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仿古大師:汝瓷出窯賣7000,做舊後賣到30萬,專家也會看走眼
文玩小築
近年來,文物收藏市場火爆異常,很多人不僅出于愛好,也把它當成了一種投資保值的手段。但全民收藏熱也帶來了一個令人困擾的問題,那就是你買的究竟是真文物,還是假文物?在暴利的驅使下,文物古玩市場上赝品無處不在,以假亂真,常常讓人防不勝防。其中瓷器造假技術更是是花樣百出,千奇百怪。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記者采訪汝瓷制作大師的對話。
前段時間我們到河南禹州神垕鎮和洛陽孟津南石山村,走訪了幾家專門仿制文物的作坊,真是大開眼界,看看一件件嶄新的現代制品怎麼變成了以假亂真的仿古文物。不過在真正的仿古高手看來,那些作坊的手法也還隻是小兒科。說起來,你可能都不相信,現在連失傳千年的北宋汝窯瓷都有人能仿造出來。要知道,汝窯即使在北宋時期也僅僅存在了大約20年時間,汝瓷可以說是古瓷極品,在古玩市場上,即便一塊手指甲大小的汝窯碎片,也能賣到1000多元。而我們記者在河南就遇到了一位仿制汝瓷的大師,他的仿古工藝已經達到什麼樣的境界了?
汝窯是北宋五大名窯之一,并被稱為“五窯之首”。特别是汝官窯,其燒造工藝在中國陶瓷史上登峰造極。汝瓷在中國瓷器中的至高地位,使曆代帝王都将其視為珍寶。然而汝窯工藝之後失傳,傳世的汝瓷至今也不過65件。記者在宋汝官窯的窯址所在地河南省寶豐縣,見到了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寶豐縣汝瓷研究所所長馬聚魁。他告訴記者,經過數十年研究,古代汝窯工藝他已經掌握。
河南省寶豐縣汝瓷研究所所長馬聚魁:“從開始研究它的配方,土,原料,研究它的工藝,它的窯爐它的燒成,整整10幾套工藝,根據汝瓷的特征進行仿制,一個特征對着一個特征進行仿制。假如有10項特征,你就仿制9項就不等于成功。”
記者看到,古代汝官窯所謂的“香灰胎,瑪瑙釉以及芝麻釘”等等鑒别真僞特征,這裡的仿制品無不一一符合。馬聚魁的作品甚至上了中學美術教科書,作為了汝窯的範例。故宮博物院的專家也對他的仿制作品做出了鑒定,完全符合古代特征。這樣的工藝品如果做舊,那豈不是更加難以分辨?
記者:“有很多人拿你的工藝品出來做舊。”
河南省寶豐縣汝瓷研究所所長馬聚魁:“有這種情況,有做舊。”
記者:“他們做舊很像嗎?”
馬聚魁:“真正的行家能看出了,真正似懂非懂的,鑒定不出來,如果不是老官窯的專家,肯定分辨不出來。”
記者:“會不會花很多冤枉錢?”
馬聚魁:“會的,掏學費嘛。”
他給記者拿出一件他非常滿意的瓷碗,他告訴記者,這個碗隻要做舊後流入到文物市場,立刻就會身價倍增。
河南省寶豐縣汝瓷研究所所長馬聚魁:“這個要賣七八千。”
記者:“你自己燒出來要賣七八千?”
馬聚魁:“如果古玩市場要做舊就沒底了,有要幾十萬的,三十多萬,因為隻有說的高一點,才能認為是真的。”
文物收藏愛好者怎樣才能得到一雙慧眼?
看了這些大師的仿制作品,我想肯定很多人已經分不清真假了。其實,他們複制文物本身并不違法,畢竟制造出來的隻是一種工藝品,給人帶來美的享受。但是,一旦這些逼真的仿制品賣出去,就很難保證不會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拿去當真文物來叫價了。
文物高仿産業的興起,可以說是對傳統手工藝品的重振。可文物造假卻是以欺騙為目的,以假當真,從中牟取暴利,是嚴重的違法行為。這兩種行為如何區别?文物收藏愛好者怎麼樣才能得到一雙慧眼?......
缺乏嚴格的行業标準,缺乏有效的市場監管和調控,從生産到流通,一大批複仿的赝品就這樣源源不斷地流進市場。一旦某項工藝品産業淪落如此,那麼其信譽度和價格就會迅速降低,不但仿古産品,連正常的工藝品生産也會受到影響,久而久之,最終成為“地攤貨”。上個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曾作為國禮贈送給50多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的唐三彩,其生産廠家在洛陽一哄而上,在最泛濫的時候,達到3000多家,其中絕大部分是個體作坊。
半小時觀察:誰能給收藏愛好者一雙“慧眼”?
在古玩這個行當,造假不叫造假,而是稱為“作舊”、“修舊”。假的不說是假的,而是說“新”的,真的說是“老”的。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報道,一個老北京愛上了古玩,費時三年,走遍大江南北,耗盡了家裡房屋拆遷得來的30多萬,結果是收來的數十件“古玩”全部是赝品,用一句行話來說,這個行業水深得很,那麼誰能給收藏愛好者一雙慧眼?
讓收藏者能夠在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中擦亮雙眼,恐怕對這個行業的規範迫在眉睫,做舊、修舊作為一門工藝,社會有這樣的需求,有這樣的市場,但是做舊就是做舊,不能讓做舊的假古玩沒有任何标識被當做真東西來賣,當一個行業充滿欺騙和欺詐的時候,我們很難期待這樣一個行業能夠有美好的明天。
好了,今天的話題就聊到這裡,認為小編寫的還可以的話,請點擊小程序看一看。您的點擊,就是我最大的支持,謝謝大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