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文字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明的标志性符号,對于我國而言,更是如此,因為漢字是世界上,變化最大,含義最廣,最博大精深的文字,所以,規範地使用漢字,意義重大。
近年來,随着市場經濟和城市建設的不斷飛速發展,各種各樣的廣告,标語到處可見,而在衆多的廣告,标語中,錯别字,特别是亂改亂寫成語的現象,比比皆是,數不勝數,影響很壞。 比如在廣告中亂改亂用成語的,就有衣衣(依依)不舍:服裝;有口皆杯(碑):酒類;一步到胃(位):胃藥;樂在騎(其)中:摩托車;随心所浴(欲):熱水器;咳(刻)不容緩:止咳藥;大石(事)化小,小石(事)化了:治結石病等等。而在标語中寫錯别字,更是不應該,如“水是生命之原(源),請不要向水裡仍(扔)垃圾”等。
筆者認為,在廣告,标語中出現錯别字,至少有以下幾點壞處:
一、缺少規範,不負責任。漢字的規範化使用,國家有明文規定,民間有約定俗成,即便是方言,也是比較嚴格的,至少是不應該出現錯别字的,當然,偶爾筆下誤,電腦打印出錯也是有的,但是,完全可以由事先校對解決,所以,廣告,标語中出現錯别字,甚至随意篡改杜撰成語,充分體現了對文字的嚴肅性認識不足,是個态度問題,讓人看了後,感覺很錯誤,不應該。
二、誤導文化,影響孩子。孩子們正處在學習文化科學知識時期,當他們看到這些錯别字時,也許會一頭霧水,莫名其妙,是老師教錯了呢?還是書上印錯了呢?亦或者家長說錯了呢?這種亂七八糟的東西,引到了很大的誤導作用,讓孩子們無所适從,從而直接影響到了他們的學習,認知和成長。
四、亂改成語,極不嚴肅。成語典故是千百年來,我國傳統曆史語言文化的精華所在,本身都是相當有講究的,還有出處,大凡引用時,必須用得正确,可是,現在大街上的廣告牌上,簡直就是随心所欲,想怎麼改,就怎麼改,面目全非,亂不忍睹,也許,不少人認為這樣的廣告才有吸引力,才有效果,豈不知,傳統文化慘遭如此折騰,還能是傳統文化嗎?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敬請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