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清明節的來曆和習俗講解

清明節的來曆和習俗講解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8 22:44:12

清明節的來曆和習俗講解?[閩南網]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内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于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清明節的來曆和習俗講解?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清明節的來曆和習俗講解(清明節又叫什麼節)1

清明節的來曆和習俗講解

[閩南網]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内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于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1、清明節的“清明”二字作何解?

清明,顧名思義,是清澈明朗的意思。清明節在每年公曆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此時大地春回,天朗氣清、草木繁茂,的确令人耳清目明。

2、清明節起源于何時,與寒食節是什麼關系?

清明節大約起源于周代,距今有兩千多年的曆史。說到清明節,不得不提另一個節日——寒食節。周代晉文公為請隐于綿山的介子推出山,下令放火燒山,哪知介子推甯肯被燒死也不願出來為官。晉文公為表哀思,下令介子推被焚死日禁火,隻能吃冷食。此後,這一習俗代代相傳。

由于清明節在寒食節後的一兩天,到了唐代,這兩個節日逐漸合二為一,民間大多隻過清明節了。

3、我國有多少個民族過清明節?

著名民俗學家烏丙安指出,受漢族文化的影響,北方的滿族、赫哲族、達斡爾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錫伯族,南方的壯族、侗族、彜族、白族、畲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土家族、納西族、布依族、普米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清明節的習俗。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與漢族相比,有一些少數民族清明節過得更隆重。比如,壯族人祭掃祖先陵墓時要全家出動,帶上五色飯、肉、香燭、紙幡等;土家族在清明節要上墳挂青,家裡要吃豬頭肉,有“清明酒醉,豬腦殼有味”的說法。

4、清明節為何與掃墓、踏青聯系在一起?

從先秦到南北朝,人們一般在寒食節舉行春祭,掃墓祭祖,懷念先人。唐代後,寒食節逐漸被清明節所取代,因而上墳緻祭等活動也移到清明節。掃墓之時,大多全家老少出動,此時正值春暖花開,親朋好友也趁機遊春。

唐宋以來,踏青是清明節的重要内容。據宋人周密《武林舊事》記載:“清明前後十日,城中仕女豔妝飾,金翠琛缡,接踵聯肩,翩翩遊賞,畫船箫鼓,終日不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