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林逋代表作品

林逋代表作品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4 02:14:44

在中國文化史上,歸隐似乎總是令人神往的。隐士總給人學富五車,淡泊名利,超然曠達之感,他們視功名如糞土,在山野田園中怡然自得。隻是,有些人的隐逸,其實是為了東山再起,用這樣的方式來炒作,以退為進,等身價水漲船高之後,再一舉出山。

當然,有些人經曆過紅塵俗務後,真正看淡了,一心歸隐,這樣的人,我們最熟悉的莫過于陶淵明了。在宋初,卻有一個人更加純粹,他不用入紅塵,就已經堅定了老死山野之心。他便是以梅妻鶴子聞名的林逋,林和靖。

隻是,有意思的是,這位梅妻鶴子的林先生,竟然曾經寫過《長相思》:“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别情?” 這樣的情深之語。這背後又有怎麼樣的故事呢?

林逋代表作品(林逋梅妻鶴子純粹的隐士)1

一、簡單的生平

這位自幼無意功名,終生未踏足官場,卻在《宋史》中留下了傳記,雖然隻有寥寥數筆,但高士形象卻很是豐滿。

林逋,字君複,杭州錢塘人,一說奉化黃賢人。很小的時候,就成為孤兒了,從小勤奮學習,就算吃不飽、穿不暖,也不影響他刻苦學習。但他的學習,不是為了追求功名富貴,他性情恬淡,“弗趨榮利”,長大後也沒有去參加科考,而是在江淮一帶遊曆,後來就回到杭州,隐居西湖,結廬孤山,一心歸隐,《宋史》說他“二十年足不及城市”。據後來的學者考證,他應當是出生于967年,大約40多歲,開始隐居西湖,他雖不入紅塵,卻并非沒有朋友,擔任過宰相的王随,杭州郡守薛映都很佩服他的為人,仰慕他的文采,他們在杭州任職時候常常去孤山和林逋唱和,還出資為他返修宅院。範仲淹、張先、梅堯臣等也和他有詩唱和。

因此,可以看出,他在文人圈子裡還是很有影響力的。宋真宗也聽說了他的名字,大概也讀了一些他的詩文,很是喜歡,于是在大中祥符五年(1012),特意賜他粟帛,并诏告府縣存恤之。林逋呢,不像有些隐士一樣裝高尚,他明确表達了感激之情,但也沒有覺得特别值得驕傲,沒和旁人誇耀。這件事畢竟是還是有不少人知道了,于是不少人勸他趁機出仕,都被他婉言謝絕了。他說:“功名富貴,家室之樂,都不适合我,我大概隻适合和青山綠水相伴。” 也有種說法是,當時的政壇,正被“天書”運動所籠罩,宋真宗熱衷于到處封禅和收集祥瑞,溜須拍馬之輩充塞其中,林逋不願意與這些同流合污。

林逋終身不仕不娶,隻喜歡種梅和養鶴,曾說自己“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所以人稱“梅妻鶴子”。

林逋代表作品(林逋梅妻鶴子純粹的隐士)2

孤山梅花

據說林逋曾種了三五百棵梅樹,大概喜歡的,就容易做好,他養的梅樹自然是極好的,花開的豔麗,果實也結的很好。梅子結果,他有時也會賣掉一些,以補家用。(也有學者考證說,林逋生前在孤山居所其實隻種了一棵梅樹,而且一直如此)

至于鶴除了欣賞,也是有用處的。據說每逢有客人到訪,林逋又不在家的時候,門童就會把幾隻鶴放飛上天,林逋看見了很快就會劃船回來。

到了晚年,大概自感時日無多,林逋親手在草廬旁邊為自己修建了墓地。林逋在天聖六年(1028年)林逋去世,臨終前,還寫了一首詩:“湖上青山對結廬,墳前修竹亦蕭疏。 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禅書。” 漢司馬相在遺稿《封禅書》中勸漢武帝封禅,林逋大概認為這是谄媚之舉,而自己沒有随波逐流,一生悠然自得,頗感自豪。恐怕還順道嘲諷了一把宋真宗為造天書,東封西祀的表演把。

二、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林逋的詩是寫得極好的,特别出名的,自然是那首《山園小梅》了:

其一

衆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闆共金樽。

其二

剪绡零碎點酥乾,向背稀稠畫亦難。

日薄從甘春至晚,霜深應怯夜來寒。

澄鮮隻共鄰僧惜,冷落猶嫌俗客看。

憶着江南舊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這首組詩以滿懷喜悅欣賞之情,突出描寫了梅花特有的優美姿态和高潔的品性,又以梅喻人,抒發自己的隐逸之樂和孤高超然之心。詩中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被譽為“千古詠梅絕唱”,“暗香”由此成為梅花的代稱。曆來文人對這兩句,推崇備至。陳與義說:“自讀西湖處士詩,年年臨水看幽姿。晴窗畫出橫斜影,絕勝前村夜雪時。” 他認為這首詠梅詩已壓倒了唐代齊己《早梅》詩中的名句“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辛棄疾甚至勸别人,不要再寫詠梅詩了,因為超越林逋,幾乎已不可能:“未須草草賦梅花,多少騷人詞客。總被西湖林處士,不肯分留風月。”

其實這兩句詩,林逋是借鑒了五代南唐江為的殘句:“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他本來是寫桂花,但是呢又扯到了竹,而且之留下這麼兩句殘句。林逋接了這兩句來,改了兩個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立刻就如畫龍點睛般,将整首詩盤活了,也讓梅花的形态和神态都鮮活了起來。所以嘛,誰說拿來主義不好的,關鍵是拿來後,要有升華不是?

林逋代表作品(林逋梅妻鶴子純粹的隐士)3

杭州林和靖墓

這第一首詩,其他幾句其實也寫得極有意思。首聯先直抒胸臆,說梅花的品質不同于其他凡花;然後颔聯“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将梅花的氣質和風姿寫得超塵脫俗,然後掉轉筆頭,在頸聯再着意渲染:“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霜禽可簡單理解為冬天的鳥兒,但是如果按他梅妻鶴子的性子來看,作白鶴似乎更好。林逋說白鶴也想自己一樣極愛梅花之美,還沒來得及飛下來呢,就迫不及待地先偷偷瞄上幾眼。這兩句按語文老師的解讀,那就是觀察事物極其細緻啊,所以才能寫得如此傳神。接着,借用蝴蝶來來設問,說它對梅花也是很喜愛的,甚至因愛梅而至銷魂。

到尾聯,再次直抒胸臆,“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闆共金尊。”在這梅花間低吟淺唱,觀賞把玩,在恬靜的山林裡自得其樂,這樣的幽居生活多好啊,哪裡需要什麼音樂、什麼飲宴之類的俗情來湊趣呢?

第二首似乎是第一首的餘波,但也寫得極好。先寫梅花像是剪碎的絲織品,自然而美,是畫不出來的。颔聯接着寫梅花享受春晚日落而似乎對寒冷霜夜有些害怕膽怯,真的是好比對妻子的憐愛一般,無比深情。頸聯再用“鄰僧”和“俗客”對比,以表達贊美梅花孤高絕俗的品性。最後尾聯描寫落下的梅花打着走在江南路上吟詩者的馬鞍,畫面感極強,以此作結,極富情趣。

林逋一生寫過不少詠梅詩詞,這首《霜天曉角》也寫的很美:

冰清霜潔,昨夜梅花發。甚處玉龍三弄,聲搖動,枝頭月?

夢絕金獸,曉寒蘭燼滅。要卷珠簾清賞,且莫掃,階前雪!

三、詩書畫俱佳

根據當時人的說法,林逋的畫也是畫的很好的,可是沒有流傳下來。他的書法,成就很高,宋四家裡的兩位,都對他贊不絕口。蘇轼說他“詩如東野(孟郊)不言寒,書似留台(李建中)差少肉”,意思是詩歌像孟郊但沒有寒苦格調,書法似宋代書法家李建中,但筆力瘦硬剛拙。黃庭堅則說:“君複書法高勝絕人,予每見之,方病不藥而愈,方饑不食而飽。” 這個評價更厲害了,說隻要看了林逋寫的字,那生病了都可以不藥而愈,餓肚子的時候,都可以不食而飽。

可惜林逋存世書法作品隻有3件,現藏故宮博物院的行書《自書詩卷》就是其中之一。

林逋代表作品(林逋梅妻鶴子純粹的隐士)4

這大概和林逋的性格和習慣有關,宋史記載說他作詩随就随棄,從不留存。有人就問他:“何不錄以示後世?” 他回答說:“我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詩名一時,況後世乎?” 意思是,我這輩子都已經不想揚名了,所以才隐逸鄉野林間,何況後世呢? 但是還是有人覺得這樣白白丢掉實在是浪費啊,就偷偷得記下不少他的詩作,大概還不止一個人這麼幹,于是終于現在我們還能看到流傳下來300多首他的詩作。

四、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

林逋死後,大概是他的名聲很大,州官也上報了朝廷,仁宗聞訊,歎息哀悼,還特地賜谥“和靖先生”。宋室南渡後,杭州成了都城,位于西湖的孤山,成了皇家寺廟之所,于是山上原有的宅田墓地等幾乎被完全遷出,卻唯獨留下了林逋的墓地。可這也給他帶來了禍事,南宋滅亡之後,就有盜墓賊盯上了這裡,他們以為林逋是大名士,墓中的珍寶肯定不少,可是一通挖掘之後,墳墓之中,陪葬的竟然隻有一隻端硯和一支玉簪。端硯是對于文人來說太正常了,但是這隻玉簪卻引起了好事者的八卦心?難道終身不娶,梅妻鶴子的林和靖先生,在青年時代也有過”曾經滄海難為水“嗎?

在林逋的作品裡有這麼一阕詞:

《長相思》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争忍有離情?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

青翠的吳山和越山聳立在錢塘江的兩岸,兩兩相對,隔江呼應,亘古不變。它們大概是理解不了戀人分離的愁緒的。你淚眼盈盈,我無語婆娑,相愛卻無法相守,羅帶同心結不成,江頭潮水卻已平,船兒就要揚帆而去了。

情深緣淺,有緣無分,潮水易平,心難平。回首林逋從40多歲開始的隐居人生,恍然間似乎多了一絲惆怅。

參考資料:

《宋史》卷四五七《隐逸傳》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