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激素 定義:植物體内産生,從産生部位運輸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生長發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
(一)經典實驗
(1)19世紀末,達爾文實驗(實驗1~4):
實驗結論:單側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産生某種影響,并傳遞到下部的伸長區時,會造成伸長區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長塊,因而出現向光性彎曲。
(2)1910年詹森的實驗
實驗結論:胚芽鞘尖端産生的刺激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
(3)1914年拜爾的實驗
此實驗應在黑暗條件下完成
實驗結論: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因為頂尖産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
初步證明:頂尖産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種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的分布不均勻造成了胚芽鞘的彎曲生長。
(4)1928年溫特的實驗
首先根據課本分析實驗過程(下面圖片有完整圖)
思考分析:A、B兩個胚芽鞘的生長情況:
A:向右彎曲生長;B:不生長,不彎曲。
實驗結論:進一步證明了造成胚芽鞘彎曲的刺激确實是一種化學物質。
溫特吧這種物質命名為生長素,1942年,科學家确認它的化學本質是吲哚乙酸。屬于小分子。
(5)歸納 1、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尖端;2、生長素産生于胚芽鞘的尖端;3、胚芽鞘的彎曲部位(生長素的作用部位)是尖端以下伸長區。
(6).向光性的解釋:
由于生長素分布不均造成的;單側光照射後,胚芽鞘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含量多于向光一側,從而造成向光彎曲。
另外科學家還發現,向日葵、蘿蔔等植物向光性的原因還與向光側的生長抑制物質多于背光一側有關。
注:1溫特實驗之前的實驗結論中不能出現“生長素”,隻能說“影響”。
下面是知識點完整版圖片
純手打,希望對大家有幫助(能點個贊就更好了(●°u°●)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