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雞零狗碎
——地名裡的曆史文化點滴
吳閻村
淡茶寡酒齋主
中條山北麓的鳳翅山下,永濟虞鄉,有個吳閻村,如果非要說和我們新城莊有什麼關系的話,是明朝直到清雍正初年,兩個村都屬于臨晉縣管轄。吳閻村祖師廟前明碑寫的明白:“大明國山西平陽府蒲州臨晉縣虞城鄉宅子裡東吳閻村”。
吳閻村得名,既不因吳姓,也不因閻姓。據司馬遷《史記•吳太白世家》:“吳”通“虞”(虞字虍下面,就是吳字),“閻”為“裡巷”,“吳閻”即“虞舜的裡巷”,就是虞舜故裡的意思。村子向東三裡,是王官谷,古稱王官城、禹王城,傳說是禹最早建都的地方。向西四裡是風伯峪,乃黃帝宰相風伯的封地。向北八裡,就是虞舜的都城虞鄉城。按《山西通志》說,吳閻村至少有九百多年曆史,分東吳閻、西吳閻、南窯上、駕霧嶺(麻坪)四個自然村(喜歡駕霧嶺,有仙氣)。唐司空圖隐居王官峪時,見吳閻村杏花綻放,燦若煙霞,寫下了著名的《吳村看杏花》十九首,“春來漸覺一川明,馬上繁花作陣迎”,“能豔能芳自一家,勝鸾勝鳳勝煙霞”,“造化無端欲自神,裁紅剪翠為新春”,讀來,如此人間,信是仙苑。
中國民間信仰,“唯靈是信”,村寨多建神廟。但人家吳閻村南窯南,有座古虞人紀念中華民族始祖母華胥(伏羲與女娲的母親)而建的華神廟。宋元符元年又在原地擴建,據《虞鄉縣志》:“元符元年(公元1098),吳闫村南山鳴如雷,經月不息,村民立祠以禱之,山鳴遂止”。《金麻秉彜積仁侯昭佑廟記》解釋:“時有一任姓方士言:此華神降靈也!”大觀元年正月二十九日,宋徽宗準敕賜廟額曰“昭佑廟”,次年臘月初四,奉皇命賜神曰“積仁侯”。清初,康熙皇帝欽提匾額曰“赫聲濯靈”。如今,華神廟遺迹還有,新廟已修,“每至清明,士民雲集,鼓樂喧天,聲傳數舍”的盛況,或可再現。
吳閻村聞人,除了前文所說的麻秉彜,就是其子麻哥。那時已到了元初,作為官二代,麻革一生樂道不仕,但朝廷不幹,非讓人家當官不可。“(金)正大中,與張澄、杜仁傑隐内鄉山中,教授生徒,日以詩為樂,人稱贻溪先生 ,有《贻溪集》。”麻革七言古詩有李白之風,五言絕句與七律又有杜甫的沉郁悲壯、凝重華茂。同時代的詩人曹之謙詩贊:“中州人物一元龍,卓茂英才塊磊胸。獨灑數杯遺世慮,清詩千首傲侯封。”清初,有詩人吳雯,與傅山有“北傅南吳”或“二征君”之說,年老回鄉隐居,種了一片竹子、幾株梅花,數棵橘樹,蓋了一座草堂,稱為“金鵝館”,亦竹中清客、林下閑人。
吳閻村昔日是個花果村,很早以前以杏出名,品種就叫叫“吳闫甜”。在“以糧為綱”的年代,大量的果樹、杏樹、梨樹被砍伐後種植了莊稼。現在,又廣植果木,一王姓村民種珍珠油桃,年收入突破百萬元。吳閻村,老村子煥發了新活力,小日子過成了甜日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