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西方的美食傳入中國,對人們的飲食口味、習慣都帶來了一定的影響。橄榄油、牛排、沙拉、黃油都是西方人比較愛吃的食物,和中國人吃的植物油、豬油相比,黃油的味道似乎更重,今天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西方人口中的美食,黃油。
很多人第一次接觸黃油,都會覺得它的味道比較重,就算是沒有加熱融化,也有一股難以形容的味道。這到底是種什麼油?
黃油是一種動物油脂。鮮奶在加熱後,會析出其中的油脂,通過一些方式提煉出油脂,烘幹後就成了黃油的“雛形”。因此,很多動物的黃油味道比較重,有一種淡淡的奶腥味。
但除了動物黃油外,還要一種“人造黃油”,這就是植物性油脂了。
這種黃油的本質是植物油,使用胡蘿蔔素、乳化劑、鹽和香精等相互調和後,也能産生類似黃油的口味。最開始的雛形是拿破侖發明的,随着科技的不斷發展,也會使用人造香精等材料來制作植物黃油,但其中的營養價值就要大打折扣了。
我們今天所說的都是“動物黃油”。
對國人來說,黃油的生産消耗比較昂貴,和傳統的農耕有些相悖之處,因此在我國很多地區都沒有吃黃油的飲食習慣。隻有西藏等地,畜牧業發達、農業不發達的地區,才會選擇以動物食物,比如酥油等作為主要的油脂來源。
其次,受到自古以來的飲食習慣的影響,我國以蔬菜、谷物為主要食物,和西方以肉類、谷薯類為主食的飲食習慣不同,不需要通過黃油這種香氣過分濃郁的油脂的調味。
直到近現代,國内外的交流不斷變多,人們的飲食口味才發生了一些改變,出現了一些喜歡吃西餐、嘗試用西式材料來改良中餐的人們,這才将黃油帶入人們的視野中。
但很多人隻感受到了黃油帶來的細膩、濃郁的香味,喜歡吃黃油烘焙的點心,卻忽視了西方人愛吃的黃油中,或許還有一些健康隐患,尤其是對中國人來說。
健康風險一:飽和脂肪含量高
由于黃油是一種動物脂肪,其中飽和脂肪的含量比普通的植物油中的飽和脂肪要高得多。如果你學習西方人的飲食習慣,經常吃黃油做的點心,用黃油煎牛排吃等,也可能導緻人體攝入的脂肪超标,更容易給心血管增加負擔。
健康風險二:熱量高
由于黃油中的脂肪含量達到90%以上,對中國人來說,進食過多的黃油脂肪,也可能更容易出現肥胖的問題。受到飲食的影響,我國的飲食普遍存在油脂超标的問題,如果在這時你還用黃油代替植物油等,也會更容易帶來疾病。
健康風險三:反式脂肪酸
不管是動物黃油,還是人造植物黃油,裡面都會含有“反式脂肪”,區别就在于含量的多少罷了。當你看到買回來的黃油配料表第一位寫着植物油,并且有很多的色素和添加劑,多半是植物黃油,是Margarine,不建議經常吃。
反式脂肪酸被稱為魔鬼脂肪,早就被世衛組織等抓了出來,提醒大家要盡量少吃。出于這個角度的考慮,或許平時飲食就存在脂肪超标的國人,應該盡量避免長期、大量進食黃油。
但是對很多愛吃黃油的人來說,這濃郁的香味讓人欲罷不能。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既能繼續吃黃油,又能吃的健康?不妨學習兩個方法。
愛吃黃油的人别擔心,掌握2個技巧技巧一:“定量食用”
由于黃油的熱量很高,為了避免攝入的脂肪超标,一般建議每天進食量不超過15克,如果吃了過多的黃油,也要酌情減少其他優質的攝入,以免對血脂等造成影響。
技巧二:“定時食用”
在早餐、或者下午茶餓了的時候,可以少吃一些黃油做的點心,或者搭配面包食用。但是在晚飯中就不建議吃黃油了,也應該避免黃油烹饪的食物,過高的脂肪攝入,可能給人體消化代謝增加負擔,更容易帶來脂肪堆積的問題。
總的來看,西方人愛吃的黃油,受到曆史因素、飲食口味、健康等因素的影響,并不是非常合國人的胃口。但是愛吃黃油的人們,仍然可以在合理的食用方法下,适當的食用黃油,或許也能一飽口腹之欲,說不定也能夠帶來一些好處。
參考資料:
1、做什麼菜,選什麼油?一張表格就告訴你!·健康時報·2017-03-31
2、7種“催老劑”藏在日常食物中,盡量少碰·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2022-04-21
3、反式脂肪酸被美國禁用了?國情不同,與中國無關·中科院中國科普博覽·2016-06-20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