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周王室勢力衰微,權威不再,已經無法有效控制天下諸侯。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争奪天下,開啟了激烈的争霸戰争。關于“春秋五霸”史上出現過多種說法,其中有兩種說法的認同度比較高。一是《史記索隐》認為春秋五霸分别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二是《荀子·王霸》中的: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阖闾和越王勾踐。其中,就吳國來說,就在春秋末期突然崛起,不僅攻破了楚國的都城,還擊敗了齊國等強國。那麼,問題來了,春秋末期,吳國為什麼能突然稱霸中原呢?
一
首先,吳國(公元前12世紀―公元前473年),存在于長江下遊地區的姬姓諸侯國。對于吳國來說,之所以能在春秋中後期崛起,直接原因就是其消滅了周邊的效果,擴大了自己的疆域和人口。根據《春秋》、《史記》等史料的記載,吳國先後消滅了淮夷、徐夷、州來、巢、鐘離、鐘吾、邗等一衆諸侯國。和吳國相對應的是,晉國、楚國的崛起,也是因為不斷吞并了周邊的諸侯國。在此基礎上,吳國的疆域位于今蘇皖兩省長江以南部分以及環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吳國的核心地區。當然,吳國能夠稱霸中原,也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等多方面的因素。
二
衆所周知,在春秋時期,晉國和楚國這兩個強國的争霸,成為當時的主要事件。在晉楚争霸的過程中,雙方爆發了多次大戰。不過,正是因為長期的争霸,導緻晉國和楚國的實力都受到了明顯的損耗,乃至于在春秋後期約定不再相互攻伐了。特别是晉國,不僅自身實力明顯下滑,而且因為卿大夫家族的崛起,導緻晉國的内耗更加嚴重了。等到晉陽之戰後,出現了三家分晉的曆史事件,也即晉國分成了魏國、趙國、韓國這三個諸侯國。所以,晉國和楚國的衰落,無疑為吳國的崛起提供了有利地外部環境。
三
同時,晉國在和楚國的争霸,為了牽制和削弱楚國,采納了楚國叛臣屈巫的建議,與楚國旁邊的吳國結盟。屈巫從楚國出逃時聞知全家被滅族,憤恨不已,決心與楚國決裂,遂将姓名改為“巫臣”。後又為申氏,所以又稱申公巫臣。在此基礎上,巫臣出使吳國,使吳、晉結盟。巫臣回到晉國,并留下自己的兒子作為行人幫助吳國訓練軍隊。這樣在晉國的幫助下,吳國的軍事力量迅速提升。由此,吳國的強大,和晉國的扶持存在直接的關系。除此之外,吳王阖闾、夫差等人還重用了孫武、伍子胥等人才。
四
最後,就伍子胥來說,伍子胥之父伍奢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費無極讒害,和其長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成為吳王阖闾重臣。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協同孫武帶兵攻入楚國都城。吳國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謀,西破強楚、北敗徐、魯、齊,成為諸侯一霸。至于孫武,向吳王阖闾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将。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占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由此,在以上幾個因素的影響下,吳國在春秋末期崛起,并在吳王阖闾、夫差時期擊敗了楚國、齊國等強國,進而稱霸天下。
文/情懷曆史
更多内容,歡迎關注微信公衆号“情懷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