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為什麼說老子是道教鼻祖

為什麼說老子是道教鼻祖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01 07:05:07

"老子騎牛出函谷",後升為太上老君的典故,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老子的一重身份是道家的創始人,也是中國的文化"哲人",還有傳世的五千言《道德經》為證。老子的另一重身份是道教之主,是中國的宗教之神,後世的很多文學作品中"太上老君"都直接和老子劃等号。隻是,老子是如何一步步被神化為"太上老君"的?他形象轉變的背後有什麼文化影響呢?

為什麼說老子是道教鼻祖(從哲人到道教之神)1

老子的身份轉變:從哲人到教主

1,在整個春秋時代,老子是人,沒有任何神性

首先,在整個春秋時代,老子是人,沒有任何神性。老子是誰,生活在什麼時期在許多先秦古籍中都有反映。比如,《史記》中司馬遷就将關于老子的記載做了統一的統計:"老子 者,楚苦縣厲鄉曲仁裡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問禮于老 子。"說老子姓李名聃,是周代的國家圖書館館長,從他的這些記載中可以看出他隻是一位當時的傑出之人,還引得孔子問禮于他,很明顯可以看出并沒有被神化。但是,這為後世道教尊老子為教主提供了良好的人選,孔子曾問道于老子,說明老子比儒家的聖人孔子還要高出一籌。

為什麼說老子是道教鼻祖(從哲人到道教之神)2

但是,關于老子的經曆有一些神秘性,為後世老子的宗教化提供了依托。比如,《史記》中記載:"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記載了因為他修道養壽,老子的壽命長達一百六十多歲,甚至是二百多歲,有很大的神秘性。同時,關于老子的長壽記載,與道教所宣揚的"長生不老"和"修道成仙"的信條相符合。比如,《史記》記載:"于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說老子作完《道德經》之後西出函谷關而不知所蹤,這為老子化胡說提供依托。

為什麼說老子是道教鼻祖(從哲人到道教之神)3

可見,在春秋時期,老子雖然有一定的神秘性,但是關于他的記載還是體現出老子是傑出之人的身份。此外,老子還有《道德經》這樣的哲學著作,也證明了老子的哲人身份,但是卻并未看到他的被神化和宗教化的迹象。

為什麼說老子是道教鼻祖(從哲人到道教之神)4

2,戰國以後,神仙方術逐漸附會到老子身上,老子逐漸成為被人信仰的神人

其次,戰國以後,神仙方術逐漸附會到老子身上,老子逐漸成為被人信仰的神人。戰國之後,中國由于長期的戰亂産生了大量的神仙方術,并被大量的百姓所信仰。同時,因為老子的思想鴻蒙難解,十分的玄妙,時代越往後越難解,連帶着老子本人也變得很神秘,而神仙方術也是因此才會附會到老子身上。東漢之後,老子就成為被人們所信仰的神人,連漢代政府官方都為老子建造了祠堂,比如,《後漢書·桓帝紀》記載曰:"(延熹)八年春正月,遣中常侍左悺之苦縣,祠老子。"足見,老子成為了被人供奉、信仰的神人。

為什麼說老子是道教鼻祖(從哲人到道教之神)5

并且,東漢末年,張道陵創建道教後,将老子封為道教之主,開始了老子宗教化的進程。東漢末年,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三國時期,是中國有名的戰亂時期,中國的百姓生存無法之時對神仙方術有了巨大的依賴感。此時,張道陵創立了道教,為了吸引教衆,他将自己塑造為一個神人,說自己的神力繼承于老子,并将老子封為道教的教主,開始了老子在中國曆史文化中逐漸被宗教化的進程。

為什麼說老子是道教鼻祖(從哲人到道教之神)6

值得注意的是,老子的宗教化,經過了曆代的豐富才逐漸定型。在兩漢魏晉時期,老子的宗教化以仙化為主,神化為輔。在南北朝時期,老子的宗教化逐漸發展為神宗仙主合二為一的太上老君。在隋唐時期,是太上老君發展的鼎盛期,北宋以後太上老君的地位開始定型化。他在道教的"三清"之中,雖居于第三,卻是"萬天之主,萬聖之君,萬仙之總,萬真 之先",是中國宗教文化中可以上天入地與世俗文化聯系緊密的神明,被道教信徒封為道教之主,其地位比肩佛教中的釋迦牟尼。另外,老子的宗教化,随着社會變化和曆代王朝的具體需要而有所變異。

為什麼說老子是道教鼻祖(從哲人到道教之神)7

老子宗教化的曆史背景和發展進程

1,老子的宗教化,有深刻的社會根源

第一,老子的宗教化,并非是由少數人決定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公元前221年,大秦王朝的建立使得中國的曆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封建中央集權制國家,為了保持新興制度的穩定,秦朝的統治者從政治、經濟、文化、意識形态等多方面,重新制定了規章制度和思想體系。之後,秦朝二世而亡,漢代建立後漢承秦制,不僅繼承了秦朝的政治經濟法律制度,也繼承了秦朝的宗教問題。而佛教初傳、道教初創雖然是發生在東漢時的事,但道教的産生和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卻是經過秦朝到漢朝幾百年社會大背景孕育而成的。

為什麼說老子是道教鼻祖(從哲人到道教之神)8

同時,董仲舒對儒學宗教化,與張道陵神化老子存在聯系。中國的秦代和漢代,都需要"神明"來鞏固他們的統治地位。戰國以來神仙方術、祈求長生等思想驅使着秦皇漢武等諸多帝王投身于宗教,促使了秦漢時期宗教神學的發展。而中國社會中固有的"君權神授"傳統就是對此的映射,漢武帝時期董仲舒為了迎合漢武帝的統治思想,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将儒學宗教化,将帝王通過"君權神授"的思想刻畫為臣民君父,達到以神學統治國家的目的。而儒學的宗教化,為後世老子的宗教化開了先河。

為什麼說老子是道教鼻祖(從哲人到道教之神)9

再有,漢王朝建立後實行休養生息的"黃老政治",這也是老子被神化的曆史背景之一。漢初的統治者,經過秦末的連年征戰百姓叫苦不疊,社會迫切的需要"休養生息",于是漢初統治者實行"黃老政治"與民休養,促成了文景之治的治世,也被稱為"黃老之治"。于是,黃老之治給當時的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了東漢末年,宦官亂政、自然災害頻發,百姓生活困苦,社會階級矛盾空前激化,人們無比渴望文景之治時的幸福,開始了對黃老的崇拜和祭祀。此時,張道陵的道教應運而生,提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吸引民衆信奉,用宗教的形式組織農民發動對統治階層的起義運動,而老子就是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被封為道教之主的。基于此可見,老子的宗教化,有深刻的社會根源。

為什麼說老子是道教鼻祖(從哲人到道教之神)10

2,老子的宗教化,與佛教的傳入中國有關

老子的宗教化,與佛教的傳入中國有關。上文已經見到提及,老子的宗教化是伴随着佛教的傳入逐漸形成的,既有佛教剛傳入中國時的"以道解佛""以老喻釋"的因素,也有吸收、融合佛教神化釋迎的方面,最後逐漸發展為道教與佛教争高低比真假的情況。佛教傳入中國在東漢時期,此時也是中國社會神話老子的開始,還出現将黃老和浮屠并奉的局面。比如,《後漢書》記載:"宮中立黃老、浮屠之祠。"可見,老子宗教化一開始就和佛教的傳入緊密相聯。

為什麼說老子是道教鼻祖(從哲人到道教之神)11

同時,佛教傳入中國的初期,出現了以道解佛的現象。比如,在最初中國的典籍中人們隻解釋佛教的時候會用道教的文化來诠釋:"此道清虛,貴尚無為,好生惡殺,省欲去奢。"其中的清虛、無為都是道家的術語。足見,佛教傳入中國之時,有以道解佛的情況,而以道家思想解釋佛教經典的情況,極大的促進了道教創立之時将老子封為道教之主的情況。

為什麼說老子是道教鼻祖(從哲人到道教之神)12

3,老子的仙化和神化發展過程,随着社會變化和曆代王朝的具體需要而有所變異

第三,老子的仙化和神化發展過程,随着社會變化和曆代王朝的具體需要而有所變異。其一,東漢魏晉時期是道教開創之時,老子的宗教化已經大體形成。此時形成"老子即道,道即老子"的神學觀點,比如,《老子聖母碑》記載:"老子者,道也。乃生于無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說老子是先于天地産生的神明,老子就是道之本身,是老子出生上的神化。之後,老子的神化進一步與兩漢以來的宗教神學相結合,比如,在《古今圖書集成》中記載:"以老子離合于混沌之氣,與三光為始終......道成身化,蟬蛻渡世。自羲農以來,世為聖者作師。""老子耳有三漏門,足蹈二五,"老子宗教化,有了羽化為仙比肩伏羲為神的進一步發展,其中的仙是兩漢時期方術的産物,既體現當時老子形象宗教化以仙化為主神化為輔,也是老子形象上的神化表現。足見,魏晉時期,老子的宗教化已經大體形成。

為什麼說老子是道教鼻祖(從哲人到道教之神)13

其二,北魏之時,老子開始以太上老君的名義和身份幹預道教事務。比如,《魏書》記載:"以神瑞二年十月乙卯,忽遇大神......稱太上老君。謂謙之曰:吾故來觀汝,授汝天師之位。"說老子以太上老君的身份賜了凡人天師之位,說明了太上老君在道教地位的上升,也是神化老子的實踐上的成熟與完善。

為什麼說老子是道教鼻祖(從哲人到道教之神)14

其三,隋唐時期太上是老君宗教化的鼎盛時期。此時的太上老君,已經由仙化為主轉化到神宗、仙主合二為一的太上老君,這是基于唐代統治者利用道教來鞏固自己政權的大背景的,也是道教依附于唐代政權的表現。比如,《混元聖紀》記載:"二月十五日玄元皇帝降生日宜為降聖節,休假一日。"唐代統治者不僅将老子封為玄元皇帝,甚至在他的降生日還會全國放假,足見太上老君在唐代的地位,使得太上老君進入道教曆史上的鼎盛時期。唐代的學者杜光庭還對老子宗教化從神學理論上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和發展,他的《道德真經廣聖義》從"釋老君事迹、氏族、降生年代"等多方面,論述了太上老君的起源和發展,足見隋唐時期是太上老君宗教化的鼎盛時期。

為什麼說老子是道教鼻祖(從哲人到道教之神)15

其四,五代到宋代,太上老君的宗教化基本定型。他被塑造為"三清之一"的神明,地位崇高、無處不在。比如,《混元聖紀》中記載:"主領天上天下,地上地下,五億夭界,有情無情,有識無識,有形無形,皆太上老君所制禦也。"說太上老君無處不在,變幻莫測,總領萬物。足見,當時對老子的宗教化已經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另外,宋代的《雲笈七簽》記載:"老君于此天中出書是名神寶也。"足見,太上老君已經位列三清,其地位基本定型。綜上所述,老子的仙化和神化發展過程,随着社會變化和曆代王朝的具體需要而有所變異。

為什麼說老子是道教鼻祖(從哲人到道教之神)16

老子宗教化的文化影響

老子在中國被逐漸宗教化,對中國古典文學的豐富有巨大影響。明清時期是中國古典小說的發展巅峰期,也是道教影響深入民間廣為傳播的時期,期間誕生的著名古典名著都體現了道教中太上老君這一形象。比如,在《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中都提到了"三清",在《封神演義》中太上老君是地位最高的神明,還是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的大師兄,也是對"一氣化三清"觀點的體現;在《西遊記》中太上老君更是地位非凡,連孫悟空在對話豹子精時都曾說到:"李老君乃開天辟地之祖,尚坐于太清之右。"直接将太上老君視為創世大神。

為什麼說老子是道教鼻祖(從哲人到道教之神)17

而且在《紅樓夢》中也提到了"三清",在秦可卿去世之時,賈府安排道士為她做法事。其中書中的道士在安排三清的座次時,曾将太上老君的地位放到了玉帝之前,書中寫到:"那道士們正伏章申表,朝三清,叩玉帝。"足見,清代時在道教中太上老君的地位在玉帝出現之後仍是排列第一,最高神祇。足見,道教的太上老君形象對于文學作品豐富性所做出的貢獻。

為什麼說老子是道教鼻祖(從哲人到道教之神)18

另外,道教的發展也影響了中國人的文化,還影響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道士求仙問道的方式,發明了火藥,促使了火器的誕生,武器的進步,足見道教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并且,道教的發展還對中國古代的藝術、醫學等多個領域,都産生了深刻影響。足見,形象轉變的背後對中國各方面的影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