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龍韬娛樂在微博發出訃告,龍韬娛樂創始人兼執行董事黃忠東先生病逝,享年52歲。
這一消息迅速登上熱搜,黃子韬也在9月15号發了緬懷父親的言論,據相關報道消息顯示,黃忠東先生在去世之前就做了很長時間的抗癌治療。
官方并未說明黃忠東先生因何病逝,在一些粉絲哀悼的言語中,小艾大緻了解到黃忠東先生是因為患胰腺癌去世的。相比于“肺癌”“胃癌”等大衆較為熟悉的癌症,胰腺癌受到的關注要小得多,但是其發病率跟惡性程度卻不容小觑。
我國胰腺癌的發病率正逐年上升!
據最新調查數據顯示,我國胰腺癌的發病率已經上升到惡性腫瘤的第10位,胰腺癌每年的病例數,要占惡性腫瘤例數約2.42%,發病例數近10萬,郊區農村的發病率明顯要低于城市發病率。
因為胰腺癌是惡性程度最高的消化道系統腫瘤之一,大多數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經過積極的治療,其生存情況也不樂觀。
過去10年,在癌症相關死亡中,由胰腺癌導緻的相關死亡占比增加了9%,這一比例的上升,警示着人們,真的需要注意胰腺癌帶來的健康隐患。
胰腺癌的誘因,主要有三點與胰腺癌逐年上升的發病率相比,國人對于胰腺癌的認識似乎并太多,少有關注這類健康問題。胰腺是人體重要消化器官,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可以分泌胰液,消化糖、蛋白質和脂肪,也可以分泌胰島素、胰高血糖素。
到目前來說,并沒有發現胰腺癌真正的病因,比較确切的高危因素主要有以下3點:
1、家族病史:如果家族中,有兩個一級親屬都患有胰腺癌的話,那就是遺傳性胰腺癌,稱為家族性胰腺癌。有此類家族病史的人群,存在較高的胰腺癌風險。
2、吸煙:根據現有的研究結論認為,吸煙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
3、三高飲食造成的肥胖:一些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的飲食導緻的肥胖人群,也屬于胰腺癌高風險人群。
除了以上這個因素之外,還有非遺傳性糖尿病、一些良性疾病,像慢性胰腺炎或者因為良性疾病切除胃、切除膽囊之後的病人,其後續也存在較高的胰腺癌風險。
胰腺癌早期少特異症狀,易誤診胰腺癌基本沒有特别症狀,表現得較為明顯的症狀多是上腹不适、疼痛、不想吃東西、惡心哦嘔吐以及腹痛背痛。
但這些症狀并非胰腺癌特有的症狀表現,再加上胰腺癌處于腹腔内較為靠後的位置,覆蓋在肝胃小腸部後面。多數情況下,其症狀會被這些器髒的疾病所迷惑,容易出現誤診,或者患者不上心的情況。
除去上述所說的那些較容易混淆的胰腺癌症狀,胰腺癌有兩個較為典型的症狀表現;
1、黃疸:通常是因為胰頭壓迫了膽管導緻黃疸的出現。
2、背痛:以晚上淩晨劇烈的背痛為主。
結合以上兩個典型的表現,如果患者再出現短時間内迅速消瘦的情況,一般預示着患者的病情不太樂觀,偏中晚期,不是出于早期階段!
預防胰腺癌,早篩查是關鍵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也清楚,想要通過自我的感受來早期發現胰腺癌,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從胰腺癌5%的早期發現率也能說明其中的問題,而且胰腺癌是所有惡性腫瘤愈後最差的一個。
目前,胰腺癌主要的治療手段是手術,手術治療是目前胰腺癌治療方法中,最好的一種,但是一定要早期治療,治療的早晚對治療效果有着直接的影響。不過,從數據上看,手術的受衆隻有20%,80%的胰腺癌患者由于缺乏有效的藥物性治療,難以獲得很好的治療效果。
美國有一個研究表明,小于一公分的胰腺癌,手術後五年生存率可以達到百分之百。但是一到兩公分再做手術,它的手術五年生存率就降到百分之六十;兩到三公分,五年生存率降到百分之四十;一公分的變化,其愈後效果就有明顯的區别。
所以我們總是強調要早發現,早治療,合理的治療,讓患者最大的獲益。目前關于胰腺癌的早期診斷,較為推薦的是“薄層CT檢查”。
從胰腺癌的整理治療來看,越早發現病變,其治療效果越好。對于胰腺既往病史跟胰腺癌高風險人群來說,最好是詢問醫生後,根據自身需求定期進行相關的篩查,排除潛在風險。#39健康超能團##真相來了#
參考資料:
[1]“糖尿病、黃疸、腰腿痛”胰腺癌易與這些病混淆.健康時報.2020-3-20.
[2]警惕上腹不适!可能是胰腺癌的早期信号.健康時報.2016-9-30.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