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明葉藓介紹?在我們的生活中,關于“創造生命奇迹”的感慨通常是人們對“生命”這一命題充滿崇拜與敬畏時的表現現實世界中,從來不乏真實的生命奇迹,隻是我們還缺乏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因為有太多尚未探索到的生命領域,等待着我們去揭曉謎底,去發現奇迹,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綠色明葉藓介紹?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在我們的生活中,關于“創造生命奇迹”的感慨通常是人們對“生命”這一命題充滿崇拜與敬畏時的表現。現實世界中,從來不乏真實的生命奇迹,隻是我們還缺乏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因為有太多尚未探索到的生命領域,等待着我們去揭曉謎底,去發現奇迹。
習慣于眺望遠方的我們,很難注意到腳下這些細小的生命奇迹,但或許,也就是它們不斷擴充對各種嚴酷環境适應的挑戰。比如說本篇所關注的耐幹苔藓植物——銀葉真藓(Bryum argenteum Hedw.),在極其幹燥狀态下呈“幹死”的銀灰色,而遇水分秒間快速複蘇,呈現鮮活的綠色,我們不禁感慨如此充沛的生命張力。而更為震撼的是,其兼具耐高溫、耐輻射等綜合抗性,并以其矮小的體型、廣泛的适應性,可在極地、高山、沙漠、草原等不同的生态系統中分布,其強大的生命特征,對不同環境因子的适應範圍及其廣泛,不斷受到各界研究學者的關注。
石河子大學綠洲城鎮與山盆系統生态兵團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曆時兩年,對新疆(南北疆)五個地州的18個不同居群銀葉真藓植株個體進行差異性比較分析,探索銀葉真鮮植物外部形态和内部結構對不同生态環境的适應性,了解其适應能力及策略,旨在為進一步開發利用銀葉真藓種質資源及深入開展遺傳多樣性研究奠定基礎,同時,為幹旱區野生植物資料的合理利用與保護及生态植被恢複提供理論依據。
不同生境條件下銀葉真藓的個體外部形态結構呈現顯著性差異。
研究表明,植物的形态結構和生長環境有着密切的相關性,換句話可以說,植物與其環境是統一的整體,生态環境決定植物的形态建成,在長期的外界環境影響下,植物能夠形成适應環境的形态結構。如圖一所示,生長在相對低海拔的阿勒泰山附近的銀葉真藓,其平均株高顯著大于生長在相對高海拔的昆侖山地區附近生長的銀葉真藓,相對較為濕潤的林場環境,能夠為銀葉真藓提供更充足的養分和水分,也是促使其生長的因素之一。
圖一 不同地區銀葉真鮮外部形态
除此以外,荒漠苔藓的葉片具有一種特殊的結構—芒尖,是适應幹旱環境形成的特殊形态結構,通過統計分析可知,在昆侖山地區附近和甘肅沙坡頭的極端環境條件下植株的芒尖相對較長,這種生長方式能夠有效起到延緩減少水分散失,保水,反射太陽光的作用。總之,銀葉真藓通過改變自身形态結構,如植株矮小,葉面積較小,較長的芒尖等結構,形成特殊的環境适應策略,緩解不利條件的傷害,提高自身在該生境中的生存能力。
銀葉真藓個體解剖結構特征與不同的生境條件存在顯著相關性。
不同生境條件下生長的銀葉真藓的解剖結構如圖二所示,葉片表皮為單層細胞組成,體積較小,近圓形,排列緊密,外層葉片的細胞壁明顯折皺,且細胞壁有增厚的現象。從莖橫切面能夠明顯看出,外側細胞體積較小,排列整齊緊密,細胞壁加厚現象明顯,而内部細胞較大,排列較為疏松,形狀不規則,細胞壁薄。但統計數據發現,不同居群石蠟切片研究結果個體的莖直徑 (um) 和細胞面積 (um2) 都存在顯著性相關。
圖二 不同種群銀葉真鮮解剖結構
銀葉真藓能夠通過自身形态結構的變化以适應各種環境。
在外界環境改變時,銀葉真藓植株個體結構變化最大的是葉片,從而佐證了相關文獻報道,葉片變異系數(CV)可以反映葉片的可塑性,葉片形态上發生變化是植物為更好适應環境。其次就是葉細胞面積、葉片芒尖長度、莖直徑及株高等一些指标的變化。但不同生境下生理指标是否也會随環境的不同發生變化,環境中的其他因素 (水分濕度、鹽堿度、紫外線強度等) 對植株可塑性是否有影響,由環境誘導的表型可塑性變異能否被苔藓類植物遺傳等問題,尚需進一步研究。
本研究對不同幹旱區域銀葉真藓的個體形态和解剖結構進行研究,發現各個結構對不同環境條件也表現出較大的差異性和可塑性,使之能夠在較廣的生境中繁殖生長,即使在極端環境或是資源受限的脅迫條件下,能夠提高了銀葉真藓本身的适合度,維持必要的生理生态功能。另外,科學家也期望能将銀葉真鮮的強大适應性用于園林綠化等領域。
如此不起眼的耐幹藓類植物銀葉真鮮,不僅在各種極端環境中一次次上演生命奇迹的大戲,還不斷延伸出更多附加的科學價值,不禁讓我們想起那首朗朗上口的詩:“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隻不過,銀葉真鮮所開的這朵鮮豔的“花”彌漫着更多濃濃的科學氣息……
(卓露)(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