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創新激發農業發展新活力?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當今世界糧食安全面臨嚴峻挑戰新冠肺炎疫情、地緣沖突、氣候變化、自然災害以及結構性貧困等各類因素交織疊加,導緻2021年全球有多達8.28億人面臨饑餓問題,45個國家的5000萬人距離饑荒僅一步之遙,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融合創新激發農業發展新活力?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當今世界糧食安全面臨嚴峻挑戰。新冠肺炎疫情、地緣沖突、氣候變化、自然災害以及結構性貧困等各類因素交織疊加,導緻2021年全球有多達8.28億人面臨饑餓問題,45個國家的5000萬人距離饑荒僅一步之遙。
事實上,全球糧食産量足以養活地球上每一個人。但時至今日,饑餓仍在發生,這是不應該的。為應對人道主義危機,全球對低收入國家的糧食援助快速增長。從某種意義上說,各國慷慨解囊固然必要,但我們更應着眼于幫助相關國家加強能力建設,最終擺脫對外部援助的依賴。因此,我們必須改變應對糧食安全問題的既有思路,尋求根本的解決之道。
去年9月21日,中國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呼籲各國為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采取更為積極的行動。全球發展倡議涵蓋減貧、糧食安全等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十分契合的諸多重點合作領域,并且尤其強調普惠包容與創新驅動。基于蓋茨基金會過去20多年來在全球健康與發展領域的實踐,我對此表示由衷的認同。
正如蓋茨基金會剛剛發布的年度《目标守衛者報告》所詳細闡述的,推動農業領域的普惠創新是各方逆轉發展倒退、根除貧窮與饑餓的機遇所在。人類的聰明才智具有無限潛力,颠覆性創新發揮的作用難以估量。中國農業科學家數十年來在水稻新品種繁育方面取得的成功就是一個突出例子。相關創新幫助養活了全球約20%的人口,助力中國提前實現了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标。
今天,全球農業領域需要更多普惠創新的突破,全球發展倡議将為此提供強大支持。今年6月,中國宣布将加大對全球發展合作的資源投入,把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整合升級為“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并在30億美元基礎上增資10億美元。這些舉措有助于進一步拓展減貧和糧食安全等領域的國際合作,十分值得期待。我很振奮地看到,中國高度重視農業創新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标的重要作用。今年7月,中方在二十國集團外長會上呼籲各方支持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及各國農業科技創新合作,減少高新科技交流限制。這一主張有助于提升全球糧食安全水平,減少極端貧困。
全球發展倡議已提出一年,我熱切期待該倡議成為各方交流互鑒、凝聚共識的國際平台,支持并推動農業領域普惠創新,為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相關目标注入新的動力。通過立足中國15年的實踐,蓋茨基金會見證了中國在推動農業普惠創新方面的巨大潛力。我們與中國和非洲的育種專家合作,進行水稻聯合育種創新,研發适應當地條件的優質、高産且抗幹旱、抗鹽堿新品種。在尼日利亞和馬裡的示範種植項目中,新品種比當地主栽品種的産量提高了30%—50%。我們還結合中國水稻種子生産經驗,在非洲進行本地化生産并完善良種推廣系統,逐步幫助非洲國家建立水稻育種、生産、推廣一體化的現代種業體系。我們還支持中國農業科學院結合中國植物保護經驗,幫助部分非洲國家和地區初步建立起針對沙漠蝗蟲和草地貪夜蛾等的早期蟲害預警體系。我們還與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起聯合資助項目,支持開發創新解決方案,幫助低收入國家應對威脅農業生産的氣候相關挑戰,進而提高這些國家對抗饑餓和貧困的能力。
比爾·蓋茨先生在《目标守衛者報告》中指出,隻要世界改變應對糧食危機的方式,确保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其他低收入地區能夠養活自己就将是一個可以實現的目标。面向未來,我們期待全球發展倡議為農業普惠創新提供重要支持力量。
(作者為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理事)《 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22日 03 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