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流白菊優質栽培技術
錢小強
行流白菊是颍泉區行流鎮地方特色中藥材,主要生長在颍河兩岸,具有養肝明目、清熱解毒之功效,是春祛濕、夏解渴、秋解燥、冬清火的佳品。行流鎮是阜陽市颍泉區所轄的 4 鎮之一,全鎮 20 個村, 111.9 km 2 , 11.3 萬人,淮河最大的支流颍河穿境而過。近年來,行流白菊不斷開發出茶用、藥用等保健養生功能,種植面積達到了 445 hm 2 ,以“颍菊”“淮菊”為代表的行流白菊産品銷往上海、廣州、福建、浙江、黃山等地,年産值逾 5 000 萬元,行流鎮成為阜陽市“十大花卉特色小鎮”之一,白菊産業已成為當地産業扶貧的主要産業之一 。現将其優質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培育優良壯苗
每 3~5 年更換一次脫毒組培的行流白菊種苗。不能更換脫毒種苗的,要選擇上季品種純、生長好、無病蟲、無病毒的菊田留種, 12 月 20 日左右,清除雜草、覆細壤土 2~3 cm ,保證種根安全越冬;驚蟄節氣後,撒施尿素 150 kg/hm 2 、磷酸二氫鉀 30 kg/hm 2 。苗株生長勢好、苗色深綠、葉片肥厚、莖杆及葉片無病蟲和病斑、株高 20 cm 左右、莖粗 0.5 cm 以上、根系發達的菊苗作為生産苗 。
2 整地做畦
選擇地勢高、排灌系統好、有機質含量高的壤土地作為種植田,一般每 2 年輪作一次;若原地連作,不能原畦重茬栽植,要進行改畦深翻。移栽前,對大田深翻,耙勻壓實,做成龜背形畦面,畦寬 130~150 cm ,溝寬 30 cm 、深 25 cm 。
3 定植
一般在谷雨前後( 4 月中下旬)定植,最遲不超過芒種( 6 月上旬)定植。選擇連陰天或陰雨天後定植,做到随起随栽,不栽隔夜苗。一般定植密度 30 000~33 000 穴 /hm 2 ,過遲田塊定植密度可提高到 37 500 穴 /hm 2 。每畦定植 1 行,定植在畦面中間龜背處,穴距 25 cm 左右,每穴 2 株,深度為 10~15 cm 。若植株偏大,可适當進行斜栽。定植後要采取穴澆方式及時澆足澆透水,随栽随澆,栽後 3 d 内每天利用微噴澆水 20 min 。
4 肥水運籌
4.1 合理施肥
行流白菊的施肥原則是重施基肥、蕾肥,輕施苗肥、分枝肥,前期以有機肥為主,後期以速效肥料為主。一是基肥。栽種前結合整地,施工廠化生産的有機生物菌肥 6000kg/hm 2 、磷肥 750 kg/hm 2 作基肥。二是苗肥。菊苗活棵後,穴施尿素180 kg/hm 2 ,促使發棵;壓條前,在菊苗行兩側鋪施有機菌肥,用量為 3 000 kg/hm 2 ;菊苗分枝後,結合澆水或遇雨施複合肥 225 kg/hm 2 。三是蕾肥。白菊現蕾期是白菊從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變的時期,需肥量大,應結合澆水或遇雨施尿素 300 kg/hm 2 ;并根據菊苗生長情況,及時噴施尿素溶液 1~2 次,促使白菊開花整齊、花蕾質量提高。
4.2 防澇抗旱
行流白菊整個生長期跨越夏、秋兩季,屬于旱作物,怕淹怕旱,特别是遇夏澇,若溝渠不暢、田塊積水,容易造成葉片枯萎甚至全株死亡。栽植田塊一定要做好溝渠配套,做到旱能澆、澇能排。秋季如遇長期幹旱,要采取淺溝灌水或微噴方式及時進行澆水,盡量晚上和夜間灌水,一定要注意白天田間不能積水。
5 壓條與摘心
5.1 壓條
壓條分 2 次進行,壓條前要進行除草松土,第 1 次壓條在菊苗高度達到 30 cm 時進行,第 2 次壓條在首次壓條産生的新枝長到 20 cm 左右進行。壓條時,要保證枝條與土充分接觸,并注意枝條均勻分布,使整株平衡生長 。
5.2 摘心
視長勢分 2 次進行摘心,第 1 次在 6 — 7 月進行,第 2 次需在處暑前結束。在新梢長到 12 cm 時開始摘心,促進菊苗枝條均衡生長,促使整園花期基本整齊一緻。避免摘心過遲,否則白菊花蕾偏小、花期過晚,影響産量和質量。
6 病蟲害防治
行流白菊主要作飲用和藥用,食用安全必須作為第一保證。因此,其生長期必須采取綠色防控措施防治病蟲害,提倡采取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必須進行藥劑防治時,應采用植物源藥劑和生物藥劑 。
6.1 病害防治
行流白菊病害主要為葉枯病,應采取合理輪作、健身栽培和及時除濕等措施,提高白菊植株自身的抗性;也可選用1∶1∶100 倍的波爾多液或 70% 甲基托布津 800 倍液或 5% 井岡黴素 1 000 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6.2 蟲害防治
行流白菊蟲害以夜蛾類害蟲和蚜蟲為主。
6.2.1 夜蛾類害蟲。一般應采用頻振式殺蟲燈和性誘劑殺蟲燈進行防治,在 8 月底前于田間安裝使用,按頻振式殺蟲燈0.5 盞 /hm 2 、性誘劑殺蟲燈 60 盞 /hm 2 進行安裝,确定專人每天進行清理;也可選用 100 億芽孢 /g 短穩杆菌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或 2.5% 多殺黴素懸浮劑 1 000 倍液等生物藥劑進行防治。
6.2.2 蚜蟲。要及時清除田間雜草,摘除蚜蟲聚集危害的葉片,并集中深埋減少蟲源;在菊苗上方 20 cm 處挂黃色粘蟲闆 300 塊 /hm 2 ,進行誘殺;也可選用 0.3% 苦參堿水劑 200 倍液或 0.5% 藜蘆堿水劑 500 倍液或 1% 苦參堿印楝素懸浮劑1 000 倍液等生物藥劑進行防治。
7 分級采收
按照分批、分級的要求,根據其用途采用不同的标準進行采摘。胎菊,以花蕾充分膨大,花瓣剛沖破包衣、未伸展為标準;飲用菊,以花芯散開不超過 30% 為宜;藥用菊,以花芯散開 50% 左右為标準。采後要及時就近送加工廠出售,做到不積壓、不變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