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貴州省黔西南州石材産業發展規劃

貴州省黔西南州石材産業發展規劃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9 16:04:13

"聆聽三農,感悟中國"

點擊上方"三農中國"可以訂閱哦!

近年來,貴州省黔西縣堅持石漠化治理、生态建設、産業培育三措并舉,整合國家各項惠農政策,在實施封山育林、植樹造林、種植經濟林的同時,重點培育以李子、猕猴桃等為主的綠色産業,實現了扶貧開發和石漠化治理同步推進,演繹出一幅“石山變林園、滿山是産業”的生動景象。

貴州省黔西南州石材産業發展規劃(貴州黔西縣演繹)1

初冬時節,走進黔西縣綠化鄉石桐社區,成片種植的富硒脆紅李映入眼簾。田地裡,十多名群衆正在給果樹修枝,忙得不亦樂乎。熱鬧的場景似乎很難與這裡曾經的窮苦面貌聯系到一起。

村民:“開荒開到山尖尖,種地種到天邊邊;石旮旯裡刨包谷,哄飽肚皮不賺錢。”這是綠化鄉原來的一個順口溜。我們這個地方,以前都是種玉米,一畝地就幾百塊錢,說實話太貧窮了。

據返鄉創業的彭勇介紹,幾十年前的綠化鄉土地嚴重石漠化,村民連溫飽都成問題。80年代,他就背井離鄉外出創業。2015年,彭勇回到村子流轉土地,一口氣建了800畝的富硒脆紅李實驗基地,帶動周邊243戶村民種植富硒脆紅李1500畝。

村民彭德志:我的15畝是買了一萬塊錢一畝,一家人也就是10多萬。之前我們這個地方種玉米,經濟作物就是烤煙,解決溫飽都還有點困難。現在的話,這個收入大家都還是基本上滿意了。

據了解,石桐社區脆紅李保守估計每畝産量可達6000斤,市場批發價在10元/斤左右,通過電商平台遠銷香港、深圳、北京等地,不僅提高了村民的收入,而且還成為當地治理土地石漠化的一劑良方。

貴州省黔西南州石材産業發展規劃(貴州黔西縣演繹)2

有了石桐社區的成功經驗,綠化鄉大力調整農業産業結構,在全鄉發展富硒脆紅李為主打,猕猴桃、辣椒為輔的綠色生态農業,把石漠化治理擴展到周邊的四方井村、灣箐村、大海子村、小海子村,2018 年全鄉種植了脆紅李 1.5 萬畝。

沿着四好農村硬化路一路前行,穿過茂密叢林,便到達花溪鄉沙壩村,這裡的村民同樣因為一棵棵果樹走上了緻富路。一談起村裡近幾年的變化,52歲的脫貧戶龍生勇就特别來勁兒。

龍生勇:以前我住的是茅草房,下一場雨的話泥石流,一年最多是5幾百塊錢的收入,現在植被恢複了,山清水秀,在合作社打工,加上養蜂,我一年還可以掙到一兩萬塊錢。

貴州省黔西南州石材産業發展規劃(貴州黔西縣演繹)3

穿梭在沙壩村的鄉間小道,行走于田間地頭,幹淨明亮的路面、廣場上的健身器材一應俱全,猕猴桃、青脆李等果樹分布在馬路兩旁,各種野花開遍山野,自來水管通往家家戶戶……如今的沙壩村俨然一副美麗鄉村的面貌呈現眼前。然而,30年前可不是現在這般光景。

沙壩村脫貧攻堅大隊長穆勇:“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出門全靠走,吃水幾裡路,家無半畝田,住的是土坯房,山間種玉米,吃飯全靠天。”這是以前我們沙壩村的真實寫照。

穆勇說,30年前,因為開荒種地、亂砍亂伐,沙壩村在冬天看不見幾片樹林,基本都是光頭山,森林覆蓋率僅為20%,直到2016年貧困發生率仍高達21%。經過30年的生态修複和幾次退耕還林,沙壩村累計封山育林5000畝,全村現有林地面積10264畝,森林覆蓋率達80.5%,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沙壩又回來了。

貴州省黔西南州石材産業發展規劃(貴州黔西縣演繹)4

生态美了,村民也走上緻富路。2017年以來,沙壩村全面推進農業産業結構調整,逐步改變傳統單一的玉米種植産業,以建設“終端水果資源圃”為總攻方向,依托龍頭企業帶動,現已建成以猕猴桃為主的千畝經果林種植示範基地,并發展醜橘、美國蘋果等特色精品水果種植,并依托生态禀賦優勢,實施生态養蜂、養豬牛,發展林下經濟,為促進農民群衆增收緻富打牢基礎,鋪平道路。

穆勇:通過這幾年,我們沙壩村貧困戶戶均可以達到5個2,每戶人喂着2頭豬以上、2頭牛、2箱蜜蜂、2畝精品水果、還有2畝蔬菜,一戶一人以上就業,和一戶一個庭院經濟。

提及未來,穆勇信心十足,從荒山石山,到綠水青山,再到金山銀山,沙壩村正在走出傳統農耕時代、擺脫貧困,走向建設利用生态,發展精品水果種植,農旅一體的鄉村振興之路。

貴州省黔西南州石材産業發展規劃(貴州黔西縣演繹)5

晚上7點,山裡塗上了濃濃的夜色,沙壩村的鄉間小道上每隔5米就會亮起一盞太陽能路燈。汽車漸漸駛離,從遠處回望,阡陌縱橫,星星點點的光溫潤着村裡的每一戶人家,也映襯着這裡的幸福生活。

記者:陳思思

編輯:紀翔

統稿編輯:劉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