨過後的清清柳色、荷葉上顫動着的晶瑩水珠。如周邦彥《蘇幕遮》:“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8.幽默諷刺:在詩中多指诙諧、風趣或辛辣的筆調和趣味。如章碣《焚書坑》:“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語言風格分類3:

1.常見作家語言風格:屈原雄渾悲壯、曹操豪放磅礴、陶淵明樸素自然、杜甫沉郁頓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李白豪邁飄逸、王昌齡雄健高昂、杜牧清健俊爽、李商隐清麗俊逸、王維恬淡優美、溫庭筠绮麗香豔、高适悲壯蒼涼、李賀奇麗瑰秀、柳永纏綿悱恻、蘇轼的豪放曠達、李清照婉約含蓄、辛棄疾的慷慨悲壯。

2.不同類型的詩有不同的風格:宮廷詩纏綿宛轉、田園詩恬淡甯谧、山水詩清新優美、邊塞詩悲涼慷慨、諷喻詩沉郁激憤、詠史詩雄渾壯闊、懷古詩幽深綿長、送别詩意蘊深遠。

(三)答題步驟

1.明特色:用一兩個詞準确點明語言特色。

2.列例證: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四)答題示例

例題1: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春怨

打起黃莺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提問: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案:(步驟一)此詩語言特色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二) “黃莺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莺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三)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詩眼類

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整首詩或某句中最能體現作者思想觀點、情感态度或詩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動性或情趣性的能籠罩全詩或某句的字詞,表現為句中詩眼和全篇詩眼兩種形式。

(一)句中詩眼

1.概念

所謂“句中詩眼”,是就詩歌某句而言的最精練傳神的富有表現力的字詞。它具有增強詩歌的形象性、豐富讀者的想象性、翻出詩句的新意性、關乎詩意的準确性等作用。

2.提問方式

(1)本詩某某句的“詩眼”是某某字,試作簡要賞析。

(2)這首詩某某句的“詩眼”是哪一個字?為什麼?請作簡要賞析。

3.答題技巧

這類題雖然說考查的是句中詩眼,但實際上考查的是煉字。這類煉字型的詩眼往往是為寫景狀物叙事服務的,是為了更好地突出意象特點、烘托意境氛圍、抒發思想情感的。因此,分析其表達效果時要從這些方面着手,品味其妙處。注意答題時不能把該詩眼孤立起來談,要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如果題目沒有給出詩眼,則需要先尋找辨析出詩眼是什麼。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找辨析詩眼:一、抓能體現作者強烈感情的字詞;二、抓描寫事物準确、生動、形象的字詞;三、抓巧妙運用修辭手法的字詞;四、抓具有詞類活用現象的字詞;五、抓富有表現力的數詞虛詞。具體來說,這種句中詩眼往往落在動詞、形容詞和副詞這三類詞語上。從表達效果上來看,動詞類詩眼具有賦予畫面動态感、使意境更加鮮明的效果;形容詞類詩眼具有生動形象展現意象特點、色彩鮮明、渲染氛圍、營造意境的效果;副詞類詩眼具有突出意境、強化情感的效果。

4.答題步驟

(1)找出詩眼。如果題目中已經給出了詩眼,則此步驟可以省略。

(2)解釋含義。解釋該字詞在句中的含義。

(3)描述景象。展開聯想把該字詞放入原句中描繪景象,結合詩歌簡要分析。注意看看這個字詞有沒有構成特殊的語法現象,或有沒有運用什麼修辭手法以及其他表達技巧。如果有這些方面的内容,分析時需要點出來。

(4)點出效果。點出該字詞的表達效果,即突出了怎樣的意象特點,構成了怎樣的意境,表達了怎樣的情感等。

5.答題示例

例題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過香積寺

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裡入雲蜂。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龍。

注: “安禅”,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欲念。

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練最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中的“詩眼”分别是哪一個字?為什麼?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答案:(步驟一)詩眼是“咽”和“冷”。(步驟二)“咽”字在句中是“嗚咽”之意,“冷”字在句中是“陰冷”之意。(步驟三)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攔,發出低吟,仿佛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陰暗,似乎顯得陰冷。(步驟四)“咽”和“冷”兩字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了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

(二)全篇詩眼

1.概念

所謂“全篇詩眼”,是就詩歌全篇而言的具有統攝或貫穿全篇、揭示主旨等作用的字詞。

2.提問方式

(1)全詩的詩眼是某某字,請作簡要分析。

(2)有人說,本詩詩眼是某某字,你同意這個說法嗎?為什麼?請結合詩歌内容分析。

(3)找出全詩的詩眼,請簡要分析其妙處。

(4)本詩是怎樣以某某字詞統攝全篇或貫穿全篇的?請結合全詩進行簡要賞析。

(5)本詩是怎樣緊扣某某字詞來寫的?請作簡要分析。

(6)結合詩句,說說這首詩是如何圍繞某某字詞來表情達意的?

(7)詩題為某某字詞,通篇雖無某某字詞,但句句緊扣某某字詞。請作簡要分析。

(8)這首詩是如何突出某某字詞的?試作簡要分析。

注意:第(4)至(8)種提問方式屬于變式提問,碰見此類提問,要注意辨析答題角度。

3.答題技巧

全篇詩眼是全詩的主旨之所在,是為突出主旨服務的。因此,在答題時要結合主旨,點面結合,重點分析這個“詩眼”是如何統攝或貫穿全篇的,或者說全詩是如何緊扣或圍繞這個“詩眼”來寫的。組織答案時,可以依照原詩的順序,采用逐句、逐聯、逐層的方式叙說,即每一句、每一聯、每一層寫什麼内容,這個内容怎樣體現詩眼的。對于絕句,可以逐句分析;對于律詩,可以逐聯分析;對詞曲,可以逐層分析。

4.答題步驟

(1)找出詩眼。如果題目中已經給出了詩眼,則此步驟可以省略。

(2)分析叙說。說明詩句内容是如何貫穿這一詩眼的,即逐句、逐聯、逐層叙說。注意要扣住詩眼來叙說。

5.答題示例

例題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江樓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複長。

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涼。

問:你認為這首詩中哪個字詞能夠統領全篇?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

答案一:(步驟一)全詩以“夕”字統領全篇,是全詩的“詩眼”。(步驟二)首聯寫海天茫茫,山川闊長,都是“夕”中之景;颔聯寫“燈火”、“星河”,頸聯寫風吹古木,月照平沙,這些景物都籠罩在“夕”字之中。正因為身處“夕”中之江樓,能夠消暑,故尾聯向朋友發出邀請,回應題中的“招客”。

答案二:(步驟一)全詩以“望”字統領全篇,是全詩的“詩眼”。(步驟二)首聯寫眺望的遠景,壯闊而又高遠;颔聯寫近景,萬家燈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閃爍,都是俯瞰所見;頸聯由上而下寫風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聯則是“東望”所感,向朋友發出邀請。

思想感情類

(一)設問方式

1.這首詩詞的某句(某聯、某片、某細節、某典故、某意象)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局部考查)

2.這首詩詞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整體考查)

(二)分析思路

如何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1)看注解(作者、背景、詞解);(2)抓意象、意境;(3)抓詩眼、關鍵詞;(4)懂典故;(5)懂手法。

思想情感分類1:

1.詠史懷古詩

(1)表達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滄海桑田的感慨。(2)借古人的遭遇來類比自己的遭遇,抒寫年華消逝、懷才不遇之歎,表達壯志難酬、報國無門之悲。(3)贊揚古人建功立業的事迹,表達自己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4)憂國傷時,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層人民的疾苦,擔憂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5)借古諷今,勸谏或批評當今統治者。

2.邊塞征戰詩

(1)表達建功立業的渴望,或報效國家的激情,或保家衛國的決心。(2)表達戍邊将士的鄉愁,或家中妻子的離恨。(3)表現塞外環境的惡劣、生活的艱辛,或連年征戰的殘酷。(4)表現對帝王窮兵黩武的不滿,或對将軍貪功啟釁的怨恨,或對戰争的厭惡。(5)表現報國無門的怨憤,或歸家無望的哀痛。(6)表現塞外風光的奇麗壯闊。

3.山水田園詩

(1)表現靜谧美麗的自然環境,表現對自然山水的喜愛。(2)表現對官場仕途的厭惡,或對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閑适生活。

4.思鄉懷遠詩

(1)表達對家鄉、親人的思念。(2)表現遊子異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5.贈友送别詩

(1)抒寫離愁别恨或别後的孤獨寂寞。(2)借以一吐胸中塊壘或表明心志。(3)表達勸勉、鼓勵、安慰之意。

6.思婦閨情詩

(1)表達對丈夫的思念。(2)表達對兵役和戰争殘酷的怨恨。(3)表達對青春易逝的哀怨。(4)表達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7.托物言志詩

(1)感慨興衰。(2)寄托哀思。(3)托古諷今。

8.談禅說理詩

表達某種禅趣或哲理。

9.羁旅行役詩

(1)表達漂泊在外的孤獨、寂寞。(2)表達對家鄉、親人的思念。(3)表達對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10.傷春惜别詩

(1)抒發韶華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慨。(2)表達對某人的無限思念之情。

11.遊仙悼亡詩

(1)表達對親人離去的哀怨和思念。(2)借助仙境表達自己的遠大抱負或在現實生活中的苦悶。

12.即事感懷詩

就某件事發表議論,抒發感慨。

簡單高中生編輯整理(ID:jiandan100cn)

思想情感分類2:

1.憂國傷時

(1)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窮兵黩武。如杜牧《過華清宮》、杜甫《兵車行》。

(2)反映離亂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白居易《賣炭翁》。

(4)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如:杜甫《登樓》

2.建功報國

(1)建功立業的渴望。如曹操《龜雖壽》。

(2)保家衛國的決心。如王昌齡《從軍行》。

(3)報國無門的悲傷。如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

(4)年華消逝,壯志難酬的悲歎。如蘇轼《水調歌頭•赤壁懷古》。

(5)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6)山河淪喪的痛苦。如陸遊《示兒》。

3.思鄉懷人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2)思親念友。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邊關思鄉。如範仲淹《漁家傲》。

(4)閨中懷人。如王昌齡《閨怨》。

4.生活雜感

(1)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如王維《山居秋暝》、孟浩然《過故人莊》。

(2)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揚州慢》、劉禹錫《烏衣巷》。

(3)借古諷今的情懷。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4)青春易逝的傷感。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5)仕途失意的苦悶。如白居易《琵琶行》、蘇轼《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悅。如杜甫《春夜喜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5.長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鈴》、王維《渭城曲》。

(2)情深意長的勉勵。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陳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思想情感總結1:

憂國憂民之感慨、國破家亡之痛楚、遊子逐客之凄涼、征夫思婦之幽怨、懷才不遇之寂寞、報國無門之激憤、建功立業之豪邁、自由悠閑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熱愛、親情友情之真摯、歸耕隐居之怡樂、黑暗官場之苦悶、離别思念之愁緒、貶官谪居之悲恨、韶光易逝之感慨

思想情感總結2:

憂國憂民、懷古傷今、蔑視權貴、憤世嫉俗、懷才不遇、寄情山水、歸隐田園、登高覽勝、惜春悲秋、憶友懷舊、思鄉念親、相知相思、離愁别恨、殺敵報國、建功立業、孤獨惆怅、寂寞傷感、閑适愉悅、遭貶激憤、堅守節操、表現哲理、感奮振作、激勵友人等。

(三)答題步驟

1.分析詩歌描寫了什麼内容。

2.分析詩歌表達了什麼情感。

注:如果涉及到藝術手法,需要指出手法的運用。

答題格式:本詩通過( )的描寫(叙述、回憶),抒發(表現)了詩人( )的感情。

(四)答題示例

例題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繡龜形詩①

侯氏

暌離②已是十秋強,對鏡那堪重理妝?

聞雁幾回修尺素③,見霜先為制衣裳。

開箱叠練④先垂淚,拂杵調砧⑤更斷腸。

繡作龜形獻天子,願教征客早還鄉。

[注]①龜形詩:以“龜”諧“歸”。②暌離:分離。③尺素:書信。④開箱叠練:打開箱子折疊絲絹。練,白色的絲絹。⑤拂杵調砧:拂拭搗衣的木槌調整好搗衣石準備為征夫制衣裳。杵和砧,均為搗衣用具。

詩中哪幾句是細節描寫?這些細節描寫表達了抒情主人公什麼感情?

答案:(步驟一)詩中的颔聯和頸聯四句運用了細節描寫:聞雁修書,見霜制衣,開箱垂淚,調砧斷腸。(步驟二)這些具體、典型的生活細節,真切有力地抒發了家中妻子對戍邊丈夫的思念之情。

一詞(句)領全詩類

(一)設問方式

1.某詞(句)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2.哪個字詞(句)是理解全詩的關鍵?請簡要分析。

(二)分析思路

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詞(句)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切入分析一般抓兩點:①如是從内容或結構上去問哪句是領全詩詞時,分析時一般抓在内容上能起總領的句子或結構上能起承上啟下的句子;②當問哪個字時,一般宜抓住能體現或表現詩人情感的動詞或形容詞去理解分析。

(三)答題步驟

1.結構作用:從該詞(句)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鋪墊、照應、對比、奠定基調、統領全詩、貫串全詩的主線、線索、引起某内容等)考慮。

簡單高中生編輯整理(ID:jiandan100cn)

2.主旨作用:該詞(句)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四)答題示例

例題1: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東坡

蘇轼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荦頭坡頭路,自愛铿然曳杖聲。

注:此詩為蘇轼貶官黃州時所作。東坡,是蘇轼在黃州居住與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貌。

第一句在全詩中有何作用?請簡要賞析。

答案:(步驟一)第一句是全詩的鋪墊,描繪出一幅雨後東坡的月夜圖,營造了一種清明幽靜的氣氛。(步驟二)此句以此映襯作者心靈明澈的精神境界。

篇章結構類

提問常見用語

①“結構特點”、“線索”、“思路”、“結構作用”;

②“開篇特點”、“脈絡”、“幾個階段(時期)”;

③“結合全詩”、“在整首詩中”。

答題思考方向

1.感情脈絡

喜、怒、哀、樂等情感的變化曆程。

2.寫作思路

時間、空間(遠近高低)、地點、景物先後、虛實等邏輯思路。

答題常用術語

1.詩題:點明内容、主題等。

2.首句:總領(全詩)、引領、奠定基調、開門見山等。

3.中間詩句:過渡、鋪墊、蓄勢、承上啟下等。

4.尾句:呼應、總結、卒章顯志等。

答題基本格式

①确定結構思路;

②結合詩句解說;

③表達效果(情感、主旨)。

(一)考查角度

1.對詩歌整體結構的考查

古詩詞通常的結構形式是先寫景叙事,後議論抒情,寫景叙事為議論抒情作鋪墊,而觀點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寫景叙事的基礎上闡發。當然也有先情後景的。下筆即寫情,類似開門見山。從具體的形式看,各有不同:有時間空間結構的。也有前後文形成轉折的;有前後照應的,也有層層深入的。着眼于對詩歌整體結構的考查,往往注重對詩歌的構思特點、構思脈絡、結構層次等的分析。

設問方式

(1)這首詩是怎樣構思的?試作簡要分析。

(2)請分析這首詩的構思之妙。

(3)分析這首詩歌的構思脈絡。

(4)這首詩寫了幾個層次?請簡要分析。

分析思路

構思脈絡就是行文思路或結構。其規律是:起——承——轉——合;或者簡單地說:景(事)--情(思)。具體地說,“起”,就是起句寫眼前所見之景,或者心中所思之事,作者找到某種契合點引起所詠之辭;“承”,就是承接起句的契合點,對所要描寫或叙述的對象進行具體刻畫,而這個刻畫往往是與下文有着緊密聯系的;“轉”,就是在上文似乎一般刻畫的層面的基礎上,轉向與作者思想情感緊密關聯的、或與上文構成波瀾的、或觸發作者思想情感的具體觸發點,對這個觸發點進行描述,從而為下文所表達或抒發的思想情感作準備;“合”,就是作者在上文寫景或叙事的基礎上,所表達或抒發的合理合情的思想情感。回答這類“構思脈絡題”,就是要弄清楚各層次的内容,對各層次的層意進行概括,把層意按照先後順序組合起來。表述時要說清先寫了什麼,再寫了什麼,然後寫了什麼,最後寫了什麼,即開頭、中間和結尾分别寫了什麼内容。

答題示例

例題1: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山房春事

岑參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

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問:請簡析本詩的構思之妙。

答案:一、二句寫梁園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亂鴉翻飛,遙望前方一片蕭條;三、四句以“舊時花開”反襯現在的人去園空。這樣,一、二句烘托出凄涼的氣氛,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三、四句就在此基礎上抒發感慨,顯示主旨。從而表達了物是人非世事滄桑的悲涼之感。

2.對詩歌行文線索的考查

設問方式:

這首詩是以什麼為線索來寫的?請簡要說明。

分析思路:

古代詩詞中往往有一條主線貫穿其中,或者是人,或者是物,或者是景,或者是情。線索往往體現在詩詞的一些關鍵性詞語或詩句。叙事詩中的線索,往往把顯示人物性格發展的各個事件聯結成為一個整體;在情景交融的抒情詩中,線索往往把意境構織成一個和諧的整體。着眼于對詩歌線索的考查,往往注重對詩歌情感變化層次和一篇之綱的分析。解答這類題目,要善于尋找詩詞中的标志性語言,如在以時空為序的詩詞中要注意尋找表示時空轉換的詞語和句子;寫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詩詞中,要注意詩歌關鍵位置上的抒情議論句。

答題示例:

例題1: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關河令

周邦彥①

秋陰時作漸向暝。變一庭凄冷。

伫聽寒聲②,雲深無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聲:指秋聲,如風聲、落葉聲、蟲鳴聲等。③雁:古人認為雁能傳書。

問:從上、下兩阙的首句看,這首詞是以什麼為線索來寫的?請簡要說明。

答案:是以時間推移為線索寫的。上阕寫的情景發生在日間“漸向暝”時;下阕寫作者難以入眠的情景已經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靜時。

3.對句子結構作用的考查

設問方式:

(1)某句在結構上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

(2)某句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

(3)某句放在某位置行不行?為什麼?

分析思路:

古詩詞在結構上往往講究“起、承、轉、合”。起句就是開頭的句子,其作用是總領全文,一般有渲染氣氛、埋下伏筆、提示下文、奠定基調、點明題旨等方面的作用;中間的句子往往是承句,一般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為下文鋪墊和蓄勢;意思發生轉折的句子就是轉句,它是文本的思路和作者的情路轉換的明顯的語言标志,通常是詩歌的關鍵處;結尾句就是合句,通常有總結全詩、點明主題、畫龍點睛的作用。

注意:如果題目沒有明确說明回答哪個方面的作用,那就要從内容和結構兩個方面考慮。

答題示例:

例題1: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登城(劉敞)

雨映寒空半有無,重樓閑上倚城隅。

淺深山色高低樹,一片江南水墨圖。

望湖樓晚景(蘇轼)

橫風吹雨入樓斜,壯觀應須好句誇。

雨過潮平江海碧,電光時掣紫金蛇。

提問:兩詩第三句都描寫相對靜止的畫面,請分别說說它們在原詩結構中的作用。

答案:①劉詩第三句承接前兩句,并與蒙蒙細雨疊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圖意境。②蘇詩第三句從“橫風吹雨”轉入“雨過潮平”,為描寫雷電蓄勢,承上啟下。

4.對開頭結尾特點的考查

設問方式:

(1)這首詩開篇有何特點?

(2)分析詩歌起句與結句的藝術特點。

分析思路:

對于這類題的回答,可以從結構特點、表達特點上來考慮,也可以從語言特點上來考慮。

答題示例:

例題1: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問題。

蝶戀花·出塞

[清]納蘭性德

今古河山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

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

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

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這首詞開篇有何特點?

答案:總領全詞,點明主旨;議論開篇,奠定感情基調。

5.對關鍵字詞語結構作用的考查

設問方式:

(1)詩中某字詞在結構上起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

(2)詩中某字詞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

分析思路:

詩歌的關鍵詞語在詩中的作用,不外乎有以下幾種:或是詩眼,或是統攝全篇,或是收束全詩,或是線索,或是烘托、對比、襯托。在高考篇章結構的考查中,命題者往往着眼于關鍵詞語在結構上的主要作用,從各個角度設置題目。

注意:如果題目沒有明确說明回答哪個方面的作用,那就要從内容和結構兩個方面考慮。

答題示例:

例題1: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聞王昌齡左遷龍标遙有此寄

李白

揚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标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随風直到夜郎西。

龍标野宴

王昌齡

沅溪夏晚足涼風,春酒相攜就竹叢。

莫道弦歌愁遠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龍标:古地名,今屬湖南黔陽。

兩首詩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詩中的含義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請簡要分析。

答案:李白詩中的“愁”是懷人之愁;它是全詩的“詩眼”,作者以此統攝全詩。王昌齡詩中的“愁”是遠谪之愁;作者以“愁”襯托自己不以遠谪為念,寄情山水的曠達之情。

6.對情感變化脈絡的考查

設問方式:

(1)某内容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變化?

(2)這首詩表現出的感情變化脈絡是怎樣的?

(3)分析詩人情感變化的過程。

答題示例:

例題1: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嶽飛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

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

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裡笙歌作。

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锷。

民安在?填溝壑。

歎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注:萬歲山、蓬壺殿:指宋徽宗時構築的土山苑囿、亭台宮殿。

詞的開頭寫作者登黃鶴樓遙望中原,結尾說“再續漢陽遊,騎黃鶴”,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變化?

答案:由開頭對昔盛今衰的悲慨,對外敵人侵踐踏大好河山的憤恨,對統治階層奢侈誤國的隐隐痛心,對抗擊敵人收複失地的決心,轉到想象中“提銳旅”“清河洛”之後再登黃鶴樓的舒暢心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